右旋糖酐70滴眼液治疗眼表疾病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右旋糖酐70滴眼液治疗眼表疾病的临床观察

龙淑华1谢瑞珍2王少华1帅少帅2何夏怡1胡超雄1

龙淑华1谢瑞珍2王少华1帅少帅2何夏怡1胡超雄1(1江西高安石脑中心卫生院江西高安330818;2广东肇庆高等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眼科广东肇庆526000)

【中图分类号】R7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4-0170-02

【摘要】目的观察右旋糖酐70滴眼液治疗某些眼表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研究对象120例(120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右旋糖酐70)及对照组(采用人工泪液),各6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42例,有效14例,总有效56例(93.3%);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2例,总有效25例(41.7%)。经统计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适应范围内,右旋糖酐70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人工泪液。右旋糖酐70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人工泪液制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右旋糖酐70人工泪液眼表疾病

右旋糖酐70滴眼液是一种拟于天然泪液的灭菌滴眼液,能与泪液结合,并可替代泪膜消除因眼球干燥引起的灼热、刺激等不适感。干眼症患者的角膜上皮细胞连接遭到破坏,致使角膜上皮通透性增高,右旋糖酐70滴眼液可使角膜上皮得以修复,通透性降至正常值。我们将此新人工泪液与传统人工泪液临床疗效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本研究对象共120例120只眼,其中男55例,女65例,年龄20—70岁,平均45岁,其中上皮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50例,干眼症36例,化学伤14例,翼状胬肉术后20例。按随机原则,将上述120例(4个病种)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有眼部其他疾病、药物过敏史、孕妇等患者不列入观察对象。

1.2治疗方法治疗组应用右旋糖酐70,对照组应用中山大学眼科医院配制的人工泪液,每日6次,每次1滴,持续l-2w。

1.3疗效标准上皮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在抗病毒治疗前提下),显著: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荧光素染色1W之内转阴;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荧光素染色2W内转阴;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荧光素染色2W以上转阴:干眼症患者,显著:虎红试验分数下降≥3分,BUT时间在10—15s;有效:虎红试验分数下降<3分,BUT时间在10—15s;无效:虎红试验分数无下降或下降1分,BUT时间<10s。化学伤患者(用大号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PH7左右应用),显著:临床症状改善,荧光素染色1周内转阴;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荧光素染色2周内转阴;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荧光素染色转阴时间超过1个月。翼状胬肉术后患者,显著:3天之内荧光素染色转阴;有效:5天之内荧光素染色转阴;无效:荧光素染色转阴超过5天。总有效率为显效人数和有效人数之和除以总数的百分比。

2结果

治疗组:显效42例,有效14例,总有效56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2例,总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41.7%。经卡方检验,P值<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两种药物均无过敏反应及其他明显毒副作用。

表1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n)

3讨论

人工泪液的最早应用始于1908年,早期人工泪液的研究集中在如何延长药液在眼表面的停留时间。最早的人工泪液保持眼表湿润时间仅3-10分钟,20世纪70年代后采用类似黏蛋白的聚合物制成的人工泪液,湿润时间可达1.5小时,后来,用聚合物制成的缓释人工泪液,湿润时间可达4-8小时[1]。目前眼科常采用一些改善泪液质量的药物(如素高捷疗、潇来威等)以帮助角膜上皮组织的修复,但也只能在某些方面发挥有限的临床作用,传统的人工泪液基于同一目的而应用于临床,效果不能令人满意[2]。究其原因,除了这些药物在重建细胞功能方面不能令人满意外,其所含的成分也不能完全代替天然泪液的功能。另外,这些药物不能有效解决角膜缘干细胞功能的缺失[3]。右旋糖酐70进入结膜囊后由于瞬间的运动产生凝胶—水样—凝胶的转化过渡,既有效地延长了其在眼内的储留时间,也进一步增进了细胞的稳定性,延长了细胞的破裂时间。本研究有限的临床观察表明右旋糖酐70在点状角膜炎、干眼症、轻中度化学伤、翼状胬肉术后等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主观症状与客观体征改善方面优于普通人工泪液,可为临床医师治疗常见的眼表疾病提供更多的药物选择。

参考文献

[1]陈祖其.眼科临床药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456—457.

[2]林跃生,HypotearGel.伏乐沛人工泪液治疗观察[J].眼科新进展,2000,20(1)27—29.

[3]魏滃.不同术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3,8(5):1055—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