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影响

彭敏

彭敏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康复医学科湖南长沙410011)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于我院诊断并治疗的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分别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行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情况。结果:经1个月治疗,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均得以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流畅度、信息量、自发言语、听觉理解、复述、书写和阅读等语言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护理干预用于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脑梗塞;运动性失语;语言康复;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0-0218-02

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是临床常见的语言障碍,患者多表现为意识清晰、听力正常,但无法言语,导致患者无法与家属、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为患者到来严重的情感创伤和生理创伤,降低了治疗效果,减缓康复进程[1]。本研究通过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27例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行护理干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其语言功能恢复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于我院诊断并治疗的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为(62.7±7.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4d~36d,平均(20.7±4.6)d;观察组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为(62.4±8.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5d~36d,平均(21.2±5.2)d。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生脑梗死,行颅脑CT扫描或MRI检查,并依据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进行确诊;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依据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esternaphasiabattery,WAB)和Benson失语症分类法鉴别诊断[3];患者均病情稳定且无意识障碍,可跟踪随访,同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

患者意识模糊或病情发展变化较快;病情严重,无法进行各项检查者;出现新的梗死或出血灶者;严重心、肾功能障碍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者;老年性痴呆、精神障碍者。

1.3护理干预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施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即在患者病情稳定,意识清晰后行语言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实施如下:

(1)心理干预。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由于对治疗和康复缺乏信心,多易自暴自弃,从而出现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而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由于丧失语言沟通能力,也进一步增加了其情感痛苦,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生理需要及心理变化,同时可安排康复良好患者进行经验交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消除其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此外,对于心理护理的实施,应根据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生活背景等实际情况进行,不断有计划地使患者了解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当前疾病发展情况、预后等,为语言康复计划的实施做好铺垫。

(2)语言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听、说、动作训练等内容,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由浅入深,不断刺激患者大脑皮层,促进语言运动中枢的兴奋性,从而达到恢复语言功能。康复训练过程中,适当播放一些儿歌或轻音乐等,以刺激语言中枢;嘱患者多伸舌头、张口、闭口、吹气等以保证舌头、嘴唇的灵活性;进行音节训练,恢复患者发音,后开始字的训练,可从数字及简单汉字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待患者可发音和吐字时,行词句练习,鼓励患者用简单词语表达内心的想法,并尝试语句训练。

1.4疗效评价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WAB测验进行语言功能评定,主要包括流畅度、信息量、自发言语、听觉理解、复述、书写和阅读评分。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WAB测验各项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所示,入院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流畅度、信息量、自发言语、听觉理解、复述、书写和阅读等语言功能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1个月治疗及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均得以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流畅度、信息量、自发言语、听觉理解、复述、书写和阅读等语言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情况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大部分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可随着时间延长,在一定程度上自然恢复,但由于目前缺乏脑梗死后大脑功能重塑和语言功能恢复的确切机理[4],因此,利用各种康复手段加快患者恢复进程仍然是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治疗的常用方案。大量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及早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可有效刺激大脑皮层,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加快脑细胞的代偿活动,这也使得其较自发恢复效果更优[5]。

本研究中对27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加强心理指导,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制定并施行合理的语言康复训练计划,有效锻炼患者的舌、咽、喉部肌肉,帮助患者准确发音、表达,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流畅度、信息量、自发言语、听觉理解、复述、书写和阅读等语言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表明及时开展语言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语言功能转归,防止口腔发音肌肉的萎缩,实现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帮助其重新快速融入社会活动。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有效促进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康复,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袁秀梅,梁春娥,郭金兴等.浅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4):280-281.

[2]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方纳,周玮,胡正刚等.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伴发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3):58-59.

[4]张秀贞.脑梗死失语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15):199-200.

[5]马延爱,薛云娜,朱春燕等.康复护理程序在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应用[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1,10(6):51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