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多层螺旋CT在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成峰吴凯宏李孝虎

成峰吴凯宏李孝虎(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放射科广东中山528400)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经手术治疗确诊的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4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了全腹部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结果41例患者中,结肠恶性肿瘤26例,小肠间质瘤9例,吻合口出血3例,结肠憩室2例,小肠血管畸形1例;所有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总检出率为95.1%。结论多层螺旋CT在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中具有非侵入性、快速、敏感性高的特点,但目前仍处于诊断筛查应用阶段,仍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多层螺旋CT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诊断

下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对出血部位进行早期定位以有早期治疗是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基础,传统的检查方式包括内镜检查、核术成像、血管造影等,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笔者就本院经手术治疗确诊的41例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多层螺旋CT的征象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6月~2012年4月于我院诊断与治疗的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41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47岁,其中结肠恶性肿瘤26例,小肠间质瘤9例,吻合口出血3例,结肠憩室2例,小肠血管畸形1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

1.2方法

患者准备:CT扫描前60-90分钟口服温开水800-1500ml。

扫描方法:应用GE公司生产的GE-LightSpeed16层螺旋CT和东芝公司生产的TOSHIBAAquilion64层螺旋CT。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370mg/ml造影剂80-100ml,注射速率3.5-5.0ml/min;扫描时间:动脉期20-25秒,静脉期60-65s,延迟期180秒;扫描参数:120KV,380mA,层厚5mm,层间距3mm。

1.3重建技术

所有采集到的数据在GEAW4.2工作站和TOSHIBAVitrea2工作站进行容积重建(VolumeRendering,VR)、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s,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MIP)分析,VR通过切割技术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充分暴露病变部位,显示最佳效果的图像,MPR取软组织窗进行分析。

1.4判定标准

将多层螺旋CT扫描时的血管造影图像与平扫时的图像进行对比,在发现消化道病变的基础上,多层螺旋CT扫描时的血管造影图像显示的消化道内的高密度影在平扫时未显示,则说明为对比剂从血管外溢至下消化道内,诊断为下消化道出血。

2结果

诊断结果:结肠恶性肿瘤26例(63.4%),小肠间质瘤9例(21.9%),吻合口出血3例(7.3%),结肠憩室2例(4.9%),小肠血管畸形1例(2.4%)。CT定位诊断正确率100%,CT定性诊断正确率95.1%。

MSCT征象:结肠恶性肿瘤表现为软组织肿块,管腔局限性狭窄,管壁不规则增厚;增强扫描肿瘤非均匀性强化,延迟期肿瘤表面见线状、结节状、不规则状造影剂存留。小肠间质瘤表现为小肠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肿瘤边缘清楚的非均匀性强化,肿瘤外围可见造影剂存留。吻合口可见肿瘤复发征象,增强扫描时吻合口可见线状及小片状造影剂存留。憩室表现为肠壁结构完整的局限性囊腔,增强扫描囊腔内可见小条片状造影剂存留。小肠血管畸形表现为畸形血管团和增粗的供血动脉以及引流静脉,出血时可见造影剂存留。

3讨论

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有:结肠及小肠恶性肿瘤,小肠间质瘤,结肠息肉,结肠憩室,小肠血管畸形。传统的检查方法的有:小肠插管造影、钡剂灌肠、核素扫描、胶囊内镜、CT扫描等。肠道的蠕动和冗长使得各种检查方法都有局限性,多层螺旋CT的密度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扫描范围广的特点可以增加对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并优于其它检查方法。多层螺旋CT发现病变后,通过对原始图像的重建可以清晰的显示出下消化道病变的情况和血管的情况。

CT的高密度分辨率能够发现流速为0.3ml/s的造影剂外溢[1],其发现造影剂外溢的敏感性比DSA能发现0.5ml/s的造影剂外溢明显高,所以多层螺旋CT在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本组研究中,多层螺旋CT诊断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达到95.1%。说明多层螺旋CT在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多层螺旋CT的血管造影可以准确的诊断出消化道憩室以及血管畸形,消化道憩室以及血管畸形是造成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有许多报道显示,消化道憩室以及血管畸形导致的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具有很高的自愈率,但果不进行早期有效的治疗,自愈的患者同时还具有很高的复发率[3]。

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病情较急,因此需要在发病早期就进行有效的检查,但是由于发病急,所以患者的消化道的准备情况非常差,会对多层螺旋CT的扫描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多层螺旋CT扫描后的图像进行有效的发析,选择最适合的三级重建方法,以达到最为准确的诊断结果[4]。

多层螺旋CT的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技术在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无创诊断中有着具大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进一步研发,多层螺旋CT必将成为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一项常规性检查。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在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中具有非侵入性、快速、敏感性高的特点,但目前仍处于诊断筛查应用阶段,仍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方案以提高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KuhleWG,SheimanRG.DetectionofactivecolonichemorrhagewithuseofhelicalCT:findingsinaswinemodel[J].Radiology,2003,228(3):743-752

[2]魏道芹,周茂义,赵兴圣.64排螺旋CT扫描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18(8):569-571.

[3]王长征.多层螺旋CT在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68-69.

[4]李晓光,金征宇,孙昊,等.多层螺旋CT与DSA检出与定位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前瞻性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7(3):17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