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刑警组织之打击妨碍公共安全和恐怖主义犯罪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国际刑警组织之打击妨碍公共安全和恐怖主义犯罪

谢齐亮

谢齐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中图分类号:D52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6-0148-01

摘要:国际刑事警察组织,即国际刑警组织,正式创建于1923年,是一个保证和促进各成员国刑事警察部门在预防和打击刑事犯罪方面开展合作的组织,而充分利用国际刑警组织这一平台,提升对国际警务资源的认识,提高国际刑警组织资源的应用效率,扩展国际刑警组织资源的应用范围,创新国际警务资源应用形式,完善国际刑警组织资源应用机制,应是各国增强其预防与打击国际性犯罪能力的重要渠道。

关键词:国际刑警组织;妨碍公共安全和恐怖主义犯罪;国际警务合作

国际刑警组织全面保障世界公民安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枪支管理。国际刑警组织枪支(火器)参照表(IFRT,FirearmsReferenceTable)在2008年全面投入使用。该表以加拿大模式为雏形(基础),可以使调查人员准确校对枪支,因而在通过国际刑警组织武器溯源电子系统请求协查武器来源时,能够有效追踪枪支流动情况。枪支参照表可以通过I-24/7系统网络获取,其中包括25万份枪支参考数据、具体描述以及5万7千张高清图片;2009年建立的国际刑警组织弹道信息网络(IBIN)为世界大规模范围内共享弹道信息提供平台。与跨境指纹信息查询比对相类似,弹道信息网络能在数秒钟时间内鉴定所射子弹与现场遗留弹壳是否匹配,有助于法证专家及时向侦查人员提供案件、枪支及嫌犯信息。2月份国际刑警组织弹道信息网络已与一家私营法证技术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合作研发相关技术。此外,还成立了弹道信息网络指导委员会,由来自六个国家的法证实验室及国家中心局工作人员组成,该委员会正在指导建立一个网络试点。截至2009年年底,国际刑警组织弹道信息网络所存储的弹道信息逾71000条。

二、防范生化恐怖袭击。使用生物制剂或是毒化物制造大规模恐怖袭击能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危害和混乱。一项针对此类袭击的电脑模拟培训8月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举行,共有来自五个国家和三个国际组织的20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基于一个虚拟的生化袭击场景,由警察、政府和医疗专家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并将各方力量加以联合共同应对此类威胁。此外,在菲律宾、秘鲁和埃及还分别举办了预防生化袭击的相关培训,共有来自20个国家的106名官员参与;

三、打击环境犯罪。环境犯罪活动往往与毒品贩卖等其他类型的犯罪相联系。国际刑警组织协调打击一系列环境犯罪活动,如非法运输危险废弃物及非法象牙贸易。第21届国际刑警组织野生动物犯罪工作组会议以及第15届国际刑警组织环境污染犯罪工作组会议的召开,提升了公众对环境犯罪项目的关注,提高打击环境犯罪活动的参与率,鼓励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以及执法部门共同参与环境犯罪的预防与打击工作。

另外,一本由国际刑警组织和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联合制作的工作手册成为一线警察的行动指南,指导警员如何对非法物品(走私物品)进行控制下交付,如何对货物走私到目的地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以全面掌握走私链,最终逮捕全部涉案人员。该手册是在10月份召开的第六届国际环境犯罪会议上正式发行。

恐怖主义犯罪。国际刑警组织为了应对猖獗的国际恐怖主义于2002年成立了融合行动力量。其已在140多个国家建立分支机构以构建全球联系网络。它共由六组分支力量组成,分别针对不同地域反恐形势开展工作,旨在识别确认参与国际恐怖活动的相关组织,并构建恐怖分子信息数据库。截至2009年年底,共有121个成员国参与国际反恐事务,各国指派218名专职联络官组建全球反恐网络。各国工作人员相互交换恐怖组织相关情报并存储嫌疑人员信息以组建恐怖分子信息情报数据库。

现阶段融合行动力量所进行的六个项目,包括:Nexus项目(欧洲)、太平洋项目(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Kalkan项目(中亚)、亚马逊项目(中南美洲)、Baobab项目(非洲)和中东项目。2008年融合行动力量共召开了四次地区工作组会议。

为了打击核威胁及生化恐怖活动,国际刑警组织成立了“盖革”项目组。“盖革”项目旨在收集分析涉及核原料及其他放射性物质非法贩运及其相关违法行为。迄今“盖革”项目数据库所载案例共计2200件,2009年最新录入133件例案信息,从而为犯罪模式、趋势、潜在威胁及走私贩卖路径及方法等情报分析提供重要的信息数据。此外,该项目中的相关培训对跨部门及跨境合作应对生化恐怖袭击(例如运用细菌、病毒或真菌生物介质)亦有重要意义。

2009年9月,多名高级执法警官、公共卫生专家及国际组织代表在波兰共同参与国际反生化恐怖袭击虚拟演练。该培训演练模拟全球生化恐怖袭击场景,以明确各方在应对此类恐怖袭击事件的职责及相互协调关系。来自中东欧六个国家的27名执法人员参与了此次培训演练。

例:2008年11月,在意大利警方的密切配合下,国际刑警组织两度在意大利巴里召开国际恐怖分子追逃行动联络会议,此次会议是NEXUS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融合行动力量欧洲区项目)。欧洲、中东、南非及美洲12个国家的侦查人员及情报官员参与了此次会议,探讨确定行动目标,及合作追逃国际恐怖分子等事宜。期间,一名因图谋实施武装抢劫、诱拐及强奸而被通缉追逃的犯罪分子在一中东国家境内被捕。

2011年1月,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多莫杰多沃机场国际机场发生恐怖爆炸案,爆炸发生后不久,位于法国里昂的国际刑警组织总部的指挥和联络中心立即与俄罗斯国家中心局取得联系,承诺将提供俄方需要的任何帮助并且协助俄政府展开全面的调查工作。国际刑警组织秘书长诺贝尔称,国际刑警组织将调动所掌握的国际资源全力协助俄政府调查这起针对普通民众的恐怖袭击案,并将俄政府提出的协助请求及情报请求均以最高优先级别做出处理。国际刑警组织还将该恐怖爆炸案的犯罪手段向世界各成员国做出通报,或者获取与案件调查有关人员的身份信息及逮捕与恐怖爆炸案有关的犯罪嫌疑人。

参考文献

[1]张宙跇.国际警务合作若干基本问题探讨[J].公安学刊,2010,01:

[2]许韬.“跨国追讨与国际合作”国际讲坛综述[J].公安学刊,2008,06:

[3]杜芳,李龙.欧美国家开展国际警务合作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公安教育,2011,04:

[4]伊文.国际刑警组织情报信息系统概况——“I-24/7系统”简介[J].

作者简介:谢齐亮,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0级行政管理专业涉外警务方向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