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非专业统计课程教学的发展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3

新时期高职非专业统计课程教学的发展与思考

朱瑞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会计学院天津市300350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统计学教学的目的和作用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统计的市场应用可以说覆盖了全部经济社会。非专业统计课程改革应该说历时多年了,从顶层的教育理念转变到一线的教学改革也经历了很多变化。本文从现状分析和发展方向两个方面,对高职财经类类非专业统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和剖析,提出了一项课堂教学的个人想法。

关键词:新时期高职非专业统计课程教学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统计学教学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在教学目的和发挥作用方面不断转变。对客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数量特征进行研究的科学这种传统的统计学定义也在现实条件下发生了外延的扩展:人们通过对现象进行数据搜集和挖掘、统计整理和分析、未来推断和预测等工作过程,揭示现象的数量特征及其规律,从而认识事物并指导实践。

在会计领域,会计师事务所在对其客户进行审计时常常采用抽样统计的方法。在金融领域,财务分析师们使用各种统计信息对投资进行指导,例如市盈率、股息收益率等,分析师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判断出某支股票是否值得投资。在营销领域,各零售商的收银台使用电子扫描仪收集得到的数据可广泛用于市场营销调研,这也是大数据对于目前经济发展最直接有效的应用。在生产领域,质量监控图大量使用统计概率理论,用于生产过程中对质量进行监控。经济领域,经济学家通过现象动态图或者动态数列,对未来的经济形势或者经济问题进行预测。总之,统计学在各行各业或知识领域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向、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国民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各项改革都离不开统计专业的技术贡献。制定发展规划、企业经营计划、预测投资收益、调节税收、合理控制成本、降低费用等,统计的市场应用可以说覆盖了全部经济社会。统计专业的发展前景预示着新时期,统计教学也迎来了巨大挑战。

同时,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奉行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高职教育应该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行校企一体化育人和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将是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统计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变化的趋势,要求统计学教学必须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有效改革,以适应现代化和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高职非专业统计课程教学现状

1.统计课在非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逐渐得到认可。统计教育的发展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市场需求,人才培养也逐渐趋于专业化,这应该是非专业统计课程发展的定位。尽管高职院校开设统计专业的情况并不多,但是非专业统计课程改革应该说历时多年了,从顶层的教育理念转变到一线的教学改革也经历了很多变化。2000年左右,统计学在非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教学比例并不突出,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推进了专业建设的进程,带动了财经类专业需要向信息化、国际化方向迈进。以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为例,课程体系不仅加入了统计学,还设置为专业基础,课时达到了64学时,甚至72学时。不仅如此,一些中外合作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也同样包含了统计学,并保证了相同的课时安排。这些变化说明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统计学在专业建设中起着保值升值的作用,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能力适应性,同时这也是市场变化的必然结果。

2.传统教学模式在不断尝试进行改革。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改革,一线教师普遍认同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环境,甚至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即就业后的知识匮乏感影响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满意度。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统计学教学不断尝试贴近时代步伐,与现代经济科技需求相结合,与各专业领域发展需求相结合,在知识体系改革方面强调多元化和适应性。例如,会计专业开设统计学课程中,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的经济含义在教学中的比重加大,一方面是会计高度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不断提升会计从核算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化,提高学生对会计人员必须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据了解,多数毕业生在实习单位从事会计岗位或相关岗位时,从事了越来越多与数据分析、报表统计等统计专业相关内容,有些在事务所实习的同学甚至还帮助客户申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所需上报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企业报表。

3.教学内容突出用统计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能力还不够明显。虽然统计学教学改革推动非专业开设统计学课程已经十多年,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重点始终是基本理论知识、统计方法等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还比较欠缺。据部分范围调查了解到,30%的学生缺乏统计学学习兴趣是不理解课程学习的目的和未来就业的关系,或不清楚与本专业的相关之处。这种结论确实令人沮丧,特别是一线教师。而归结起来,非专业统计学教学的核心问题应该是定位问题,是应该思考统计学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作用的问题。笔者认为,一是前面提到的是专业多元化和适应性的需要,另一方面更是现代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是简单的一专多能,还要从人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毕业就业后更远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学生学会用统计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从科学客观角度出发的开展实践,这种科学实践观的确立将对学生一生受用。

4.实践环节还不能真正落实。高职学生就业优势应该在于实践能力较强、适应能力较强,这也是高职教育培养的主要侧重点。财经类的毕业生从事相关专业的比例比较大,在实习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不仅要掌握财经理论实践能力,也要比较熟悉其他相关知识,比如市场调查、数据分析、计算机操作能力等。尽管非专业的统计学课程也在教学计划中做了一定比例的实训安排,大多是利用Excel中的统计功能开展简单的数据描述,或对实验案例中的具体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或使用函数,或绘制统计图形。实训的内容安排从教学角度无可厚非,但还是应该让学生有机会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了解统计、应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这也是向学生传递统计思维方式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高职非专业统计课程教学发展方向

1.信息化教学模式应逐渐引入统计学课堂教学。传统教学模式陈旧,包括教学目标、整体设计、育人定位、实训范围等,缺乏针对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形式单一,这些普遍现象制约着统计学课堂教学的发展。统计学要设计好每一堂课,离不开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当然,我们一定要强调的是合理适合地使用。要研究教学内容的实质,分析重点难点,有侧重地使用信息化手段。而大数据和云服务时代,使信息化教学早已超越了教学PPT这单一层面了,课件、微课视频、实训指导的动画演示、相关外延知识等各类教学资源都可以在教学网站上实现,课后交流平台、网上教师答疑、作业布置提交,也使课堂延伸到了课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训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学模式的转变势必对教师提出更多要求。使用教材、教案、PPT这些原来的教学文件,在课堂上讲个45-90分钟,不断重复陈旧的教学内容,肯定不能适应新的教学需要。教师不仅需要熟悉新的教学手段的使用方法,更要打破因循守旧的陈旧思想,认真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和课下任务布置,不断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将统计实训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跟上时代步伐。

2.在统计学课堂中推行“课程思政”。统计学教学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用统计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好,强调人的思想教育是先于知识教育的。目前,全国各高校都在广泛开展“课程思政”的活动,这种不足有望逐渐得到改善。今年两会也提出大力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全面统筹网络育人各环节、各要素的育人资源和育人能力,切实提升网络育人工作实效。网络课堂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要占主体作用,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针对新世纪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着眼点。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们一方面可以尝试在案例中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用统计方法分析现实经济现象问题,客观得出结论,不掩盖不粉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实践观;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智慧职教、爱课堂等数字教学手段,有效地将经济发展与统计理论学习结合起来,把国家发展与个人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树立“学好统计,报效祖国”的信心和勇气,激发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3.从课堂教学到实习环节,扩大校企合作的辐射面。目前,财经类专业的就业人才需求仅局限于本专业及其相关专业,而对于财经类毕业生从事与统计或数据收集方面工作的凤毛麟角,而现在社会上对于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或者社会市场调查的人才需求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我们希望,通过统计学课程的学习、实践,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可以从事相关财经类工作,也能够在企业基础数据收集、经营数据统计分析、市场调研、行为分析等岗位参与实习并就业。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职业素养、专业技能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还能够进一步推动就业,扩大学生就业渠道,从课程教学角度探索对接最新行业、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发展必须与企业深度融合,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参与统计专业教学、顶岗实习的落实,开发订单式培养,完善人才需求结构调整。

4.提升专业教师“双师型”素质,积极有效提升教师企业实践能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即“职教20条”)提出: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选聘,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国家职业教育对师资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于标准化、实践性。目前,各职业院校尤其是经济类院校的师资队伍,基本上都是本科或研究生应届毕业生在教学岗位上多年执教,而企业实践经验非常匮乏,统计课程的任课教师也面临这样的困惑。统计课程的理论体系不像税法、经济法等课程经常需要更新,但是职业教育强调岗位实践,教师在企业的实践经历如果不能得到提升和改善,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就无法体现出来,将是失败的职业教育。因此,一方面高职院校要贯彻落实“职教20条”,逐渐转变新教师的招聘标准,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现有教师的整体企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从机制上为教师参与实践提供条件。例如,教学任务灵活性,使教师有时间、有精力、有计划参与实践;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合作效力,真实委派教师实践;鼓励教师参与国家、政府或社会的各种普查、社会调查,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此外,还应该加强课堂反馈,企业实践效果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并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李金昌关于统计数据的几点认识[J].统计研究,2017,(11)。

[2]何红飞高职院校统计学专业实验室建设必要性探讨[J].经营管理,2018,(9)。

[3]陈嫚高职财经专业统计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以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新校园,2015,(3)。

[4]满雪东关于高职非统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0,(10)。

[5]张兴福非专业统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