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例输血不良反应病例的回顾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56例输血不良反应病例的回顾性分析

黎畅

湖南省岳阳市一人民医院414000

【摘要】目的:研究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2017年6月-2018年5月本院接诊且在输血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56例,综合分析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在输血治疗的20411人次当中,有56例发生不良反应,占总比例的0.27%,包含43例过敏反应以及13例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结论:通过加强输血监管力度,合理用血,积极引入新型的输血技术,鼓励自身输血,可显著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预防对策;输血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原因分析

若患者输血期间亦或者是输血结束后发生不能用原发疾病进行解释的症状与体征,即可判定为输血不良反应[1]。现阶段,临床输血需要通过严格的检测与筛查,但仍然存在有一些无法预测的因素,使得患者在输血治疗期间发生了不良反应。此研究,笔者将着重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并由此提出针对性较高的预防对策,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6月-2018年5月本院接诊且在输血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56例,包含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在8-77岁的范围之内,平均(43.71±5.62)岁;消化科患者,5例;呼吸科患者,3例;重症医学科患者,8例;骨科患者,2例;妇科患者,2例;心胸科患者,4例;肾内科患者,3例;儿科患者,1例;普外科患者,4例;泌尿科患者,2例;血液科患者,16例;神经内科患者,1例;感染科患者,5例。患者都自愿参与此研究,依从性良好,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以《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以及《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中的相关内容为依据,严格执行《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在患者输血治疗期间,护士需密切观察其输血的情况,若发现患者有输血不良反应,需立即停止输血,保持良好的静脉通路,并上报给管床医师,对患者进行处理。与此同时,还应及时反馈给输血科,让输血科中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调查以及采样和会诊等。充分了解患者的反应症状,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并采集患者标本以及血袋标本进行检验,以找到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此外,临床科室还应按要求正确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在24h之内上交至输血科。而输血科则应以月为单位,量《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上交给医务科。

1.3评价指标

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2结果

表1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分析表

在输血的20411例患者当中,总共有56例发生不良反应,占总比例的0.27%。当中,有14例在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期间发生不良反应,有39例在输注血浆类制品期间发生不良反应,有3例在输注机采血小板期间发生不良反应,而输注洗涤红细胞的病例则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未有全血输注。如表1。

56例病例中,有23例发生过敏反应,占总比例的76.79%;有13例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占总比例的23.21%。如表2。

3讨论

从病机上进行分类,输血不良反应主要被划分成为两类,分别是溶血性以及非溶血性。此研究中,因输注血浆类制品和去白悬浮红细胞所致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洗涤红细胞的使用量比较少,所以,没有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从表1中可见,血浆制品所致的不良反应有39例,占总比例的0.37%,表明输注血浆类制品比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更容易引发不良反应,和既往的文献报道相似。56例病例中,有13例发生非溶血性发热,有43例发生过敏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即输血前患者的体温正常,但在输血中亦或者是输血后的2h之内出现体温升高>1℃的情况,同时排除因细菌污染以及溶血等其它原因所致的发热[3]。而患者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原因则是多个方面的,比如:(1)输血会让患者产生血小板抗体亦或者是白细胞抗体,再次输血时,亦可导致发热反应。(2)血液制剂和采输血器被细菌污染亦或者是存在致热原物质。(3)白细胞分泌出一些细胞因子,导致患者输血治疗期间发生了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若患者有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症状,需立即停止进行输血,确保静脉输液通畅,予以抗组胺药物,若有必要,可予以静滴地塞米松亦或者是肌注异丙嗪治疗,同时予以患者物理降温处理。为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几率,需在输血期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确保采输血器以及血液制剂没有致热原物质,针对疑似亦或者明确为白细胞因素所引发的患者,需予以洗涤红细胞亦或者是去白细胞输注。

若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发生了荨麻疹、喉头水肿、红斑、休克、皮肤瘙痒、支气管痉挛、低血压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即可判定为过敏反应。其中,单纯性荨麻疹以及风疹最为常见,其发生率在1-3%的范围之内,通常由血浆蛋白过敏所引发[4]。当患者有轻度的过敏反应之时,需适当调慢输血的速度,予以抗组胺治疗。针对血管神经水肿者,情况严重时会出现休克以及呼吸障碍等症状,需立即停止进行输血治疗,予以抗休克等对症处理。为能有效防止患者在输血期间发生过敏反应,需充分了解其有无过敏史,针对有输血过敏史的病例,需在输血前的半小时内予以抗组胺药物治疗。

总之,临床需要加强对输血过程进行监管的力度,合理运用各种新型的输血技术,充分掌握输血禁忌症以及适应症,严格遵循科学输血的这一原则,以尽可能的减少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阳志勇,陈芝喜.63例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23):83-86.

[2]武杨屏,戚少兰,王有芬等.61例输血不良反应病例的回顾性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2):166-167.

[3]罗冰,李晓丹.15594例受血者中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7,19(1):36-39.

[4]屈柯暄,宝福凯,柳爱华等.166例儿童输血不良反应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39-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