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120例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120例体会

颜廷星龚正峰

颜廷星龚正峰

(江苏淮安淮城医院?223200)

【中图分类号】R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8-0269-02

自从1991年我国云南曲靖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微创外科在我国迅速兴起,并向传统外科提出了挑战,并直接引起了外科领域的一场变革。LC保留了手工胆囊切除术(OC)和非手术疗法的优点,并取得了与OC的同样效果,且具有手术后病人切口疼痛轻、恢复快、创伤小、生活质量高、住院时间短、疤痕小的优点,深受病人和外科医师们的欢迎。LC存在三维空间与二维平面之间的差别,缺乏开腹手术的那种手感,视觉角度亦不同。随着术者技术水平逐步提高,手术适应性的范围正在扩大,手术种类逐渐增多,原被列为LC禁忌症或相对禁忌症的部分病例已经变为或正在变为LC手术的适应症。2006年全国腔镜会议已将LC术列为胆囊切除的金标准。随着各项技术的日趋成熟,LC术也迅速在全国推行,并且深入基层医院。我院自2005年10月—2014年6月近十年开展LC以来,共进行了1000余例。本人收集其中120例,并附作者一点体会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病人,男性45例,女性75例,年龄16岁—89岁,急性发作35例,慢性反复右上腹疼痛75例,无症状者10例。

1.2手术方法

5例采用硬膜外麻醉,115例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体位均为头高脚底位,右侧抬高,穿刺孔位置脐上(下)、剑突下各1cm切口,肋弓下锁骨中线3-4cm处,及腋前线3-4cm处各0.5cm切口,其中三孔法95例(三孔法:腋前线3-4cm处孔省去),四孔法25例。

建立CO2气腹,用大布巾钳抓提脐部两侧皮肤,用veress针(气腹针)或套管穿刺锥垂直穿刺有突破感,确认进腹后,冲气至12—15mmHg,进镜后将其余3孔或2孔在腹腔镜直视下进入。

腹腔探查以减少漏诊或误诊,助手抓钳提起胆囊底或体部向右上推移以显示整个胆囊,术者抓提胆囊壶腹或胆囊颈部往左下牵拉。大多数患者的胆总管能隐约或清晰看到,少数因炎症、粘连、解剖等因素胆总管难以发现。认准胆囊管在胆囊总管入口处稍上方,用电钩及分离钳解剖三角区,分出胆囊动脉、胆囊管、胆总管,确认三角区后上方空虚无其它管道后,在胆囊管距胆总管约0.5cm处,以钛夹夹闭胆囊管共3处,在近端2处钛夹与远端1处间离断胆囊管,同时钛夹夹闭并离断胆囊动脉,因胆囊动脉变异较多,有些病例因炎症等原因不一定解剖的很清楚,可在三角区空虚处内上方上钛夹,以防出血。术者提起胆囊颈,以电凝钩顺逆结合剥离胆囊,直至游离,电凝胆囊床并从剑下切口取出胆囊和结石,术野冲洗,必要时放置引流。结束前检查穿刺孔有无出血,放空气腹,缝合切口。

2.结果

119例患者手术成功,1例中转开腹,中转1例为慢性反复右上腹痛10年,急性发作一周左右,胆囊坏疽,三角区解剖不清;手术成功者中,放置引流23例,其中一例患者双胆囊管(迷走胆管),为罕见胆道变异。放置引流患者中有1例引流出少许胆汁,考虑有胆漏,但引流通畅,患者无明显症状,患者带管回家,引流管放置约20余天无胆汁后拔除。LC平均用时约35分钟,术后病人8-12小时即进食,下床活动,平均住院3.5日。本组120例中术后有肩部疼痛者3例,十几日后随访均好转,考虑为气腹所致;有明显皮下气肿1例;有腹壁明显瘀斑者一例,随访观察均自动吸收;剑下切口感染1例,换药后好转。无术后内出血,无邻近脏器副损伤及其它罕见并发症。

3.讨论

微创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外科手术开辟了新的领域,本组120例病人的LC取得了与OC同样的效果。

(1)LC手术要求手术者在有成熟的开腹胆囊手术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对胆道系统的解剖及变异情况有充足的认识,该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并不高,但往往后果严重,故开展该项手术时应十分重视。Orlando收集美国34所医院4640例资料认为术者经过75例操作后,其并发症发生率从5.3%下降至0.98%,为预防操作不当所致并发症,故应以严格训练积累经验来避免。

(2)病例的选择:对长期反复发作的胆囊炎症及上腹部大手术史病人需谨慎对待。术前谈话一定要让患者有充分的认识,分离解剖胆囊时更需细心。

(3)放置引流:对炎症重,手术创面大,或疑有胆管损伤,应及时放置好引流并保持引流通畅,通畅的引流可以避免患者二次手术。

(4)正确认识和对待中转手术,中转开腹手术不是腹腔镜手术的失败,而是确保病人安全,减少手术失误,减少并发症和保证手术质量的重要措施和明智之举。LC遇有以下情况时需及时中转开腹手术:①难以控制的动脉出血②大量静脉出血难以止血或术野显示不清③发现或疑有胆管损伤④发现或疑有肠管损伤⑤Calot三角或胆囊周围有坚固的疤痕性粘连难以分离者⑥不能辨认正确解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