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昆仑辨治妇人腹痛经验

/ 2

吴昆仑辨治妇人腹痛经验

宋李冬1范春香2都乐亦2吴昆仑(指导)

宋李冬1范春香2都乐亦2吴昆仑(指导)

1.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125;2.上海市公利医院上海200135【摘要】探析吴昆仑辨治妇人腹痛经验。认为该病病机多为肝肾阴虚、湿热瘀结,总结出清热、活血、养阴、益肾的相应治疗方法,在临证中灵活运用,取得良效。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妇人腹痛;肝肾阴虚,湿热瘀结;名医经验;吴昆仑【中图分类号】R31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1-210-01

吴昆仑主任医师出生于中医世家,行医30余年,现为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科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浦东新区名中医,曾随沪上数位中医名家临证多年,善治妇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吴师临证善抓病机,辨证准确,诊察详尽,用药灵活,组方严谨。笔者有幸侍诊在侧,聆听教诲,受益匪浅。现将吴师治疗妇人腹痛的经验介绍如下,与同道相参。

1病因病机本病含涉范围非常广泛,从现代医学角度大致可以分为:慢性盆腔炎、慢性附件炎、月经失调等,发生腹痛原因也可归纳为慢性炎症,局部组织充血、渗出,炎性物质不能吸收;或者体内激素水平紊乱,子宫内膜异常增生、脱落等。其临床表现为下腹疼痛、坠胀,腰骶酸痛,常见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伴带下增多,月经不调,不孕或异位妊娠等,可伴低热起伏、全身疲乏无力等症状。在跟随吴师临证过程中,发现此类病人往往出现舌质暗,苔黄腻,脉小弦、弦滑或细,吴师认为妇人腹痛主要为湿热余邪,客于胞宫所致。余邪留恋下焦,胞宫胞脉、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瘀,湿、热、瘀互为相结,发为本病,影响脏腑气血功能,日久而致损伤正气,而致脏腑、气血、阴阳虛损;另一方面,脏腑气血不足,不单使余邪易于残留,亦能引起寒、热、湿、瘀内生,而致使本病缠绵难愈、病情冗长、反复发作。

根据中医理论,其病机多为:湿热下注、瘀血内阻,如久病耗损或先天禀赋不足,常合并出现肾气亏虚,因是女子着病,特别以肾阴亏虚多见。

2治法治则吴师认为本病该从本虛标实的基础上量度治则,妇人腹痛患者多见先天禀赋不足,加上现代多行各种妇科手术、作息失调、饮食失度等以致湿、热、瘀邪留于体内,发为本病。吴师依据祖国传统医学理论,并将之结合女性生理病理的特点,透过30余年反复临床实践,用心审证求因、审因辨证,提出肝肾阴虚、湿热瘀结乃妇人腹痛之主要发病机理,从而提出清热、活血、养阴、益肾的相应治疗方法。

在治疗上,吴主任多采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如条件允许,可以“标本兼顾”,以“清化湿热、活血化瘀”的方法攻除邪气,对于腹痛明显,影响正常生活的病人,遵循“血行瘀除痛止”的原则,加用理气止痛药物,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以“补肾调经”来恢复正气,恢复正常月事,最终取得良好的疗效。如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也符合消炎、抗渗出、调节激素水平的治疗原则。

3病案举隅朱某,女,24岁。初诊日期:2012年5月16日。

患者因“小腹坠胀疼痛伴腰骶部酸痛”前来就诊。患者近2月来时感小腹坠胀疼痛,并伴有腰骶部酸痛难忍,劳累后症状加剧,其月经史:116-7/30-32,经量一般,色暗,有痛经史。婚后1年余未孕,曾外院行输卵管造影术示:左右输卵管不完全阻塞。刻诊:末次月经2012年5月7日,经量一般,经色偏暗,7天干净,经前有乳房胀痛,此次就诊月经干净三天,时感腰酸腰痛,带下黄白相间,量较多,有异味,纳平,大便偏干,小便偏黄,口苦,舌质暗红,苔薄黄,脉细弦滑。B超:子宫、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后穹隆少量积液。拟诊:妇人腹痛、不孕症。辨证:湿热下注,胞络瘀阻,肝肾亏虚。治法:清化湿热、活血通络、调补肝肾法。用方以蒲公英30g、皂角刺15g、红藤15g、败酱草15g、黄柏9g、苍术10g、制半夏9g、陈皮5g、太子参12g、淮山药15g、茯苓12g、芡实15g、三棱12g、莪术12g、苁蓉10g、山栀9g、制大黄6g、栝楼10g、生甘草3g。7剂。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配服成药六味地黄丸。

二诊(5月24日):小腹坠胀疼痛减轻、腰酸症状好转,带下量减少,色黄白,无臭味;纳平,大便正常;舌质偏暗,苔薄黄,脉细小弦。治疗有效,原方守方14剂。同时配服成药六味地黄丸。

三诊(6月20日):末次月经2012年6月8日,量中等,色由暗转红,腹痛已不明显,带下量较前明显减少,色白,无味;纳可,大便偏软;舌质偏暗,苔薄,脉细。原方去制大黄,加延胡索12g,加大理气止痛作用。配合服用成药六味地黄丸。

经3月余治疗,小腹坠胀疼痛已止,腰酸、腰痛不明显,带下清,经量、经期正常,经下色红,痛经消失。患者欲怀孕,其治疗方案予以加强补肾培元助孕。同年12月闻其喜讯已成功受孕。

按妇人腹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盆腔炎、附件炎及盆腔瘀血综合征等引起的腹痛,指女性不在行经、妊娠及产后期间发生的腰腹部疼痛。

西医认为,该病多由经行产后卫生不当,机体抵抗力较弱,细菌侵入体内引起感染而患病。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湿、热、瘀互为相结导致湿热下注、瘀血内阻,久病耗损或先天禀赋不足,出现肾气亏虚,又以肾阴亏虚多见。

根据本病发病特点,治疗上当以清化湿热、活血化瘀、养阴益肝肾为要。用方以蒲公英、皂角刺、红藤、败酱草、黄柏、苍术、制半夏、陈皮清热化湿,太太子参、淮山药、茯苓调补脾肾,芡实疏理气机,其后随症加以三棱、莪术等活血破积,苁蓉等补肾,山栀、大黄等清热,栝楼等理气,达到攻补兼施之效。方中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能,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1]。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蒲公英[2]具有的抑菌、抗氧化、抗炎、利尿、抗血栓等药理作用,为妇人腹痛的临床应用有了理论依据;败酱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败酱草具有抗菌、抗病毒、镇痛、耐缺氧作用[3],在妇女急、慢性阴道炎,急、慢性盆腔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产后恶露不绝,产后感染引起的腹痛,妇科手术后发热以及乳腺炎等广泛运用[4];皂角刺,味辛,性温,归肝、胃经,具有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的功效,同样有很好的抗菌、抗炎作用[5]。三棱、莪术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效。同时又以六味地黄丸肾、肝、脾三阴并补而重在补肾阴为主。

参考文献:[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31.[2]蒲公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林云,江林,蒋健,孙怡婕,贺敏,李志雄2011年8月第13卷第8期中国现代中药42-48[3]败酱草研究进展张一芳中药材第32卷第1期2009年1月148-152[4]侯思理中草药在妇科炎性疾病中的应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3,(2):122-1231[5]皂角刺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熊正国张长城袁丁山东医药2007年第47卷第20期112-113通讯作者:都乐亦,男,主任医师。单位是:上海市公利医院,邮编:200135。

基金项目: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继承型人才培养项目资助(PWZJ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