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6
/ 2

浅析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俞志烨

广东科技学院财经学院广东东莞523083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层出不穷,流程日趋复杂,新风险也日渐显现。内部审计作为商业银行内部的“守护者”,面临着人员少,项目多,模式日益复杂的问题,传统的审计手段和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内部业务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大数据时代背景入手,探索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根据其必要性来确立其信息化目标并结合时代背景对其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随着云计算的出现,大数据也随之而来。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大数据审计就是其中的运用之一,如何适应大环境的变化,应对海量信息,是大数据时代摆在审计人员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

1、严监管、高要求

2016年,中国银监会修订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进一步要求,要求加强信息科技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并不断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以此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因此,对于建设完善的内部审计信息管理系统是高度重视、积极践行监管要求的重要体现,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顺应环境变化、市场发展趋势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层出不穷,流程日趋复杂,新风险也日渐显现。内部审计作为商业银行内部的“守护者”,面临着人员少,项目多,模式日益复杂的问题,传统的审计手段和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内部业务发展的需要。要提高审计的时效性和审计工作质量应该将信息化、系统化等科技手段运用起来才能应对这一挑战。建立完善的稽核作业平台,大力借助信息科技系统工具规范审计作业流程、实现资源配置高效化是顺势而为。

3.内部管理的需要

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也将信息技术与银行业务进行了深度融合。同时随着客户行为的移动化、碎片化、服务场景化发展,金融服务的移动化、场景化成为了主流,银行服务被重新定义。由于业务的变化,导致风险加大,使传统的内部审计资源难以做到全方面的监督商业银行的风险,碎片化的行为、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使得抽样审计的方法也不再适用。而大数据审计利用信息系统化可以通过可视化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全方面的分析来做到及早发现企业存在的异常,并进行实时的跟踪来实现全方面监督的目标。由于有足够数据的支撑和技术的帮助,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都可以得到提升。同时,大数据审计利用信息系统化可以为商业银行实施的现场审计提供多层次、多维度的数据支撑。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目标

1、促进审计作业标准化和流程规范化

被审计业务类型的多样化,审计对象的复杂化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动化、碎片化的业务如果仅仅只依靠内部审计人员去把控风险,很难做到全面,即使做到全面也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影响了审计的效率,错过了风险防控的最佳时机。新型业务模式和流程的出现,不像之前的标准化业务有可循标准,可以对其进行审计抽样来评估风险,这就进一步促进了审计业务要借助信息系统和大数据的力量来构建一个稽核作业平台。一方面要先根据目前商业银行新的业务活动,新的流程设置不同的模板和标准出,然后以此构建标准化的审计程序,借助信息科技系统工具促进审计作业标准化和流程规范化,实现全流程和质量的系统管控,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2、节省人力成本和时间

建立稽核作业平台将立项申请、审计通知、资料调阅等流程模板标准化,且可利用系统自动将前一阶段的已录信息联动使用到下阶段各个环节中,节省人工每次重复撰写的时间,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同时运用信息科技系统工具协助发现问题分类管理和后续整改跟踪,以及自动形成项目完成率、问题整改率、人员处罚等审计数据统计报表,节省每月、每季度统计数据的人力、物力,提高审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实现审计资源优化配置

建立稽核作业平台实现审计管理全流程信息化,持续性、不间断分析和监测业务,一旦监测到异常自动将这些问题输送、发布并根据可疑问题自动匹配相关人员。前提是系统监控所有审计项目进度和人员分配占用情况,这样才能为新增审计任务时,合理、高效配置审计资源提供了数据基础和人员,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审计效率。

4、实现审计知识的积累共享和使用

建立稽核作业平台可为积累和共享不同审计项目的检查手册、参考资料和经验提供平台,同时审计人员可根据需要对同一业务或同一程序直接利用他人分享的检查手册等参考资料,这样可以节省再次梳理同一业务、管理程序的风险点时间,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

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内部审计流程规范化、集约化,作业模板化、自动化

将相关审计事项实现线上流程操作和全面管理,保留工作轨迹,将对审计对象的风险控制、合规性和符合性方面必查节点进行约束性控制,把控内部审计对象进度和质量。

通过信息建设制定审计作业模板,全面统一、控制审计作业标准,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审计场景,不同时间段统一标准,协调和规范化。

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从历史问题中提取相应的因子建立预警机制,收集相关审计数据,实现内部审计的自动化预警,从而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事件,为商业银行降低和挽回损失。

2、审计资源优化配置、知识共享

通过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所有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工作进度、工作内容都可视化,形成轨迹可实时查阅;通过权限分配和分级管理可以对所有历史资料进行检查、调用,实现审计资源和知识共享,打破传统审计工作的壁垒,进一步优化审计人员的配置和资源的使用,提高审计效率。另外,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者还应该对审计流程进行优化,一方面让审计资源可以在商业银行内部共享,另一方面也要确保共享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

3、审计数据可视化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过程中采集而来的审计数据海量又复杂,给审计分析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然而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审计的数据报表的可视化程度,可以将复杂、海量的数据变得更直观,这样有助于审计人员从复杂海量的数据中清晰地找出异样,发现问题。审计数据可视化还可以全面实现项目完成率、问题整改率、人员处罚信息等审计报表数据的自动统计和比较分析,减轻了人为的工作量。

4、审计人才复合化

大数据时代,对于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更为严格,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知识水平还要学习计算机技术。其中信息处理技术的能力显得尤为关键,因此,未来内部审计人员不应该只是出身于财会专业还要与计算机相结合,与时俱进,学会数据挖掘和分析即要学会信息化处理。

四、结语

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商业银行风险的“守卫者”应该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以大数据为牵引积极实现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创建大数据审计模式,助力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为商业银行的新业务新流程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赖一锋.大数据审计的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9(04).

[2]张红香.大数据时代下协同审计模式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8(35).

[3]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2016

[4]杨玉雪.大数据时代对会计和审计的影响[J].商业会计.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