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

梁洪金李明芳

梁洪金李明芳(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617061)

【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探讨解决对策。方法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临床工作旳105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68%的精神科护士有职业倦怠,在遭受精神病患者攻击的护理人员中,存在诸多负性情绪;28%的护士有调离精神科护理岗位的打算。结论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直接关系到护理服务的质量,必须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精神科的护理工作效率。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论著【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6-0078-02

职业倦怠(jobburnout)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是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精神科护士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经常承受社会的偏见和歧视,社会地位低,工作责仼心较重,工作环境应激强度高、压力大;同时还要避免遭受精神病患者的突然攻击的威胁,给护理人员的心身造成伤害,以及患者家属的不配合等等。工作中压力越来越大,风险也越来越高,护士压力高低与他们的身体健康、工作满意度及护士所提供的护理质量息息相关[1],因此成为职业倦怠表现较突出的一个行业。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在精神状态或精神因素的影响下常发生各种破坏或伤害行为。一些医务人员因恐惧而不愿到精神病院工作。很多在临床工作的精神科护士想办法调离岗位。为了解,笔者对本院105名精神科护士进行了调查,就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心态作初步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临床一线工作旳精神科护士105名。男护士9名,女护士96名;年龄20—45岁。职称:中级及以上38人,初级及以下67人;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92人,中专13人。其年龄、职称、婚姻状况、工作年限等一般资科详见表1。

1.2调查方法按调査要求对7个精神科病房10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制《专科护理工作的职业评价调查表》,此表从价值观、个人成就感、职业风险、待遇、工作压力、社会地位、工作环境、工作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查。

1.3统计学分析用SPSS16.0软件进行x2检验,比较两组一般情况。

2结果(见表2)

3讨论

3.1工作压力大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在精神状态或精神因素的影响下会突然发生针对自身和他人的攻击行为。意外事件的发生常常具有突发性、多变性,往往难以预料和防范。由于精神科所收治的这些特殊病种,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加之封闭旳环境条件和管理模式,护士经常遭受患者的攻击,护理工作风险越来越大,心理压力增大,持续的工作压力引起“严重紧张”导致“职业倦怠”[2]。

3.2职业风险高精神病患者在病态思维的支配下常发生冲动、毁物、伤人、自伤等行为,而且往往抗拒治疗。这不仅增加了精神科护士的工作量,甚至还威胁到护士的人身安全。精神科护士在完成繁重的日常护理工作的同时,还要防止患者发生意外、保证自身安全。长此以往,给精神科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到精神科护士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

3.3个人成就感低精神疾病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复发率极高。另外精神科护士在社会上缺少尊重和理解,精神科护士工作待遇低等,对精神科护士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致使精神科护士的个人成就感低,家属的认同度也低。

3.4待遇不公平,社会地位低在中国,护士的地位较低[3]。由于社会对精神病患者存在偏见与歧视,精神科护士也被歧视,他们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得不到社会的理解与尊重;还有部分人歧视护理工作,把护士当佣人和保姆,不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辛勤付出。致使护士的精神压力增大,感觉社会地位太低;同时还要遭受精神病患者的突然攻击,长期精神紧绷和压抑,使精神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

3.5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

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以上,其中重性精神病患者已超过1600万人,而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医务人员不足8万人,医务人员相当匮乏。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步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4]。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更科学的治疗、康复、护理环境和措施,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辅以各种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使患者从生理—心理—社会不同的角度得到全面康复,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5],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护士编制严重不足,如我院精神科男病区有常住患者80人以上,而护理人员只有15人,这与卫生部1978年提出的标准1∶0.4的床护比相差甚远,使护士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3.6知识的不断更新21世纪是知识信息时代,许多新知识、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医疗仪器不断更新,各种新的检查和治疗手段层出不穷,这迫使护士在完成紧张的工作之余,还要努力学习基础知识及专科技能,以便更新知识,以胜任临床护理工作。

4对策

4.1减轻或缓解压力突出情感化的管理特色,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尽可能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同时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调整竞争机制满足护士的成就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冲护士的心理压力,减少职业倦怠的产生;增加护士编制,改善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合理调配人员,保证护士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精神科护士在工作中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有计划工作,尽可能减少压力因素的侵袭,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护士是特殊的服务行业,要保持警惕和冷静,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针对压力原因的不同,加强护理业务能力的培训,同时注重护士情商的培养,使护士能调整自我情绪,控制自我情绪,感知患者情绪,理解患者并接纳患者。

4.2注重职业防护,减少职业危害组织学习患者的接触技巧,培养扩充精神科男护士或在精神科病房配备一定数量的男护工,有效减轻和预防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突发事件,提高精神科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减轻工作风险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4.3寻求积极的应付方式,积极疏导不良情绪积极的应付方式可以使自己有效地面对心理应激、重新恢复生理与心理的平衡状态,及时调整心态、学会适应;寻求正确的宣泄方式,当有负面情绪时可向家人、亲朋好友倾诉;参加社交娱乐活动;积极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以释放和调节情绪。提高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最有效的方式,能使护士精神放松,在工作中相互帮助,团结协助,以提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4.4加强护理人才的培养作为护理管理者应鼓励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新技术、新业务,拓宽知识面,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护理人才,可通过进修、半脱产、脱产或自学的形式进行,并从排班和经济上给予帮助和支持。

4.5提高精神科护士的地位医院领导要重视护理工作,提高护士待遇;护理管理者应经常与护士沟通,了解护士工作压力的原因,并采取减轻工作压力的有效措施;给护士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重视精神科护士的劳动价值,并在住房、职称晋升、报酬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提高工作积极性。

4.6提高精神科护士的适应能力精神病区工作环境特殊,工作中压力较大,护士应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提高修养与专科工作技巧,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从容面对压力。

综上所述,护理工作的根本是增进和维护人类的健康,但其前提是护士应具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但是,近年来的调查显示,护士的健康情况不令人满意,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与护士的职业倦怠有关。很多研究表明,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很多,但并不是机械的,与个人的心理素质与应对方式有密切关系[6]。护士职业倦怠是个体因素与组织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预防和矫正护士职业倦怠必须采取改变个人和改变组织的综合干预模型。一方面通过指导干预提高个体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另一方面组织采取一系列措施应用激励因素,使临床护士在工作中得到满意和激励,充分调动其内在积极性,激发工作热情,并给护士争取最大限度的社会支持及良好的社会回报,降低其应激反应水平。实行规范化、人性化、细节化管理,有效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感。

参考文献

[1]田丽华,宫玉花.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4,17(1):9—11.

[2]万琪,鞠钟鸣,忻娟.西藏高原护士工作倦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36—538.

[3]李亚萍,张秀英.护士心理疲劳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5,11(6):21—22.

[4]李小麟.精神科护理学[M].第1版.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29.

[5]李凌江.精神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4.

[6]林妙艺,刘英.国内护士工作倦怠的研究现状[J].天津护理杂志,2006,14(2):119—120.

表一两组的一般情况资料比较

从表一可见:职业倦怠组与无职业倦怠组在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婚姻方面有显著差异。

表2护士职业倦怠心态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