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临床100例治疗体会

/ 2

脂肪肝临床100例治疗体会

李丽坤

李丽坤(北京航天总医院100076)

【中图分类号】R5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1-0451-01

【关键词】脂肪肝治疗

脂肪性肝病(FLD)简称脂肪肝,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内中性脂肪异常沉积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随着我国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及预防保健措施相对滞后,脂肪肝发病率仍在上升,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我们于2009~2010年近2年中收治的脂肪肝患者100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观察结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010年收治的确诊为脂肪肝患者病例100例,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25~62岁,平均42岁。其中高脂血症42例,糖尿病47例,肝炎病史10例,长期嗜酒25例。

1.2诊断

肥胖、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血脂常呈明显增高;而营养不良性脂肪肝,常可见低血浆蛋白[(白)蛋白、运铁蛋白]血症,血脂、血糖正常或下降。脂肪肝时,血清ALT和AST可轻中度增高,γ-GT,ALP和总胆汁酸可增高,BSP或ICG滞留。肝功能轻度或中度异常,血脂增高,TC>6mmol/L,TG>1.65mmo1/L。B超示:肝肿大,肝声波衰减。通过B超、CT,并结合临床,诊断脂肪肝常无困难。若需判断脂肪性肝炎或肝纤维化等,进行肝组织活检仍是最可靠方法。

1.3治疗

不伴高脂血症的脂肪肝患者原则上不用降脂药物;酒精性脂肪肝伴高脂血症,戒酒是最好的治疗,一般无需应用降脂药物;肥胖症糖尿病性脂肪肝伴有高脂血症,除非同时有冠心病,否则仅对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及治疗原发病3个月后,血脂仍持续异常者(血浆胆固醇>6.46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4.14mmol/L、甘油三酯>2.26mmol/L)给予相应的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的降脂药物;原发性高脂血症所致脂肪肝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可应用降血脂药物,但需适当减少药量并监测肝功能指标,必要时联合保肝药物,或在肝损害得到纠正后再进行降血脂治疗。

2结果

2.1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血脂、肝功能正常,B超脂肪肝波型消失;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血脂、肝功能近于正常,B超脂肪肝波型基本消除;有效:症状大部分消失,血脂、肝功能好转,B超脂肪肝波型减少;无效:症状大部分未消失,血脂、肝功能无明显好转,B超脂肪肝波型未减。

2.2治疗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随访1年,治愈69例,好转15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随访半年无复发。

3讨论

脂肪肝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病变,其中营养因素:如肥胖、恶性营养不良、饥饿、恶液质、全胃肠外营养、重度贫血;化学因素:包括黄磷、砷、铜、苯、四氯化碳、氯仿等工业毒物,四环素、丙戊酸盐、乙胺碘呋酮、环己哌啶、皮质类固醇、雌激素、核苷类似物和抗有丝分裂类药物以及慢性酒精中毒;内分泌代谢因素: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妊娠、库欣综合征;遗传因素:包括Wilson病、低β脂蛋白血症、半乳糖血症、糖原累积病等;其他:包括HCV或HDV感染、炎症性肠病、胰腺疾病、艾滋病。

脂肪肝患者多无自觉症状,经常因健康体检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一般待患者意识到肝病的存在后才自觉右上腹不适、疲劳,极少数患者出现瘙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体征上也无特异性,患者大多体形肥胖,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肝大,如脂肪肝发展到肝硬化,可出现蜘蛛痣、黄疸、门脉高压等肝硬化的体征。

急性脂肪肝一旦确诊需立即给予综合性抢救措施,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应及时中止妊娠。慢性脂肪肝宜采取调整饮食、增加运动、修正不良行为并辅以各种中西药物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局灶性脂肪肝除针对其可能的病因进行治疗外,一般无需特殊处理。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可根据其临床类型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FLD合并亚临床型慢性HBV或HCV感染,治疗的重点为脂肪肝及其基础疾病—肥胖,并强调戒酒的重要性,多数患者无需抗病毒治疗。病毒性肝炎性脂肪肝则需按病毒性肝炎常规处理,但应避免过分强调休息及营养。病毒性肝炎合并FLD,应兼顾防治病毒性肝炎和脂肪肝,建议先通过戒酒和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血糖等措施治疗脂肪性肝炎,其后再考虑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病程和预后取决于引起脂肪肝的基础病因、病理类型和起病方式,大多数情况下,随着原发疾病控制并停止接触和应用有害药物,肝内脂肪沉积可消退。急性小泡性脂肪肝病情严重,预后差。

脂肪肝的自然转归和预后主要取决于病因及病理类型。急性小泡性脂肪肝的预后与急性重症病毒性肝炎相似,病死率高达60%。慢性大泡性脂肪肝的预后相对较好,非酒精性脂肪肝又比酒精性脂肪肝预后要好。酒精性脂肪肝可直接通过中央静脉周围纤维化或酒精性肝炎进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多数患者在5~10年内死于肝病相关并发症,偶亦死于脂肪栓塞、低血糖和重症胰腺炎。局灶性脂肪肝对健康无危害,在随访中有的可见到病灶形态改变或消失。肝炎后脂肪肝的预后主要取决于病毒性肝炎本身的进程,但同时合并肥胖、糖尿病可促进其肝病进展。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3(1):56.

[2]曾民德,李继强,江绍基.肝原性糖尿病.中华消化杂志,1981,1(2):142.

[3]范建高.病毒性肝炎与脂肪肝肝.山东医药2003,10(43):25.

[4]陶荣辉.糖尿病与脂肪肝的诊治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