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中小导管注浆技术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隧道施工中小导管注浆技术应用

董如宽

董如宽

中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100024

摘要:近年来,在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隧道施工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小导管注浆技术的应用也愈加广泛。隧道小导管注浆具有超前支护作用,是不良地质条件下地下工程施工常用的一种开挖辅助措施。采用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在隧道开挖、控制地表下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将结合隧道施工的工程案例,以测量放线、加工小导管、安装小导管、注浆与应用效果检查为切入点,深入探究小导管注浆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旨在能够充分发挥小导管注浆技术的价值,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质量、效率,并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隧道施工;小导管注浆技术;注浆

前言:对于隧道工程的施工而言,小导管注浆技术的应用,在其整个过程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为了更好地发挥小导管注浆技术的优势,就需要结合其原理、工况制定合理的应用方案。在这一基础之上,小导管注浆技术便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如在短时间内将松散的颗粒、围岩形成整体,强化隧道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将小导管注浆技术应用在隧道施工以后,还可以对岩体的空隙进行填充,避免发生空洞及积渗水的现象。

1.隧道施工工程概况

本文中,所选择的工程案例包含3座隧道,全长为156.68m,断面为2.8m(宽)*2.5m(宽),其隧道的入口位于低洼岩溶地段,两端的竖井深度为14m。结合本次的地质勘查报告内容,其隧道内部可溶岩、非可溶岩与其他岩体接触发育,穿越层主要以粉细砂为主,局部进入粘质粉土、砂质粉土或粉质粘土层。地下水类型为渗入型潜水,施工时受渗水及涌水影响较大。在本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并不会将道路通行中断,所以安全性在本项目中尤为重要。

在本工程的施工之中,主要将小导管注浆技术应用其中,并以人工方式的挖设短台阶,并将其长度控制在0.8m左右。在落实小导管注浆技术的施工期间,采用吹孔成洞的方式,或者顶进法的方式在土、砂中进行施工,一旦遇到艰难工作面,就需要使用风枪进行钻孔,孔径的数值为45mm,保证其与小导管相适应,此后便可以实施小导管注浆,进一步强化围岩的稳定性。

2.小导管注浆技术在普通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在本隧道工程之中,其围岩为V类,拱周边均使用φ42小导管注浆,并以此注入水玻璃浆液对岩层进行加固,注浆范围为隧道拱顶及侧墙结构外1.5m范围。施工中水玻璃与水泥浆之间的体积比为1:1,环向间距为30cm,小导管的长度为3.5m,搭接1.5m。

2.1测量放线

在完成竖井施工以后,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将地面上的中心线点、高程点引入到井下,在掌子面上放出中线点位和高程点,并对其进行校核,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准性。然后在掌子面上进行小导管位置的精确放样,并用红油漆作好小导管位置的标记,从而提高小导管施工工作质量。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需要提高控制点的稳定性,便于在控制钻孔的过程中,对外插的方向、角度进行合理的控制[1]。

2.2加工小导管

完成相关的测量工作后,需要对小导管进行加工,保证小导管能够完全符合本次隧道施工的相关要求。结合隧道施工对安全性、稳定性的需求,本工程中所使用的小导管,均采用φ42钢管进行加工、制作。在加工设计的过程中,将其形状为:

(1)小导管其前端设计为尖锥状;

(2)小导管的前端2.5m范围设计为梅花形状的泄浆孔,其孔与孔之间的距离为30cm,孔径则为6mm~8mm;

(3)小导管的尾部,在加工的工作中需要使用钢筋焊接的方式设置加强箍。

2.3安装小导管

在安装小导管时,需要沿着隧道拱顶向两侧依次布置的方式开展工作,其仰角应该控制在10°~15°,其总体的布设范围为当前工程中整个隧道的拱顶及侧墙。为了能够将便于将小导插入土层之中,不仅需要将钢管的前端设置为锥形,还需要使用引孔器完成引孔。同时,在搭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在首榀钢架的“腹部”位置穿过,其中每两榀钢架只需要打设一次小导管即可。在所有小导管均已经就位以后,施工人员需要将管内部的杂物进行清理,同时使用木塞对孔口进行临时堵塞[2]。

2.4注浆

完成小导管的安装以后,施工人员则可以应用小导管注浆技术进行施工,其中最为主要的环节就是注浆,主要的技术方式如下:

(1)在正式进行注浆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对小导管以及相关的设备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同是在隧道施工的现场中对设备进行试运行,使其注浆压力能够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便于保证后期注浆环节的进度、质量等。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还需要将小导管孔口、尾部周围的空隙进行合理的封堵,其中孔口的周围可以使用喷射混凝土、快干水泥的方式进行封堵;而小导管尾部周围的缝隙则应该运用快速接头、止浆塞的方式完成封堵。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保证小导管注浆技术的有效性,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2)在搅拌浆液的过程中,为保证搅拌的均匀性,就需要使用搅拌机的方式进行拌和。具体来说,搅拌浆液期间的投料与施工顺序为:1)在放水的同时,将外加剂投入水中,依据搅拌机的实际容量,在停止防水以后继续搅拌1min;2)随后,将一定比例的水泥投入其中,继续搅拌3min以上;3)使用两台注浆泵将完成搅拌的水泥浆、水玻璃浆液按照特定的压力、流量,以1:1的比例,将浆液压入到小导管中,最终进入岩体之中。在每一次完浆液配置时,都必须保证其注浆的实际速度与其相互匹配、一致,尽可能保证浆液能够在30min之内完成施工,其注浆的压力为0.3MPa~0.5MPa,而施工人员不能对注浆的时间进行任意延长,或者概念注浆的压力,避免浆液发生离析现象,影响小导管注浆技术的有效性。后序钻孔可检查前次钻孔的注浆效果,并依据本工程中砂层的实际结构、稳定性,对混合浆液的早期强度、凝结速度等注浆参数进行及时调整,从而满足隧道施工的需求。

2.5应用效果检查

在完成注浆工作以后,施工人员需要对注浆的效果进行详细检验,在保证符合工程设计要求的基础之上,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就应该及时进行重新注浆工作。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会采用以下三种对注浆的效果进行检查:

(1)为了实现对注浆效果的检查,需要工作人员使用声波探测仪对注浆岩体的声速进行控制,从而结合声波的检测结果,对小导管注浆技术的施工效果进行分析,如果发生声波无法通过或者速度减缓等现象,就很可能是注浆存在问题,需要施工人员进行更加详细地勘察[3]。

(2)在两个小导管的注浆孔之间,对于质量相对较差部分进行钻探,并将其中浆液固结体的岩芯取出,以此来观察孔内的漏水情况、稳定情况等。同时,施工人员应该对其进行实验,对的岩芯的力学指标进行测定,从而得出注浆效果的质量结果。

(3)对注浆的记录进行全面、详细地分析,检查各个孔注浆的压力、时间、注浆量等,并检查整个过程中是否存在漏浆、跑浆等问题,依据注浆量对浆液可能扩散的范围进行计算,对其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影响隧道的稳固性。

3.小导管注浆技术在特殊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以过桥区小导管注浆施工为例,对特殊隧道施工中应用小导管注浆技术的方式进行分析。在距离桥基础前后5.0m的区域中,采用全断面小导管注浆技术对桥梁结构进行加固,可采用φ25的无缝钢管,其管壁的厚度为3.5mm。小导管的长度为2.5m,端头花管的长度为1.5m,溢流孔孔径为5mm~7mm,孔间距10cm~20cm,梅花状布置。拱顶及拱底小导管的仰角在10°~15°之间,前方掌子面小导管与隧道水平夹角30°~45°之间,开挖步距控制在0.5m之内,每开挖两个循环,注浆一次。

结语:综上所述,在隧道工程的施工中应用小导管注浆技术,能够有效增强项目的质量,但是需要施工人员采用合理的方式将其应用在工作中。以此为基础,工作人员优化了测量、加工的方式,对小导管进行了科学的安装与注浆,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所以,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小导管注浆技术的价值,可以结合隧道施工的实际需求,将文中的方式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之中。

参考文献:

[1]黄伟山.小导管注浆技术在小断面隧洞涌水治理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2017(03):33-34+50.

[2]高兴涛,陈华国.浅析超前小导管注浆技术在玉蟾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四川水利,2017,38(02):35-37.

[3]李永军.超前小导管注浆技术在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华东公路,2016(0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