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绿色通道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急诊绿色通道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

张利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急诊科福建龙岩364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医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抢救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急诊抢救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绿色通道下的抢救及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P<0.05);2组患者术前心电图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传统急诊抢救护理方法相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绿色通道下的抢救及护理方法效果理想,能提高抢救效率,挽救患者生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绿色通道;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措施;抢救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一种心肌坏死,常由冠状动脉持续性、急性缺血缺氧所致,在临床上症状较为明显,以持久剧烈的胸骨后疼痛、心电图异常为主要症状,严重者会引起心力衰竭、休克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当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时,原有心绞痛会加重,持续时间显著变长。目前临床上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方法主要为常规传统急诊抢救护理方法。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抢救的作用,但是其抢救时间长,严重耽误了患者,抢救有效率相对较低,且易出现并发症与不良反应。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采用绿色通道下的抢救及护理方法逐渐得到医生的青睐。此种方法弥补了常规传统急诊抢救护理方法的不足,显著提高了抢救的有效率,给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为了探讨急诊绿色通道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医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医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抢救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32-64)岁,平均(43.33±6.32)岁,病程(8-220)d,平均(76.38±14.52)d;观察组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31-65)岁,平均(46.18±7.67)岁,病程(8-232)d,平均(78.25±18.18)d。入选患者均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急诊抢救护理方法。对入院患者进行传统救治,按照“急诊-病房-介入室模式(或CCU室)”的模式进行抢救[2],同时,护理人员应该按照常规传统护理流程进行时时监护,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记录,并采取相应应急措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观察组采用绿色通道下的抢救及护理方法。在急诊抢救室或院前做心电图,确诊即进入胸痛流程,缩短门--球时间。在急诊即做好PCI的术前准备,予口服负荷量药物,更换手术衣裤,建立左上肢静脉通路,做好谈话、签字工作后将患者直接送入DSA,费用直接开通绿色通道卡,先救治后收费。

1.3观察指标

(1)观察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除,生命体征稳定,无生命危险,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改善,生命体征相对稳定,暂脱离生命危险,各项指标恢复较好;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各项指标出现恶化,甚至更加严重,随时猝死几率加大;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2)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3)观察2组患者抢救前后心电图异常率。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每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人数至少为50万,在美国,这一数字高达150万[3]。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神志不清、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胸骨持续性疼痛、低血压等,严重者会引起心力衰竭、休克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此外,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有很多,主要集中于心脏破裂、心律失常、形成附壁血栓、心肌梗死后综合症等,在临床上应加以重视[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尽早进行抢救,越早抢救,成功率相对越高。目前临床上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方法主要为常规传统急诊抢救护理方法[5]。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抢救的作用,但是其抢救时间长,严重耽误了患者,抢救有效率相对较低,且易出现并发症与不良反应[6]。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采用绿色通道下的抢救及护理方法逐渐得到医生的青睐。此种方法弥补了常规传统急诊抢救护理方法的不足,显著提高了抢救的有效率,给患者带来生的希望,能缩短患者等待时间,降低临床死亡率,促进患者早期恢复[7]。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抢救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P<0.05);2组患者术前心电图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临床上对于单一采用绿色通道抢救护理效果不理想者,可以联合其他方法护理,发挥不同护理模式优势,达到优势互补,促进患者早期恢复,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为患者恢复营造良好的环境[10]。

综上所述,与常规传统急诊抢救护理方法相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绿色通道下的抢救及护理方法效果理想,能提高抢救效率,挽救患者生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庆荣,毛春节,曹云云,林碎钗.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3):67-69.

[2]刘蕊,李慧,刘丽晓.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04):46-47.

[3]程哲.绿色通道下急性心肌梗死71例的抢救措施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1(11):107.

[4]赵树娟,孙晔,张华,柴枝楠,张国虹,王婷婷,许春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绿色通道运行现状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4,21(07):57-60.

[5]张学萍,魏素芳,沈莹,等.多科室联合护理查房优化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流程[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101-1104.

[6]张继红,朱爱红.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及护理[J].河北医学,2013,35(5):792-793.

[7]阚丽娜,夏锡仪.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及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2):1710-1711.

[8]张新征.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中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建立及效果[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7):1154-1156.

[9]程宝珍,张小红,牛娟.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5):9-11.

[10]李然,郭学苹,田丽.优化急诊流程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4):1237-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