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探析

李凌燕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综合实践的开展应当建立在学生生活与知识应用能力的基础上,高度提升小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是开展该活动的主要目的。小学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阶段,知识运用能力一旦培养起来,对学生来说是一笔莫大的财富,所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和实施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大课程”实施的最直接形式,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用一个“大”字才能形象地概括出来。无论是学校阅览室、美术室,还是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都可以从事与该课程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

一、让小学生的多种感官得到互动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是最为重要的。除此之外也要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二、优化学具操作

在一节一年级“认识钟表”课堂中,教师整节课贯穿了学具操作和小组讨论,看起来非常热闹。可到了课堂检测环节,学生似乎对本课重难点一窍不通。可见,明确教学重难点,有的放矢的进行学具操作才能真正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在二年级“认识乘法”时,教师为了让孩子简单的理解乘法的根本就是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起来,便让孩子通过学具操作,理解重难点,因此,优化学具的操作在综合实践中有着很高的地位。(说明:举的例子用的是数学的,是否恰当呢,其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有很多用到学具的地方,比如动手操作时的钉纽扣,端午节时缝制小香包,探寻中国刺绣时做的十字绣等,还有栽培多肉,小葱等生活体验课程。)学具是在教学的重点处操作,在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操作,在恰当的地方操作,操作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学具是在教学的重点处操作,在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操作,在恰当的地方操作,使操作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在一节一年级“认识钟表”课堂中,教师整节课贯穿了学具操作和小组讨论,看起来非常热闹。可到了课堂检测环节,学生似乎对本课重难点一窍不通。可见,明确教学重难点,有的放矢的进行学具操作才能真正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在二年级教师让学生“认识乘法”时,教师知道孩子不易理解“几个相同加数”因此,让孩子通过摆学具操作,学生学得轻松还在玩中解决难点。(说明:有些语句重复了,同样还是举了数学教学中的例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各科都有联系,但是也要突出举这个科目的例子,突出这门课程的特点。)使用可操作的教学材料,便于小学生想象生成数学知识的现实情景,使学生获得建立概念、探究规律的机会和途径。学生的操作活动,又使以往一人演示众人看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人人动手实验的主动探索,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知识也就简单的多了。

三、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让他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际的操作,这样才可以充分的挖掘出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学生的能力与实践能力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这也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在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必须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要让小学生知道结果究竟是如何出来的,将自己专注于对结果探究的过程中。课堂的中心应从强调学生掌握知识能力转向注重指导学生的自主研究。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主流。比如,在学习《垃圾分类》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在家中实践等作业,要让学生详细的了解各种垃圾桶不同的形状、颜色以及体积等,并且分门别类的搞清楚它们分别的作用,在上课时,老师可以设问,加强小学生们对于垃圾分类有关知识的了解。总之,学生一旦进行了切身的实际操作,就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只要动了手,便会有自己的理解,这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小学生有着莫大的帮助,正可谓应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四、培养学生放下课本走出课堂学生学习不可以只单单的在课堂里听书本知识,课堂以外也是新的课堂。所以就小学生如何走出课堂,从户外学习,下列几种措施不失为有效的选择:首先,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其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与此同时,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实践课程的意义。最后,要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结语:综合实践活动是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和最有效的捷径。只有有效挖掘并充分利用好源于生活实践的活动资源,才能更大地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正效应,从而让我们自主开发该实践活动课程,更好地服务于学校课程建设,从而真正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大课程建设”中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黄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制度化研究——基于新制度主义的分析[D].西南大学,2016(6).

【2】汪俊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6).

【3】林俊杰.有效实施扎实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研究[J].教师.2015(18):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