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免疫活动中儿童的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1

强化免疫活动中儿童的心理护理

谢静巧

谢静巧(新疆和硕县苏哈特乡卫生院8412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9-0240-01

【摘要】强化免疫工作是我国为加强儿童基础免疫,消除免疫空白,保证群众健康,预防传染病暴发而采取的一项免疫措施。强化免疫工作儿童是重点人群。由于儿童年龄小,心理不成熟等特点,加强强化免疫工作中儿童的心理护理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强化免疫儿童心理护理

一、由于儿童年龄小,心理不成熟,针具和疫苗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加之集体接种受其他儿童恐惧心理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接种后异常反应现象。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位儿童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工作,避免异常反应群发现象

1、紧张恐惧心理

无论强化免疫接种何等重要,对接种儿童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加之又是群体接种,儿童的紧张意识会增强,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尿频等。还有一些儿童对针具和接种环境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

2、焦虑心理

接种儿童焦虑心理来自多方面,由于儿童对强化免疫接种缺乏正确认识,怕痛、怕针具和疫苗对自己造成伤害,出现意外;担心接种人员的技术水平,对自己注射疫苗是否会产生不良,缺乏思想准备,对这一些情况考虑过多,加之对医护人员的陌生,易产生焦虑情绪。如果再出现那怕1例异常反应,那么部分儿童将产生恐惧不能配合接种,很可能对刚接种的留观儿童引发群体疑似异常反应发生。

二、接种前对接种儿童的心理疏导

接种前对接种儿童进行访视,让护士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及护理措施。

访视接种者要注意交流技巧,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安慰他们,主动与接种儿童谈心,通过细心观察,了解分析孩子的顾虑,树立孩子中的榜样,给予鼓励和表扬,打消孩子们的顾虑。以亲切、幽默的语言让孩子消除恐惧,焦虑心理,以保证接种工作顺利进行。决不向孩子交待接种的危险性,而是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告之其监护人应注意事项,使孩子深感此次接种疫苗只有好处而无不利,医护人员会保证他们的安全。

三、接种儿童的心理护理

1、给接种儿童创造宽敞、清洁、舒适的环境,使其有一个健康愉快的心情。

由于孩子对环境和气氛十分敏感,所以接种室内一定要整齐、清洁。医护人员说话声音要柔和、态度要亲切、和蔼。

2、做好带领儿童的监护人的思想工作,消除顾虑,维持好接种秩序,给孩子以思想的安慰。不吼、骂孩子,让孩子耐心排除等待,接种后安静留观。

四、接种中的心理护理

登记人员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询问并登记,首先打消孩子的顾虑,接种人员应具备熟练的专业技术知识,并避免不正确操作带给孩子的不良刺激。

五、接种后儿童的随访

一般免疫接种后,要求孩子留观半小时,以及时应对突发不良反应。接种后随访有助于护士评估此次接种的护理效果和积累护理经验。当孩子知道打完针护士仍然关心他们,就会感到医护人员很亲切,心情就会感到愉快,接种时产生的恐惧和焦虑心理也会很快消除。

六、体会

1、消除接种儿童的恐惧与焦虑是心理护理的关键

儿童在接种前普遍存在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通过心理护理,有效地降低儿童的紧张、恐惧和焦虑心理,使孩子感到被关爱,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与安全感,这样孩子就会情绪稳定,精神轻松,从身心两方面为接种工作顺利完成做好准备。

2、确保儿童在护理上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通过对儿童在接种前、中、后的心理护理,使儿童对护士产生强烈的信赖感,从而建立了相互信赖合作的关系。另外还可以督促护士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培养很好的医德医风,保证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也确保儿童的安全。

总之,做好接种儿童的心理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用亲切、和蔼的语言安慰孩子。根据孩子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孩子身心健康,不仅能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也是科学合理应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徐传庚,宾映初.心理护理学,第二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