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的临床意义

/ 1

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的临床意义

齐润洁

齐润洁(黑龙江省北安市赵光农场医院164021)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192-01

【关键词】24h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检测

高血压病是我国最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其血压幅度与转归呈直线相关,血压越高,将来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并发症也越高。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也在增高。但仅靠以往医生在医院测一两次血压升高(以下简称临床偶测血压CBP),就下“高血压病”诊断,显然不能排除患者心理紧张导致的“白大衣高血压”及激烈运动后的假性高血压,或者因测量次数少,血压节律处于低值或口服过某些能引起血压降低的药物后,没有反映出患者真实血压水平而漏诊高血压,所以Hinman,早在60年代,就提出人体血压具有固定波动规律并因此创建无刨伤性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BloodPressureMonitory,ABPM)经过了30余年不断研究与探索,现已广泛用于临床。现将我院进行的540例ABPM检查结果分析如下。旨在探讨ABPM对高血压病的诊断、防治的临床意义。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2008年11月~2009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540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大于60岁199例,为第一组;60~40岁216例为第二组;小于40岁125例为第三组。

1.2方法。用美国SUNTECHACCUTYCCKEDC型24小时动态血压仪,左上臂袖带间断性自动弃气装置测定血压。根据柯氏音听诊法原理获取信号并记录储存,间隔时间白天30分钟1次,夜间60分钟1次,连续24小时,每次充气完毕,请患者记录当时的时间、动作、症状。

1.3评定标准。白天血压大小18.61/12kPa,夜间大于16/10.6kPa为血压升高。其中,升高率小于30%为偶见升高;升高率在30%-60%问为部分升高;升高率大于60%为持续升高。

2结果

表l血压测定升高率情况(%)

3讨论

大于60岁组昼夜血压部分升高率在30%左右,持续升高率在50%左右;小于40岁组昼夜血压部分升高率在25%左右,持续升高率为55%左右;40至60岁组昼夜血压部分升高率在40%左右,持续升高率为45%左右;总的诊断有效率有在80%以上,对高血压有明显的诊断阳性率,且符合我国高血压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流行特点。不管任何年龄组,也不论收缩压、舒张压,夜间部分持续升高率均不比白天低,且血压升高时,都不同程度有头昏、头痛、心悸等症状,严重影响了生活的质量。动态血压可获知更多的血压数据,能实际反映血压在全天内的变化规律。

迄今为止,原发性高血压病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是一种主要由于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临床治疗主要是对症、降压处理,将舒张压控制在12.0或13.3kPa左右,来达到推迟动脉硬化,预防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通过上述540例ABPM对24小时昼夜血压的观察、分析,可以看出,ABPM在诊断、治疗高血压与CBP相比,具有以下临床意义:(1)ABPM变异小,重复性好,受环境及心理因素影响小,可排除“白大衣高血压”。能更客观、准确记录24小时血压变化,发现部分漏诊高血压及排除假性高血压;(2)ABPM反映的血压水平、昼夜节律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程度的相关性优于CBP,能更好地预测高血压患者的预后;(3)有助于观察病情变化,并寻找引起变化的原因;(4)目前,市场上降压药物层出不穷。理想的血压控制应该包括整个24h内的血压,动态血压进行监测,根据血压高峰与低谷时间,选择作用长短不一的降压药物,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动态血压可指导药物治疗。在许多情况下可用来测定药物治疗效果,帮助选择药物,调整剂量与给药时间。理想的降压药物就是要保证24小时内血压控制在正确范围内,而通过ABPM能准确、客观,测定降药压物治疗过程中休息、活动状态下的血压水平和昼夜节律,记录药物起效、持续、消退时间,根据血压峰值变化选择半衰期长短不一的降压药物,调整给药时间和剂量,有效控制高血压。

笔者认为,如果有条件,第一次进行ABPM检测,应在尽可能停止使用相关药物3天以上,测定出基础血压水平,尔后治疗过程中测定一次ABPM观察药物疗效,直至血压稳定后再进行一次ABPM了解24小时血压节律变化,才能真正体现出ABPM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张维忠.血压变异和晨峰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6,34(3):287-288.

[2]刘江生主编.康复心脏病学[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6:239.

[3]陈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内科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81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