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间质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1

肺间质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刘萍姜海艳

刘萍姜海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医院150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04-0308-02

【摘要】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基本病变,以活动性呼吸困难、X线胸片弥漫性浸润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DLCO)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种类疾病群构成的临床-病理实体的总称。

【关键词】间质性肺疾病呼吸困难护理

1一般护理

病人需保持卧床休息,降低机体氧耗。病情平稳舌可适当下床活动。保持空气新鲜,室内定时通风。室内空气人相对湿度在70%以上。做好生活护理,给予必要的生活辅助。

2氧疗护理

肺间质病变病人大多有不同程度的缺氧而无明显二氧化碳潴留,因此,尽量给予病人吸高浓度氧。但对于痰量较多或老年病人应定期监测血气分析,以防呼吸道阻塞,而致二氧化碳潴留。吸氧前,要对病人做必要的解释,按医嘱要求给氧,避免自行调节氧流量。对于吸氧后低氧血症改善不明显者,应及时应用机械通气呼吸支持疗法。

3肺泡灌洗术护理

肺灌洗是治疗肺泡蛋白质沉积症最有效的方法,肺灌洗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全麻下行全肺灌洗术;另一种是局麻下经纤维支气管镜行肺灌洗。肺灌洗可以缓解病人症状,增加动力耐力,降低肺内分流,改善肺功能。具体护理如下。

(1)术前准备

①病人准备:术前做好解释,向病人及家属说明灌洗的方法和目的及配合要求,并告知病人及家属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和治疗的方法,使家属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术前12h禁食水,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咳嗽剧烈者可口服可待因0.03g,以避免术中咳嗽影响治疗。

②用物准备:分别按常规准备纤维支气管镜或全身麻醉的物品及药物。另外,特殊准备37℃的生理盐水20~40L。

(2)术中配合

①全麻下全肺灌洗术:病人麻醉后经口插入双腔气管插管,确定气管插管位置后,分别向气囊内注气,确保双肺完全封闭。病人可取平卧或侧卧位,双肺吸入20min纯氧后,以100ml/min速度注入温生理盐水,达到功能残气量后,再滴入约为肺总量的生理盐水,500~1200ml,然后吸出同等量的盐水。如此反复进行,直到肺灌洗引出液清亮透明为止。

②经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术:经纤维支气管镜分段支气管肺泡灌洗与全麻下全肺灌洗相比,方法简便、安全可靠,适合于反复进行。分段灌洗方法为每次向一肺段或亚肺段行100~200ml温生理盐水注入,停留数秒钟后再吸出。反复2~3次,全肺共需2000~3000ml。

③术中监测:在上述两种方法的肺泡灌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病人神志、口唇、肢靖发绀情况,尽量高流量吸氧,定时行血气分析,并根据血气指标调整吸入氧浓度和呼吸机参数。接近灌洗结束时,要置病人于头低脚高位,并协助拍背。对局麻清醒病人,应鼓励其自行咳嗽,尽量保证肺内液体吸尽。拔出纤维支气管镜时,要给予高流量吸氧。术中要注意观察并控制液体灌入迅速,防止发生急性肺水肿。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观察每小时尿量的变化。

(3)术后护理术后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避免胃液反流。定时口腔护理,及时清理口咽部分泌物,减少误吸。及时纠正低氧血症,对口唇及肢端末梢紫绀的病人,要给予高流量吸氧。待病情稳定后降低吸氧浓度。观察病人呼吸困难改善程度,定期监测血气变化。指导并鼓励病人自行咳嗽、咳痰,尽量及时咳出肺内残留的灌洗液。如不能有效咳嗽、咳痰者应给予及时吸痰,确保呼吸道通畅。术后全麻清醒或纤维支气管镜后2h,且吞咽功能完全恢复后方可进流食。

4用药护理

指导病人严格遵医嘱用药。尤其是糖皮质激素,防止因停药过急而出现“反跳”现象。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时,要预防或合并感染发生。对应用糖皮质激素存有顾虑的病人,要做好解释教育工作,以解除病人的误解。

5呼吸行为训练

肺间质病变多为慢性病程,且以限制性的肺功能改变为主,对此,指导病人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深呼吸训练、有效咳嗽、咳痰训练、扩胸运动等,以促进肺功能的恢复。

6预防院内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限制探视人员,保持空气新鲜,定时留取痰培养标本,并观察痰量、性状和颜色的变化。注意体温波型的变化,防止合并其他部位感染。

7心理护理

了解病人疾病发展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尤其要重视用药后病人的所出现的恐惧、焦虑等不良应激反应,给予必要的解释,鼓励病人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朱元钰,陈文彬.呼吸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59.

[2]蒋兆实,刘鸿瑞.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的病理诊断.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15-18.

[3]刘莉娜,余芳,支秀琴.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护理-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05).

[4]袁翠凤.肺间质纤维化的护理2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