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中医药事业之思考

/ 1

振兴中医药事业之思考

孙晋营1刘书珍2

孙晋营1刘书珍2(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50001)(2浙江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0018)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5-0413-02

一、内忧外患,西风扫荡的百年

素有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称的中医药学近一个世纪以来自命难保了!它在政治社会动荡不安,西方烈强铁蹄践踏下险些丧命。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西方帝国饕主义加紧战争侵略和文化侵略,西学、西医在我国得以广泛传播,国内一些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和亲洋派们接受西式“文明”后,对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医药学开始猛烈抨击和彻底否认,极力主张废除他们所声称的“旧文化”、“旧医”,大力推行所谓的“西式文明”,全面西化,取而代之传统民族文化和中医。1929年2月,余云岫打着医学革命的旗帜,在国民政府召开的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上提出了《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障碍案》和多条消灭中医的具体办法。至此中医药遭到了灭顶之灾。经过一个多世纪“西式文明”的洗礼,中国文化、中医药学彻底被摧垮了,从辉煌了几千年的主流地位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阶下囚”了。

二、枯木逢春,中医药杏林春暖

在古老的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上孕育了华夏民族,同时孕育了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学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他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千百年来,它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壮大。两千年前的秦汉时期就已处于世界医学的领先地位,真可称得上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作为炎黄子孙们有理由不去继承和发扬吗?难道今天这些经典国粹就真的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吗?我们能轻易地废弃吗?有良知的人都不会答应。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党和政府励精图治,文化、科技、经济开始复苏,中医药事业得到保护和重视。1950年毛主席指出“团结中西医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使百年将要“凋亡”的中医药枯木逢春。近半个世纪来,中医药事业虽有了一定发展,但与科技、经济的发展相比慢的让人担忧,原因不作多述。21世纪的今天,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将随着国力的日益强大而复兴,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医药事业必将振兴。笔者思之,振兴中医药事业必须弘扬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重要的一面就是对青少年进行国学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就医学而言,西医已成为我国的主流医学,而中医药青少年对它的辉煌成就却一无所知,生了病选择西医打针、手术治疗。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几代,中医药还有用武之地吗?还用西方人、西医来消灭中医吗?到过韩国的都知道,韩国早已把中医改成韩医,而且注册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其保护力度之大。韩国人生了病一半以上的人首先去看中医,其次选择看西医。作为中医药发源地的中国情况又是如何呢?如其强调中医不科学、落后,应以现代的西医取代,难道韩国、日本的科技、西医比中国差吗?他们为什么还要大加保护和发展呢?当前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关键是弘扬中医药文化,大力宣传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知识,借助媒体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以科普的形式宣传传播,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笔者看到某中小学好的做法,中小学生利用暑假夏令营活动上山采药,了解神奇的中草药治病的故事,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对世界医学的重大贡献。

三、欲与时俱进,当发挥其特色和优势

中医药学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与西医不同的诊疗手段,临床疗效是它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半个世纪以来,尽管科技飞速发展,西医如此先进,并没能取代了中医药,相反在对一些疾病的治疗上,中医药彰显了西医所不能比拟的临床疗效和优势。这点西医也不得不承认的。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传统的中医药欲与时俱进,必须发挥它的特色和优势,不能跟着西医跑,更不能“西化”,否则“完洁难保”。我们应针对中医药疗效好的优势病种,发展重点专科、学科。推广应用特色疗法,如针灸、推拿、气功、膏摩等适宜技术。利用高科技术开发研制中药新剂型。继承和发扬《内经》所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等治未病思想。积极开展“治未病”健康工程,提高国民对“未病先防,防重于治”重要性的认识。中医养生保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理念,极具有先进性和超前性,也是医学思想的最高境界。

当今社会,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弘扬中医养生保健思想,开展“治未病”工作,迎合社会潮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继承发扬中医药事业的重要举措。正如科学家钱学森所言:“21世纪医学的方向是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