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128例的治疗与护理

/ 1

小儿肠套叠128例的治疗与护理

张雪梅

张雪梅(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外二科河南安阳4550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5-0294-01

我科从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共收治128例小儿肠套叠,经积极治疗,精心护理,患儿均痊愈出院,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128例,男85例,女43例,年龄28天~2岁,其中<1岁105例,96例行手术复位,21例有肠坏死行肠切除吻合术,3例行肠造瘘术,3个月后行二期肠吻合术。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由于患儿不会说话,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疼痛或不适,只能以哭闹来表达,所以家属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迫切要求得到最佳的治疗和护理,因此心理护理应贯穿于整个诊疗护理过程,应提供主动热情的服务,护理操作做到稳、准、轻、快,有条不紊,让患儿家属信任医护人员,增强对治疗的信心。通过心理疏导使患儿家属了解手术的目的、方法、麻醉和手术过程,减轻其对手术及预后的恐惧心理,争取患儿家属对治疗和护理的支持和配合。

2.2腹痛、呕吐的观察和护理腹痛和呕吐是肠套叠的主要临床表现,因此仔细观察腹痛的特点及部位有助于明确诊断。因患儿年龄小,不能明确表达腹痛情况,所以不能及时确诊而延误治疗。观察腹痛的要点是:(1)当3—10个月的健康肥胖婴儿因阵发性哭闹而就诊时,首先要想到肠套叠的可能。(2)阵发性哭闹为肠套叠发作的首要临床表现,患儿突然哭闹不安,面色苍白,烦躁呈异常痛苦状,继而安静如常,但数分钟后又突然哭闹,如此反复发作,患儿疲乏无力,反应下降,病情加重,进入嗜睡状态。呕吐时婴儿肠套叠的早期症状,护理要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要及早去除诱发因素。本组患儿最初呕吐物为奶块或所进食物,以后即含有胆汁。当患儿呕吐物呈粪臭液状,此时,应守护在患儿床边,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即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以防阻塞呼吸道和误吸,必要时行胃肠减压术,减轻腹泻及呕吐。

2.3插胃管并留置目的是为吸出胃肠道内的液体和气体,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液循环,防止麻醉和手术时胃内容物呕吐和误吸入呼吸道。

3术后护理

3.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毕返回病房后即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1~2L/min,保持输氧管道通畅。使用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并记录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尿量、体温,正确记录24h出入量。注意观察患儿的哭声(小儿饥饿、痛的哭声不同),以了解腹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

3.2禁食术后应持续胃肠减压,保持通畅,待肠蠕动逐渐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后,方可拔除胃管。减压期间每班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一次,防止胃内容物堵塞胃管。并准确记录胃液的色、性及量,如有鲜红色胃液吸出,说明术后有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有效的胃肠减压可降低腹腔压力,减轻腹胀,防止吻合口瘘。注意观察患儿腹胀和排便情况,并记录大便的色、量及性质。

3.3静脉营养补充术后患儿需禁食,其营养和水分的摄入非常重要。主要由静脉输液来补充水、电解质和营养成分,因此应准确记录出入量,以便准确计算每日输液量,纠正水电及酸碱平衡。同时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合理安排给药顺序,并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必要时可输入血浆、红细胞及白蛋白以改善机体营养情况,促进伤口愈合。

3.4切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有污染时及时更换敷料,可用蝶形胶布固定伤口,并用腹带加压包扎。当发现腹胀及伤口有浅红色液体渗出时,提示有伤口裂开的可能或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腹胀、腹痛、烦躁不安等,可能为吻合口瘘,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行肠造瘘手术后,应保持瘘口通畅,观察排出液情况。

3.5生活护理由于胃肠减压管对咽部长期摩擦和刺激会导致咽喉部的炎症和溃疡,患儿又不能进食水,容易感到口干、渴,应做好口腔护理。患儿术后往往因为疼痛或其他不适,引起哭闹不安,容易突然增加腹压造成伤口裂开,故建议最好使用镇静剂。我科一般采用冬眠Ⅱ号。

3.6健康宣教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恢复期特别注意饮食种类和性质,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肠胀气的食物。以流质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4出院指导

小儿肠套叠复位后有2%~4%的重复发生率,为了降低小儿肠套叠发生率及预防复发,应注意婴幼儿尽可能实行母乳喂养,易消化吸收;正确添加辅食,科学喂养;特别是肥胖儿食欲较好时,避免多种食物对肠道的刺激;提高患儿抵抗力,避免腹泻和饭后剧烈运动,如发现异常及时来院就诊。

参考文献

[1]范焱,叶滨滨,刘宏圣.小儿急腹征的影像学诊断.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188-190.

[2]高繁花,田小飞.小儿肠套叠6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陕西医学杂志,2006,35:378-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