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测试技术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应用的体会

/ 2

脉搏测试技术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应用的体会

崔宁平覃战武

崔宁平覃战武(桂林市第五中学广西桂林541001)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5-0372-01

体育教师在组织安排课堂教学及训练过程中,要合理地安排,控制参与学生的运动量及运动强度,这是因人、因时、因势制宜——运动训练学范畴的一个基本要求,脉搏测试可以说是简便易行的方法之一,它不仅能帮助体育老师监控课堂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而且能对参与学生当时的身体健康状况提供真实客观的反映,对可能发生的病变提前作出诊断,同时使学生对某些不良生活习惯所造成的恶果有一更深刻的认识,极具坚持和推广价值。

1掌握脉搏测试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方法

1.1了解青少年身体处于各时态脉搏的基本状况基础脉搏:60—80次/min;相对安静脉搏:65—90次/min;小强度运动脉搏:90—120次/min;中等强度运动脉搏:120—150次/min;大强度运动脉搏:150—180次/min;超大强度运动脉搏:180—220次/min;极限脉搏:>220次/min;衰竭脉搏:<40次/min。注意:就正常人而言,后二者显示机体处于崩溃或衰竭边缘,应立即急救处置。

1.2脉搏探查部位及时间基础脉搏、相对安静时脉搏或小强度运动时态,可探查桡侧动脉,时间为30s或1min(次);中、大强度以上运动时态,可探查颈动脉,时间为10s(次);重力休克状态,如上述二法不显著,可加指按太阳穴或耳听心前区等方法进行探测,时间为30s或1min(次)。

1.3应当注意观测的几个脉搏时态相对安静时脉搏,如前所述,正常值为65—90次/min,在机体调整恢复没有达到此时态脉搏正常值的70%水平(通俗的定义为20次/10s),不宜开始更剧烈的主干内容练习,应继续休息调整。

主干练习结束后瞬时脉搏,要求动作结束后5s内开始测试,测试10s(次)数值。主干练习结束后第1min、2min、3min、5min,分别测试30s(次)数值。

1.4评价依据体育课堂活动或业余训练中,若多数学生在运动后1、2min都能恢复到相对安静时态脉搏,显示运动量、运动强度偏小,锻炼效果欠佳;运动后3、5min能恢复到相对安静时态脉搏的90%,显示运动量、强度恰当,锻炼效果良好;若运动后5min仍不能恢复到相对安静时态脉搏90%以内者,则显示有2:a.运动量、强度设计不当,学生过劳;b.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异常,应进一步观测。

2教学训练中的案例

例1:张××,女,14岁,初二年级。相对安静时脉搏42次/30s,参加课堂反复跑(30m×4组)训练,运动结束瞬间脉搏为32次/10s(192次/min,个体显示为超大强度运动);运动结束第3min、5min测试脉搏分别为68次/30s,62次/30s,恢复水平仅为38%、52%,显示为过度疲劳及身体健康状况异常。据此即嘱其家长观测其基础脉搏(晨起,肢体未做大动作体位改变时脉搏),亦发现加速性改变并伴有期外收缩(早搏)状,即送医院确诊为急性肺结核并发心肌炎,住院治疗8天后痊愈,期末完成并通过了包括体育在内的所有学习科目考试。

例2:韦××,男,16岁,高二年级,校田径队短跑队员。相对安静时脉搏38次/30s,参加某周六上午1000m跑测试,运动后6—8min脉搏仍在55—60次/30s,并伴有重力休克症状,经架持走,按摩导引及口服葡萄糖溶液等处置后缓解。据了解该生昨夜通宵玩电脑未休息,自视运动能力强,想着测试完1000m跑后再洗漱、早餐、睡觉……当时在场每一位学生对不睡觉、不吃早餐等不良生活习惯所造成的恶果都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教育影响极大。

3讨论分析

教育部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已在全国各级各类院校普及施行,其中“台阶测试”一项即为有氧能力(心肺功能、耐力素质)的评价内容之一,其方法为:测试者持续做上下台阶运动3min,分别测试运动后1、2、3min的脉搏(30s/次)通过计算指数进行评价。目前大多数施行单位要开展此项目测试,都需要购买专门的仪器来完成,而在经济水平欠发达、买不起仪器的单位,多以800/1000m跑来完成类似的体测工作。笔者认为,坚持、学习并且开展手工“台阶测试”,其意义除了《体标》测试的顺利完成外,更应将其技术方法原理拓展至体育教学及业余训练当中,为此我们在很多场合状态下增加了测试时态:①相对安静时、②运动结束后瞬时、③运动后5min等时态的脉搏测试。除了监督、指导、合理安排课堂训练的运动量、运动强度之外,还可对学生当前的身体健康状况作出客观评价,教育指导其进行科学地学习、作息、饮食、休闲娱乐、体育锻炼等诸多生活过程,为终身体育打下知识的基础。

4结论

脉搏测试的相关知识、技术方法并不深奥繁难,在体育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间普及推广极具现实意义,关键的态度除了耐心、细致之外还是耐心、细致,关键的实施推广者应该是,也只能是体育老师。

参考文献

[1]田麦久主编.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训练学[M].2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编著.《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