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保持器对正畸治疗后患者牙周组织影响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固定保持器对正畸治疗后患者牙周组织影响的研究

周静王丹

周静王丹(大连市友谊医院口腔科116001)

【摘要】目的明确佩戴固定保持器是否影响正畸治疗后患者牙周组织的健康。方法本项研究随机选择20例正畸治疗后患者,在固定保持器放置前1周进行临床牙周指标———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探诊深度(PD)的检查以及龈下细菌的检测(刚果红染色细菌涂片),以所测得的数值作为基线水平;在固定保持器放置后1月、2月、3月分别进行临床牙周指标检查和龈下细菌的检测。结果固定保持器的放置可引起临床牙周指标显著增高(与治疗前比较,P<0.001)。龈下菌群发生变化,球菌减少(P<0.005)、螺旋体增多(P<0.001)、梭形菌增多(P<0.01)。结论固定保持器的放置会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因此对佩戴固定保持器的患者进行规范的口腔卫生宣传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固定保持器牙周指标龈下菌斑

在临床上戴用固定矫治器会对牙周健康有影响,已经成为口腔正畸界的共识问题,但佩戴固定保持器的患者是否会影响牙周健康一直是正畸界有争议的问题。有些学者认为固定保持器所引起的牙龈变化是暂时的;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固定保持器长期佩戴可引起牙周附着丧失,对牙周健康有永久性损害。本项研究设计在无任何外力影响的条件下,观察固定保持器放置后牙周临床指标及龈下菌群的变化,以明确固定保持器是否会对牙周健康造成影响。

一、材料和方法

1.病例选择从大连市友谊医院正畸科完成正畸治疗后佩戴下颌固定保持器的病人中随机选择20例(男6例,女14例),均为自愿受试者,年龄15~29岁(平均19.6岁),所有病人均为错合畸形治疗后,下颌固定保持器自左下第一前磨牙合面依次越过尖牙前牙至对侧前牙尖牙舌侧到右下第一前磨牙合面,选用3M金属舌侧保持丝,用登士柏流体树脂粘接。在观察期间不对患者进行规范的口腔卫生宣传教育,只要求患者认真刷牙。检测牙位:每位患者的受试牙为33、32、31、41、42、43。各受试牙的检测位点选择为其近中颊侧,共计120个牙位点。

2.临床指标

2.1改良菌斑指数(modificationplaqueindex,mPLI):计分标准参考Mombelli方法,即0为无菌斑,1为探针尖划过龈缘触及菌斑,2为肉眼可见菌斑,3为大量软垢。

2.2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odificationgingivalbleedingindex,mGBI):计分标准参考Mombelli方法,即0为探诊无出血,1为点状出血,2为龈沟内线状出血,3为重度出血。

2.3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采用牙周探针,以轻力对受试牙近中颊侧位点进行检测。

固定保持器放置前后的牙周临床指标由同一名医师检测确定。

3.龈下菌斑的收集和观察:细菌观察及分类采用“双盲法”。隔湿取样牙,记录PLI,吹干牙面,去除龈上菌斑,将O型取样器轻放入检测牙的近中龈下,取出龈下菌斑,置于载有一滴刚果红染液的玻片上,均匀地涂开。在室温下保存,观察时用浓盐酸熏蒸。选择细菌分布均匀的视野在油镜(15×100)下观察,记数100个细菌并依形态分为5类[1],即球菌、杆菌、螺旋体、梭形菌和弯曲菌,计算其百分比(%)。

4.统计学处理:所测得的全部数据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下颌固定保持器放置前后各位点PLI、BI、PD及龈下菌斑检测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

二、结果

1.牙周临床指标的变化:在固定保持器放置前,20例患者的牙龈状况良好,色泽正常,探之不出血或有点状出血,探诊深度均为2.01mm。固定保持器放置后1月,临床观察见菌斑沉积增多,牙龈轻度肿胀,探之有点状出血,探诊深度无明显改变。第2月时,PD出现显著增高;第3月时,PLI、BI、PD增高均更加明显,与基线相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以固定保持器放置前对患者进行牙周临床指标记录及龈下细菌检测的值,作为基线水平,比较固定保持器放置后这些指标的变化。

表1固定保持器放置前后的牙周指标观察结果

2.龈下菌斑的变化固定保持器放置前,龈下细菌以球菌、杆菌为主,随着矫治器放置时间延长,球菌比例减少,螺旋体和梭形菌的比例增加。第1月时,梭形菌较放置前明显增加(P<0.05);至第2月时,球菌减少、螺旋体及梭形菌的增加与放置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至第3月时,差异的显著性更明显。

表2固定矫治器放置前后的细菌学观察结果(%,M±s)

三、讨论

本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固定保持器在舌侧粘接固位,放置后菌斑堆积增多,牙龈出现轻、中度炎症,临床指标PLI、BI显著增高。固定保持器放置第2月时,牙龈肿胀,PD呈显著增高。有学者[2]在其研究中发现:保持器放置16~19周时并未引起牙周附着丧失,而是导致PD增加,形成假性牙周袋。牙龈肿胀的发生,与菌斑堆积有关。由于戴用固定保持器不利于口腔卫生的维护,而且舌侧有腺体导管开口,从而导致局部菌斑堆积、牙龈易发生炎症,表现为出血、肿胀等。但在固定保持器放置后,仍可通过口腔卫生宣传教育使患者保持一定的口腔卫生水平。赵弘[3]对是否进行过口腔卫生宣传教育的2组正畸患者进行比较,发现前者的BI、GI水平低,与后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上述结果说明,菌斑是导致牙龈炎的主要原因。因此,为接受固定矫治的患者群制订合理的口腔卫生宣传教育计划,使其能有效地控制菌斑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应包括:向患者介绍菌斑与牙龈肿胀的关系、饮食与牙龈健康的关系、正确的刷牙方法、用菌斑显示剂评价菌斑控制的效果等。Davies[4]的研究发现,接受过正畸治疗的儿童口腔卫生较好,龈炎发生率较低,他认为这与正畸治疗期间患者对口腔卫生的精心维护有关。大量的流行病学及微生物学研究表明,菌斑微生物是引起牙周疾病的始动因子。实验性龈炎的研究就是有利的证据[5]。Listgarten[6]用光镜及电镜的观察表明,龈下菌斑与牙周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牙周健康部位与炎症病变部位的龈下细菌明显不同,前者以球菌占多数,螺旋体量少或无。本项研究结果表明,在固定保持器放置后,龈下细菌的构成比发生明显变化,球菌减少,螺旋体、梭形菌增加。有报道认为,龈下菌群的变化与牙龈肿胀相关[2]。因为假性牙周袋的形成改变了龈下菌斑的生态环境,有利于致病型微生物的生长,使龈下菌群向致病型转变。

本项研究通过对20例患者固定保持器放置前后牙周临床指标及龈下菌群变化的观察,得出以下结论:固定矫治器的放置会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因此,对接受固定矫治的患者群进行口腔卫生宣传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孟焕新.小型猪乳牙龈炎的研究.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7,29:532551.

[2]Kiamantic2kipiotia1Clinicalandmicrobiologicaleffectsoffixedorthodonticappliance1JClinPeriodontal,1987,14:32623331

[3]赵弘,沙月琴,陈智滨等.固定保持器粘固后牙周组织状况的一年观察.中国口腔正畸学杂志,1999,5(3):119~121.

[4]DaviesTM1Theeffectoforthodontictreatmentonplaqueandgingivitis1AmJOrthodDentofacOrthop,1991,99:1552-1621.

[5]LoeH,TheiladeE,JenseSB1Experimentalgingivitisinman1JPeriodontol,1965,36:1772-1871.

[6]ListgartenMA1Differentialdark2fieldmicroscopyofsubgingivalbacteriaasanaidinselectingrecallintervals:resultsafter18months1JClinPeriodontal,1982,9:3052-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