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病的临床诊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腹泻病的临床诊疗

江玲

江玲(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银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163411)

【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04-0227-02

【摘要】目的研究腹泻病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进行治疗。结果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结论急性腹泻的治疗,迁延性、慢性腹泻的治疗等。

【关键词】腹泻病

一、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病情分型轻型,大便每日<10次,稀便,量不多,偶有呕吐,精神尚好,脱水不明显。中型,腹泻较剧,可伴呕吐,脱水较明显,伴轻度感染中毒症状。重型,频泻伴呕吐,脱水严重,中毒症状严重。

2.脱水脱水程度及脱水性质。

3.酸中毒重度失水,常伴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精神委靡,唇周灰暗,口唇樱红,呼吸深快。血气分析:pH<7.3,BE<-5,BHCO3-<22。

4.低血钾多发生于久泻、营养不良或予补液后,表现为肌张力低,心音低,肠鸣音低、少,腹胀。心电图出现明显U波。

5.病程分类急性腹泻<2周,迁延性腹泻2周至2个月,慢性腹泻>2个月。

(二)辅助检查

1.粪便常规主要镜检有无脓细胞、红细胞。必要时涂片镜检找病原体如原虫、真菌等。

2.粪便病原学检查包括特异性抗原、抗体测定及病原分离、培养。

3.血气分析、血生化根据病情定期复查以指导治疗。

二、治疗

本病治疗原则: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

(一)急性腹泻的治疗

1.饮食疗法凡母乳喂养者,可继续母乳喂养,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人工喂养者,<6个月婴儿喂1/3~1/2稀释奶方或米汤,根据病情2~3天后逐步恢复正常喂养;≥6个月小儿可维持原有饮食习惯,但需遵守少食多餐、易消化、多进水的原则;对乳糖不耐受性腹泻者应选用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粉喂养或以豆浆、米汤替代喂养。

2.液体疗法原则上按全国统一方案进行(1992年全国小儿腹泻诊疗方案)。无脱水者4小时内口服补液(ORS液)、米汤或糖盐水20~40ml/kg,以后随时口服补液预防脱水;轻至中度脱水无呕吐者仍以ORS液口服,纠正脱水;重度脱水及中度脱水伴呕吐者应予静脉补液。

(1)第一天补液:轻度脱水每日90~120ml/kg,中度脱水每日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180ml/kg。开始8~12小时补充累积损失量,用总量1/2,按每小时8~10ml/kg,于8~12小时内输入。等渗性、低渗性及高渗性脱水分别用1/2张、2/3张和1/3张含钠液,若判断困难时可先用1/2张液。冷休克者先用2:1等张液20ml/kg于30~60min内静脉滴注。余量(1/2)于12~16小时内输入,每小时约5ml/kg,以补充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及时纠正酸中毒:如无血气分析结果,临床存在重症酸中毒特征者,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5ml/kg,或11.2%乳酸钠溶液3ml/kg,或27.75%谷氨酸钠溶液1.8ml/kg,均可提高CO2结合力4.5mmol/L(10vol%)。见尿补钾:有低血钾依据,有尿液排出时可补充10%氯化钾溶液,按每日200~400mg/kg补充,静脉滴注氯化钾浓度控制在0.2%~0.3%,补充速度控制在8小时左右。

(2)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目的为补充继续损失量及生理需要量。补充量分别为每日30~40ml/kg及60~80ml/kg,以1/3~1/2张含钠液维持补液,并注意适当补钾及热量。若存在低钙血症,在纠正脱水、酸中毒后应及时补钙。

(3)ORS液配方: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枸橼酸钾1.5g,葡萄糖20g,加水至1000ml。

3.病因治疗感染性腹泻予抗感染治疗。肠道内抗生素应用指征:已明确病菌,脓血便存在,里急后重症状明显,粪常规脓细胞>10/HP。抗真菌治疗:制霉菌素每日5万~10万U/kg,分3次口服;氟康唑2~5mg/kg,每天一次,疗程5~7天。

4.黏膜保护剂思密达每次1.5~3.0g,每日3次以米汤冲服。

5.微生态调整疗法以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地衣芽孢菌制剂治疗,如双歧三联活菌(培菲康)、金双岐、丽珠肠乐、乳酶生、妈咪爱、整肠生等。

(二)迁延性、慢性腹泻的治疗

治疗应尽可能明确病因,适时调整诊疗方案,实施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

1.乳糖不耐受性腹泻避免含乳糖如母乳、牛乳喂养,以米汤、豆浆或无乳糖配方奶粉喂养。

2.中成药醒脾养儿颗粒、脾可欣。

3.对症处理

(1)稀便不停可选用碱式碳酸铋、鞣酸蛋白每次0.15~0.3g,每日3次服。频泻不止可以维生素B120.1mg足三里穴封注射,每天一次,连用2~3天。或复方地芬诺酯(苯乙哌啶),2~4岁每次1/3片,5~7岁每次1/2片,7岁以上每次1片,均每日2~3次服。

(2)原则上应停用抗生素,改以微生态调整治疗。

4.支持治疗包括多种维生素、静脉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及输血等。

参考文献

[1]田希澜.小儿腹泻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年12月.

[2]孙茜.小儿腹泻病伴惊厥32例病因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