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伤骨科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简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创伤骨科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简析

汪敏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重庆市409000)

【摘要】目的: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组研究对象来自于2016-2017年在笔者所在医院创伤骨科病房住院治疗的患者108例,以对照要求为依据,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结果:对于疼痛程度的比较,其中观察组患者干预前与比对照组相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护理满意度的比较,其中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病房护理中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于创伤骨科患者的疼痛程度具有十分显著的缓解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这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和谐护患关系均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创伤骨科病人;疼痛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15-0170-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组研究对象来自于在2016-2017年在笔者所在医院创伤骨科病房住院治疗的患者108例,以对照要求为依据,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54例患者,年龄21~62岁,平均(42.8±8.5)岁;其中男32例,女2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1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7例,髌骨骨折患者13例,足踝骨折患者7例;其中交通事故致伤24例,重物砸伤11例,高处坠落致伤9例,平地摔伤6例,机器绞伤5例。对照组54例患者,年龄52~73岁,平均(41.2±8.7)岁;其中男31例,女23例;胫腓骨骨折患者19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8例,髌骨骨折患者12例,足踝骨折患者6例;因交通事故致伤26例,重物砸伤10例,高处坠落致伤10例,平地摔伤5例,机器绞伤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同意参与。

1.2研究方法

104例患者均实施常规创伤骨科病房护理,观察组患者额外给予疼痛护理管理干预,实施如下。

1.2.1培训护理人员

首先通过培训改变护理人员的护理观念,传统的护理理念之下,护理人员认为只有在患者对疼痛难以忍受的时候,才对其采取镇痛治疗,往往忽视了镇痛的作用,对麻醉药物的成瘾性过分的担忧。护理人员要积极转变护理观念,积极关注患者的疼痛程度,积极采取预防性疼痛护理措施。其次要指导护理人员掌握多种形式的疼痛护理措施。

1.2.2建立疼痛护理管理小组

由科室主任、护士长、疼痛专科护士组成,对组内成员进行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概念培训,并建立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框架。

1.2.3制定护理管理流程

护理人员首先要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在患者入院后第2天,由疼痛护理管理小组对患者实施首次疼痛评估。护理人员要随身携带疼痛评估尺,对患者的疼痛情况随时进行评估。并且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出疼痛护理方案。然后对患者实施药物镇痛干预及非药物镇痛干预。

1.2.4实施疼痛护理干预

(1)心理减痛护理:首先要向患者解释疼痛产生的原因和机制,让患者认识到疼痛的客观存在,并鼓励其以平和的心态接受事实。其次是要鼓励患者积极倾诉,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来缓解疼痛。最后实施分散注意力法,促使患者将注意力从疼痛上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食物上,同时教患者掌握暗示疗法和催眠疗法,进行自我疼痛缓解,必要时可给予镇痛药物进行缓解。(2)疼痛教育:首先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解释出现疼痛的原因,并告知患者术后疼痛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消除其由于疼痛加剧而担忧病情加重的不良情绪。其次护理人员要使患者认识到疼痛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从而促使患者积极地配合临床治疗。同时,护理人员要积极地向患者介绍疼痛知识及自我疼痛护理方式,促使患者提升自我疼痛管理能力,并指导患者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我疼痛缓解方法,比如深呼吸。(3)镇痛护理:镇痛干预主要包括两种方法,一种是药物镇痛,另一种就是非药物镇痛处理。非药物镇痛方法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进行:其一是采取有效的环境干预来达到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程度的目的。对于患者来说,如果长久处在比较嘈杂和舒适度较差的环境中,则其疼痛程度必然会加剧,疼痛感或比较强烈,因此,要将患者安置在安静、舒适的病房内,并且保持病房内温度、湿度以及光线的适中,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其二是合理的体位护理,正确的体位摆放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骨折初期患者的疼痛感会十分明显,并且在活动期会不断加重,因此要对患者进行合理制动,减少局部软组织损伤。将患者肿胀的肢体抬高,以此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进而达到止痛消肿的目的。其三指导患者在疼痛时可以采用听音乐的方法来减轻疼痛感,增强患者的舒适感。除此之外,可以指导患者通过慢呼吸运动来减缓疼痛。药物镇痛的方式为在神经阻镇痛泵或静脉镇痛泵的基础上联合静脉、口服用药。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程度,使用VAS评分进行评价,该评分范围为0~10分,其中0分表示无痛、1~3分表示轻微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9分表示重度疼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用科室自制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非常满意,患者调查评分≥90分;基本满意,患者的调查评分≥60分且<90分;不满意,患者调查评分<60分。其中临床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过程中使用SPSS13.0对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3讨论

创伤骨科术后,消除麻醉药效时就会出现疼痛,通常,最大程度出现在术后2-3d,引发疼痛的原因包含手术、原有创伤等,术后疼痛剧烈情况下,恶心、呕吐等症状会出现,使患者术后康复受到较大影响。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再加上人们逐渐升高对临床护理质量的要求,创伤骨科护士的一项重要护理工作即为开展有效的术后疼痛干预。

临床研究指出,在对各类疾病、创伤等引起的疼痛强度的评估中,其中疼痛级别最高的就是创伤骨科患者的疼痛感。因此,在创伤骨科临床护理中,对疼痛的护理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受到了临床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与重视。疼痛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科学化的疼痛管理方法,是在提升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综合化的疼痛管理手段,最大程度上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从而使患者能够在早期顺利开展康复锻炼,促使功能改善。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到,在创伤骨科病房护理中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于创伤骨科患者的疼痛程度具有十分显著的缓解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这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和谐护患关系均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丽丹.在创伤骨科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8):142-144+150.

[2]郭瑜,张莉.创伤骨科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泵镇痛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88-90.

[3]安琪,刘旭琴.综合护理干预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效果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7,30(01):122-124.

[4]姚坤,李敏,唐雨雪.创伤骨科手术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01):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