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小管癌1例

/ 1

乳腺小管癌1例

王静周吉照

王静周吉照(山东省无棣县人民医院病理科251900)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5-0207-01

1病例

患者女,44岁。主因发现左乳肿物1月于2009年6月16日就诊。体检:左乳外上、外下象限触及多个大小不等结节,大者约1.0×1.0cm,质硬,边界欠清,活动度尚可。彩超示:左乳外上象限实性占位,左乳头外侧实性占位伴周围导管扩张,左乳外下象限局部腺体增厚。电化学发光检验CEA、CA125正常范围。其姐姐有“乳腺癌”病史(经查为浸润性小叶癌)。自己要求做改良根治术。

病理检查:送检改良根治乳腺,总体积17.3×12.0×3.5cm,梭形皮肤面积16.5×4.0cm。于外上象限触及一质硬区,体积1.0×1.0×1.0cm。切面灰白质硬,蟹足状浸润周围组织。余乳腺弥漫质韧,切面灰白灰黄。镜下检查:腺体在间质中杂乱地排列,没有器官样结构,侵犯到肿瘤周边的脂肪内。存在开放性导管,即由单层上皮细胞围绕成的清楚的管腔。腺腔中有嗜碱性分泌物。这些小管呈圆形或卵圆形,部分小管外形呈角状,部分小管不规则或多角状。上皮细胞小且规则,缺乏核多形性与核分裂。大部分缺少肌上皮细胞,但有些小管可见不完整的基底膜成分围绕。间质富于细胞和纤维或硬化玻璃样变。可见大汗腺化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P63(-)、SMA(-)、34ΒE12(-)。

病理诊断:左侧乳腺小管癌,乳头(-),腋窝淋巴结内未见转移癌(0/17)。

2讨论

小管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预后极好。其特征是具有高分化的小管结构且小管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患者平均年龄50岁左右。多有乳腺癌家族史。肿瘤体积较小,小管癌的肿瘤直径在0.2-2cm,大部分≤1cm。淋巴结转移较少。其镜下特征为单层上皮细胞围绕成的清楚的管腔。腺腔中常有嗜碱性分泌物。这些小管通常呈圆形或卵圆形,部分小管外形呈角状。腺体在间质中杂乱地排列,没有器官样结构;常常侵犯到肿瘤周边的脂肪内。上皮细胞小且规则,缺乏核多形性与核分裂。近1/3的病例可见胞质顶浆分泌小突起[1,2]。通常缺少肌上皮细胞。间质富于细胞和纤维或硬化玻璃样变。在浸润性小管或间质中有时可见钙化。小管癌常合并DCIS,常为低级别筛状、微乳头型。偶尔合并小叶原位癌。新近发现可以合并平坦型上皮非典型增生和相关的微乳头型DCIS。67小管癌与良性疾病的鉴别要点:1.是否有肌上皮细胞;2.是否有基底膜以及基底膜是否完整;3.是否有真性腺管浸润。小管癌与以下疾病鉴别:硬化型腺病(SA)与小管癌的区别在于它具有小叶结构轮廓,腺体明显受压和扭曲。硬化性腺病存在肌上皮细胞,可以通过肌动蛋白(actin)免疫组化染色衬托出来。同样,硬化性腺病完整的基底膜可以用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laminin)显示。分化好的浸润性导管癌肿块常>2cm,有明显腺管形成时,其腺管一般中度分化,局部区域上皮增生明显,细胞多层,细胞异型性较明显,核分裂象较多见,无顶浆分泌现象。微腺性腺病(MA)因腺管随意分布、腺管缺少肌上皮细胞易与小管癌相混淆,但前者小管更圆且规则,常含有胶样分泌物,还可见基底膜环绕小管。EMA、ER阴性,S-100阳性。而小管癌的小管结构大多可见成角或“泪滴状”。复杂性硬化性病变/放射状瘢痕具有特征性的结构,病变中心纤维化和弹性变性,含有少量小且扭曲的管状结构,可见肌上皮细胞,病灶周围腺管不同程度扩张,伴有导管上皮细胞增生。免疫表型小管癌几乎总是表达ER和PR,增殖指数低,不表达ERBB2(cerbB-2)和EGFR。本例肿物发生在乳腺腺病基础上,同时伴有大汗腺化生,以往认为大汗腺化生是良性指标,但是本例小管癌同时伴有大汗腺化生,有乳腺癌家族史。本例患者经过改良根治术未经放射及化学治疗,随访至今,未见有复发及转移的证据。

参考文献

[1]MeyerJS.Cellkineticsofhistologicvariantsofinsitubreastcarcinoma[J].BreastCancerResTreat,1996,7:171-180.

[2]RajakariarRWallerRA.Pathologicalandbiologicalfeaturesofmammographicallydetectedinvasivebreastcarcinoma[J].BrJCancer,1995,71:15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