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例骨科患者术后无痛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200例骨科患者术后无痛护理体会

刘明莉

刘明莉(三峡大学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湖北宜昌443000)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无痛护理经验;方法对200例骨科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及疼痛评估,结合药物镇痛和非药物护理干预减轻缓解疼痛;结果患者心理状态良好,对疼痛的认知得以提高,可积极配合无痛护理,减轻并缓解了疼痛;结论正确认识疼痛对机体的影响,采用药物与身心感受的无痛护理方式可最大程度减轻术后疼痛,利于机体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骨科术后疼痛无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278-02

1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我科2009年11月至2012年12月200例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52例,女性48例,年龄20~90岁,本组病例肱骨骨折10例,胫腓骨骨折4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50例,腰椎骨折20例,股骨骨折80例。

2疼痛的评估

患者返回病房后,应正确评估患者的疼痛,疼痛是一种独特的、高度主观的自我感受,患者对疼痛的感觉程度不仅与组织损伤及病变有关,还受不同的文化素质、精神和情感、环境因素以及机体应激反应能力及其它未知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对疼痛的感受差异很大,描述也不尽相同,应从患者的自我报告、生理行为反应两方面来综合评估。自我报告包括疼痛发生的部位、性质、发生时间、持续时间、程度、减轻及加重疼痛的因素。行为反应包括患者的活动、体位、表情、呼吸节律、咳嗽方式等。不仅要记录在安静休息时的评分,也要记录一般活动时的疼痛评分。具体做法如下:了解患者文化层次,有无疼痛经历及对疼痛的耐受性,评估患者疼痛意识;介绍手术方法,告知术后疼痛发生、发展过程,使患者对术后疼痛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教会患者使用面部表情量表法,科学地向医护人员反应自己目前对疼痛的感觉,教会患者疼痛的描述方法,如疼痛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性质、诱因等;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及对疼痛的耐受性。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医师,以决定使用镇痛剂的种类、剂量、时间。尽可能地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

3无痛护理

3.1加强患者对疼痛的认识

告知患者术后疼痛是机体防御和保护的生理机制,是可以通过药物及其它措施(包括舒适体位、早日活动、深呼吸、有效咳嗽等)来减轻疼痛的,教育患者正确认识镇痛药,对于疼痛性质明显、原因清楚的骨折术后疼痛,可以预防性用药,而无需忍受疼痛。持续忍受强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系统发生病理性重构,可导致呼吸和心血管等其他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对机体会产生严重不良的影响。学会区分麻醉止痛药成瘾性、依赖性、耐药性的差别,消除患者对术后疼痛用药害怕成瘾的顾虑,告知其安全适量的药物镇痛有助于机体的恢复。增强其用药依从性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3.2加强心理护理

护士应该加强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有关各种镇痛方法和镇痛药物的作用,指导患者采取预防或减轻疼痛的方法,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要主动询问患者需求,理解患者的痛苦,各种护理操作要细心,轻柔,语言要和缓,使患者感觉到护士在分担他们的痛苦,让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感、依赖感、安全感,消除对疼痛的恐惧、焦虑。为患者分析疼痛的原因,为患者制定减轻痛苦的康复计划,使患者能始终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无痛护理,度过术后疼痛期。

3.3疼痛干预

3.3.1我们采用心理情感支持、按摩、松弛、音乐、针灸、意象、生物反馈疗法等,运用催眠、暗示、冷热疗法、激光、超短波电疗、磁疗等护理措施进行非药物镇痛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镇痛效果,由此可见非药物护理干预措施对术后疼痛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可作为多模式镇痛的组成部分之一。

3.3.2控制疼痛的有效方法是及早使用止痛药物,预防性给药用药剂量小,镇痛效果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镇痛药物时,应根据药物的半衰期严格按时给药,保证疼痛的持续缓解。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随时了解镇痛效果。根据患者疼痛程度,我科常用的止痛镇静剂有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栓、氯诺昔康、帕瑞昔布等通过不同给药途径给予镇痛,

3.3预防并发症护理

3.3.1护士应做好健康宣教,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在情况允许下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以减少肺部感染、压疮、静脉血栓、肠蠕动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3.3.2密切观察手术区域及肢体远端的血运感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患者出现嗜睡、表情淡漠等情况时护士应尝试叫醒患者,立即关闭镇痛泵,报告医生按医嘱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根据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有恶心、呕吐者,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护理中还应注意观查患者膀胱充盈程度,排尿困难者可采用下腹部按摩、热敷,听流水声等措施,仍不能排尿者及时行导尿术予以排尿。留置尿管者要待镇痛泵撤除后再考虑拔除尿管,避免再次留置尿管增加患者的痛苦。

4小结

术后疼痛与手术操作、组织损伤或伤口周围肌肉痉挛及心理紧张、恐惧有关,也与个人对疼痛的耐受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痛阈、心理因素、文化素质、社会层次及暗示与安慰等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术后镇痛要求越来越高,疼痛的缓解是一个双向过程,护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取得缓解术后疼痛的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护士主动、客观、持续地评估疼痛,可及时、合理、有效的控制患者的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使患者得到更及时、有效的治疗和人文关怀,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节省人力资源,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

[2]段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

[3]孟凡云.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11):1792-1793.

[4]王敏.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6):5523-5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