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发热的临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关于儿童发热的临床护理

杨国荣

杨国荣(长春市儿童医院供应室吉林长春130061)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发热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对我院儿科门诊自2007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263例发热小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护理方法。结果:本组263例患儿均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症治疗及相关护理,结果12h降温者186例,24h降温者73例,24h未降温者4例,降温效果理想。结论:多种原因均可引起小儿发热,加强病情观察与降温护理可以提高降温效果。

【关键词】发热;小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

发热是小儿临床常见的症状,根据引起发热的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感染性发热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寄生虫或原虫感染等,非感染性发热包括结缔组织病、血液病、变态反应性疾病、体温中枢病变等。这些引起发热的因素在成人也常见,但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全、体温中枢调控性较差,容易由各种因素引起发热症状[1]。本文就小儿发热时的临床护理方法作出相关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对我院儿科门诊自2007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263例发热小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腋下或直肠测温法,其中低热者64例,中热者125例,高热者74例;263例患儿中男168例,女95例;年龄0-8岁,平均3.5岁;0-3岁者176例,3-5岁者63例,5岁以上者24例,以小于3岁的患儿居多;发热病因中上呼吸道感染者128例,急性支气管炎者33例,流行性感冒者29例,乙型脑炎者25例,麻疹者31例,其余17例。

1.2降温方法①物理降温,包括降低环境温度,减少穿衣盖被,温水浴及酒精擦浴,冷敷等;②药物降温,使用乙酰水杨酸5-10mg/(kg·次)或安乃近10-20mg/(kg·次)或对乙酰氨基酚10-15mg/(kg·次)或布洛芬10-15mg/(kg·次)。

1.3结果本组263例患儿均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症治疗及相关护理,结果12h降温者186例,24h降温者73例,24h未降温者4例,降温效果理想。

2护理方法

2.1护理评估对小儿发热的早期评估可以对判断病情与制定治疗计划起到重要辅助作用[2]。应注意询问小儿家长发热时间、缓急,有无明显诱因;观察患儿发热伴随症状,如皮疹、黄疸、腹泻、食欲不振等;记录患儿曾使用药物治疗情况,注意过敏反应;对患儿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为医生确定诊断及预后提供依据。

2.2一般护理在确定患儿发热病因后应严格卧床休息,注意为患儿勤变换体位,避免长期单一卧姿,引起患儿不适;指导患儿护理休息和饮食,向患儿家长讲解发热的病因及体温观察方法等,如体温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冰敷患儿的部位、进行温水浴时操作方法等;为患儿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保持病室的干净整洁,一般室温维持在20-22oC,湿度维持在55%~60%左右最为适宜[3]。为患儿及时更换汗湿内衣,勤换床单被罩,以保持患儿皮肤的清洁干燥。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鼓励患儿多饮水,保证每日充足的水分摄入,保持口腔清洁。

2.3病情观察最初每隔2小时为患儿测量体温一次,体温恢复正常后可改为每天为患儿测量体温一次;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脉搏、血压、呼吸、神志等情况,对于能够应答的小儿询问是否有眩晕、恶心等感觉,观察患儿皮肤是否干燥及弹性如何;对于出疹的患儿应注意观察皮疹的颜色、大小、性状及发展变化,同时应注意小儿有无惊厥征兆发生,及时进行镇静退热处理。

2.4降温治疗护理根据患儿病情遵医嘱进行降温治疗,常用方法有冷敷、药物降温、温水擦浴等。在采用降温前,应仔细评估患儿是否适应降温治疗,注意患儿周围循环状况,对于伴有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的患儿应禁止使用冰敷降温法,对于全身发疹的患儿不得进行温水擦浴降温。另外,在进行局部冷敷时应注意避免长时间冷敷同一个部位,以防止局部冻伤;对于持续应用物理降温法无法降低体温时,应及时改用药物降温。患儿服用药物降温期间应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注意药物用量应适宜,避免出现变态反应。患儿在进行病因治疗时,护理人员应了解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用法、用量、用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情况,注意观察患儿用药期间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以保证用药的治疗效果。

2.5健康宣教发热是小儿时期各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向患儿家长讲解小儿基本生理以及容易发生发热的原因,对引发发热的小儿常见疾病进行介绍,同时告知家长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性。要求家长督促小儿平时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注意保暖及通风,降低感染疾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贺红英,尹秀玲,小儿烧伤发热9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2):65—66

[2]张成斌,小儿病情观察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8,10(5):100—101

[3]王小翔,门诊发热患儿的护理指导[J],内蒙古中医药,2009,15(7):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