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产并发症的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药物流产并发症的治疗

王莉莉

王莉莉(黑龙江省医院南岗分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中图分类号】R169.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5-0163-02

【摘要】目的探讨因药物流产而引发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对此类并发症患者进行治疗。结论药物流产必须在具有抢救条件的医疗单位监护下使用,强调规范操作,不要私自用药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妇产科药物流产并发症治疗

引言

药物流产是用非手术的药物措施终止早孕的方法。在国内用于终止早期妊娠已有十余年历史。该方法痛苦小、安全、简便、高效、副反应少或反应轻。

1过敏反应

1.1诊断

孕妇在服用米非司酮或米索前列醇后,短时间内出现畏寒、胸闷、心悸、气短、脉搏增快、微弱或触不清,四肢厥冷,皮疹,血压下降,水肿等过敏性休克征象。也可发生在第二次使用流产药物时。

1.2治疗

取头低臀高抗休克体位或平卧位并持续吸氧。l‰肾上腺素0.5~1.0ml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必要时20min后重复使用。依据病情轻重和治疗效果,择期改负压吸引术或钳刮术终止妊娠。预防强调用药前咨询,对过敏体质者或有药物过敏史者应禁用。

2药物流产失败

2.1诊断

服米索前列醇当天监测有无胎囊排出,如未见孕囊排出者,应告知服药妇女留意日后有无组织物排出,如发现组织物,应送给医生确认。

2.2治疗

一旦明确诊断为药物流产失败,B超诊断为继续妊娠或胚胎停止发育者,应以负压吸引术终止妊娠。如B超诊断为宫内残留,出血不多,不愿进行刮宫术者,可再观察一周。

3不全药物流产

3.1诊断

对流产后流血2周以上,且流血量似月经量或多于月经量的病例,应进行B超检查,如宫腔内有妊娠残留物者,配合尿HCG半定量或血HCG测定。

3.2治疗

药物流产后即使已有孕囊排出,如流血时间长达2周,且流血量似月经量或多于月经量者,应及时进行刮宫术,术前、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以防影响今后生育。药物流产后任何时间发生大出血甚至休克者,在进行一般急救、输液或输血纠正休克后进行刮宫术,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4出血

4.1病因

影响流产后出血时间的因素有停经时间、孕囊大小、HCG下降速度等,从临床角度分析,药物流产出血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绒毛排出不全,与底蜕膜排出不全有关,影响子宫内膜的修复。近年的基础研究发现,绒毛蜕膜的排出和内膜的修复与局部细胞因子变化有关。

4.2治疗

对于药物流产出血的处理,应重视随访,结合HCG和B超检查以判别出血原因,属于不全流产者,应及时清宫;属于修复不良者(HCG阴性,B超示子宫内膜回声正常或见小块不均质区),应给予雌、孕激素周期治疗2~3周。使出血尽快停止,以免继发感染,减少对今后生殖健康的影响。为了提高完全流产率,减少出血,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辅助药物,所用药物有中药如紫草,生化汤,益母草,产复康,桂枝,茯苓,以及各种汤剂和丸药等;西药如达那唑,甲氨蝶呤,缩宫素、睾酮、短效口服避孕药、抗生素以及加量的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等。

5感染

5.1病因

药物流产前未做盆腔和阴道清洁度检查,或原有生殖器官炎症而未经处理,即用流产药物。药物流产后流血时间过长,导致病菌感染。因不全流产刮宫者,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器械、敷料消毒不严或术后未注意局部清洁或过早有性生活。

5.2诊断

依据流产后临床表现为下腹痛,可向大腿放射,疼痛程度随病情而异;发热,白带增多呈水样、黄白色、脓性或混有血,或伴有不规则阴道流血。体检时子宫体和(或)附件区有压痛;白细胞总数和(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有以上2项即可诊断。

5.3治疗

用药前必须常规进行盆腔和阴道清洁度检查,如有滴虫、念珠菌等感染可疑者,用流产药物前必须先对症治疗各种炎症是至关重要的。流产后出血时间长者或在决定清宫术前后,应给予预防性抗生素。病情严重者需选用广谱抗生素,亦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药物,采用静脉滴注。清宫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器械直接进出宫腔时,不要触及阴道,避免感染。

6异位妊娠的误诊问题

6.1病因

在进行药物流产时,有一部分孕妇停经≤40d。此时,临床尚难以确诊是异位妊娠还是宫内妊娠。因此,有时将异位妊娠误诊为宫内妊娠而使用药物流产。

6.2诊断

对使用前列腺素后未见绒毛排出,或流产过程中伴有剧烈腹痛或发生内出血休克者,应高度警惕异位妊娠,积极抢救,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危及生命。

6.3治疗

服药前的B超检查为常规,宫内有明确孕囊,则可避免异位妊娠。或对服药后未见绒毛排出者及时进行B超检查,以便尽早确诊,早期治疗。一旦确诊为异位妊娠,依据病情可进行手术或其他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陆野燕,王艳军.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90例临床观察.实用妇产科杂志,1996,12(3):156.

[2]田翠平.药物流产蜕膜残留处理.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1,13(2):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