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的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1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的反思

刘焕梅韩文秀张雪兰

刘焕梅韩文秀张雪兰山东省潍坊市诸城一中

【摘要】当今社会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已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要,因此,加快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迫在眉睫,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应用最广的学习方式,虽然公开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效率较高,但其具体操作不具有可持续性,导致日常教学中效率普遍不高。本人通过深入听课、教研组内研讨、校内教师论坛、查阅文献等方法,就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持续高效的因素及应对措施谈一谈认识。

【关键词摘】小组合作续高效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14-0103-01

随着潍坊市“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逐渐走进课堂教学。学生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但我在平时上课过程中发现公开课中普遍使用的评价办法不具有可持续性,导致日常教学中效率普遍不高。本人通过深入听课,教研组内研讨,校内教师论坛、查阅文献等方法,就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传统的教学评价属于竞争性评价,这种评价强调的是常模参照评价,关注的是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名,目的在于划分等级,分出优劣,在这种竞争性评价理念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得到高分或取得好名次,而大多数学生则注定是失败者,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同时也将这一目标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在这样的评价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记分改为小组记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鼓励小组合作,这种评价理念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传统的评价方式有了很大的进步。

目前比较流行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法是每节课均给各小组计算总分进行评比的评价方法。这样课堂比较活跃,也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上一节公开课还可以,日常教学不容易坚持,因为一天7节课,若每节课都这样做,学生和老师的相当一部分精力则用于计算各小组得分,冲淡了教学。所以必须得探索一种简单、合理、易操作、易坚持的评价办法来改变现状。

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根本规律。他通过试验,发现强化安排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时间和次数的分配,他把这种分配叫做强化时程表。斯金纳把强化时程表主要分为五种:一是正确的反应每次均予以强化。这种做法不仅不经济,而且一旦不强化,很快就消退。二是定比间隔强化。即正确反应不是每次出现均予以强化,而是按一定次数比率予以强化。它有利于保持反应重复频率的平稳,但也容易因不强化而消退。三是定时间隔强化。即不管正确反应的次数,而是按一定时间间隔予以强化。它不仅不容易因不强化而消退,而且反应频率也稳定。四是不定比间隔强化。即以次数不定的间隔来强化。它的效果最好,最不容易因不强化而消退,而且反应重复的频率也稳定。五是不定时间隔强化。即以不定的时间间隔来强化。它也有不易消退的好处,反应得利频率的稳定性也不定比间隔强化不相上下。

斯金纳的强化时程表表明,不定时不定比例强化评价效果最好。所以不管是教师评价、组内互评、学生自评等,不必每节课都进行。我们还可以利用单元检测、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对小组进行评价。具体方法如下:

把每个小组看成是一个整体,取消常模参照评价,将班里同学考试成绩分别按A、B、C三个层次排名,A层、B层、C层第一名各为本组获得相同的分数10分,各层第二名均为本组获得9分,以此类推。每组各成员分数累加为本组得分,分数最高的组为获胜组。

奖励应以精神奖励为主,比如全校广播表扬等。如果过于强调物质奖励,则容易形成功利主义,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学校的评价制度也应做相应的调整,除了分析各班优秀率与合格率以外,还应再加上分析各班同学整体进步情况,并将评价教师的制度与学生小组评价相联系,更关注学生整体的进步。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只要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断总结探索,我们的课改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5.4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