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歌解读艾米莉·狄金森的情感历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从诗歌解读艾米莉·狄金森的情感历程

欧月霞

欧月霞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摘要】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在诗歌创作上立意新颖深刻,想象奇特,意蕴丰富,努力挖掘人们内心深处的隐痛与希冀。本文通过赏析狄金森的部分爱情诗来剖析其一生的情感历程。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爱情感情痛苦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14-0039-01

艾米莉?狄金森(EmilyDickinson,1830~1886年)被公认为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女诗人”,“美国20世纪新诗的先驱”。在美国文学界,没有谁能够像狄金森那样充满神秘感。她几乎足不出户,与外界隔绝,在孤独中埋头写诗,却以惊人的创作力为后人留下了1800首意境清新的诗。在美国文学界,没有谁能够像狄金森那样富有传奇色彩。在她的有生之年,她的作品不曾得到世人的青睐,甚至遭到不解和批判,直到去世后几年,她的诗集才得以问世,使她成为家喻户晓的优秀女诗人。在美国文学界,更没有几个人能够像艾米莉那样别具一格。她的诗歌形式新颖,不强调韵律,也不受语法限制,但意象鲜明活泼,来自生活却又富有新意……

艾米莉·狄金森出身于富有的律师世家,这为她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条件。在生活无忧的前提下,她得以专注于诗歌的写作,最终为世人留下不朽的诗篇。艾米莉去世后,她的诗集在妹妹拉维妮雅的努力下得以出版,她的诗人身份才得以重新定位。然而,她的个人真实生活鲜为人知,对世人来说,她就是一个难解的谜,只能通过她的诗来读懂她的情感世界,通过她的日记、仅存的书信(大部分已按作者的意愿被销毁)来了解她的生活。她终身未婚,没有谁能够说清楚,没有谁能真正知道艾米莉内心的情感历程,关于她的感情故事可谓众说纷纭,其中不乏一些胡乱猜测的流言蜚语。

艾米莉的嫂子苏珊是她年轻时的密友,两人常以便条通信。在她的书信集中,写给苏珊的信占了很大一部分。艾米莉许多诗的第一读者就是苏珊,并且她接受苏珊的建议对诗进行修改。于是,她是同性恋者的谣言出现了,甚至她的一些诸如“ToSeeHerIsAPicture(看她是一幅画)”(1883年)之类的自然诗也被看做是对同性的赞美。无中生有的传闻摧毁不了这位伟大女诗人的形象。根据写诗的时间,1883年时作者正处于与洛德法官(1812~1884年)热恋的时期,谣言便不攻自破。况且从她的诗篇和致苏珊的书信,完全看不出她有同性恋的倾向。恰恰相反,艾米莉一直得益于苏珊的鼓励,在哥哥奥斯丁和苏珊的支持下,她坚持写诗。她向他们承诺:“终有一天,你和奥斯丁会以我为骄傲。”

而艾米莉曾与几位男士有过朦胧的浪漫情愫,这是有迹可寻的。最权威的狄金森传记作家理查德?斯维尔是她一生中比较重要的爱情经历,一是与塞缪尔?鲍尔斯的没有结局的爱情,二是与比她年长18岁的洛德法官的关系。鲍尔斯是一家地方报纸的编辑,由于他已婚,两人的爱情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在此影响下,艾米莉自25岁那年开始了她多年的闭门不出,弃绝一切社交生活。在爱情中受挫后,坚强勇敢的她并没有倒下,而是透过诗作大胆地倾吐她爱的痛苦:“心啊,我们将把他忘记!你和我,今晚!你要忘却他所给的温暖,我则要忘记他给的光明。当你忘记后请告诉我,然后我,我的思念也将黯淡……快!免得你迟延,我又把他记起!”艾米莉只能把她无奈的爱情寄托在诗作之中,她难以自拔,受尽了爱情痛苦的煎熬,她想忘记“他”的光明和温暖,以摆脱这种痛苦,忘记没有结果的爱情,但对于孤独、感性的她,这小小的愿望竟成了奢望,只要稍有延迟就又把“他”想起。

精神独立的她选择了拒绝婚姻,在孤独中度过余生。尽管在现实生活中从未经历婚姻,但从她大量的爱情诗中可以看出艾米莉对爱情的毕生追求,在诗歌中她对爱情的表达是多样的,有的平静凄美,有的直率、不拘一格地表达爱情信念的执著与真诚。在“WildNights—WildNights!(暴风雨夜!暴风雨夜!)”一诗中,充满了大胆的,火一样的激情以及在暴风雨之夜与心上人待在一起的渴望。更有“'WhydoIloveYou,Sir?(为什么我爱你,先生?)”一诗大胆、直接地表达着她内心的爱:“闪电,从不询问眼睛。为什么,他经过时,要闭上,因为他知道,它说不出,有些道理,难以言传。高尚的人宁愿,会意。日出,先生,是我不能自己,因为他是日出,我看见了。所以,于是‘我爱你’。”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那个妇女们被当做男士附属品的年代提倡含蓄和矜持,会控制自己的感情。艾米莉作为一名未婚女性,却不愿意被动地等待着“被爱”,而是在诗中毫不忌讳地讨论着爱,用真诚的心来表达着这种爱。她主动去追求爱,大声喊出自己心中的爱,在美国女性中,她是首创者。

另外一首诗则反映了艾米莉柔弱温顺的一面。为了找到真爱,艾米莉宁可承受着等待的痛苦,默默地忍受着孤独,尽管与她为伴的只有窗外的花草鸟虫。在她漫长等待的岁月里,她写下了:“等待一小时,太久——如果爱,恰巧在那以后——等待一万年,不长——如果,终于有爱作为报偿。”她宁可相信,总有一天她会得到爱神的眷顾,真爱总有一天会来临;到了这一天,所有的等待和期盼都是值得的,都会化为幸福;只要这一天会到来,等待一万年,她也不觉得久。

但是,在内心深处,她的爱情是两面的,当她追求的爱情到来时,她却退缩放弃了,或许她想得到的只是一种精神上的爱情。宾汉姆在书中讲述了艾米莉?狄金森与她父亲的朋友和同事洛德法官的恋情。在洛德法官的妻子去世后,他与艾米莉两情相悦的亲密关系开始于1878年初,当时她已经47岁,他65岁。洛德法官曾经希望与艾米莉结婚,可是受到了拒绝。那时,艾米莉已经不再年轻,她深知,婚姻意味着女子要放弃自己的独立,她不希望承担社会为女子制定的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她从小就看着自己软弱、无主见的母亲对丈夫绝对服从却得不到半点垂怜和温存,这大概也渐渐地压制了她步入婚姻的想法,但掩盖不了她对婚姻的憧憬。在1884年,艾米莉写过一首以新娘自居而语涉“拥有”和“被拥有”的不寻常的诗“CircumferencethouBrideofAwe(敬畏的新娘在你身边)”,是写给洛德的,她以古诗的形式表达了对成为“你”的新娘,拥有“你”并且爱“你”的渴望,再次表达了对爱的追求。

由于她多面的表达,很难准确地把握她的心理,或许她不想让婚姻成为爱情的坟墓,或许她担心婚姻会剥夺生活的自由。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她曾经遭遇的爱情挫折在她的心里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但正是自身的爱情挫折让她对爱情的难求和现实的无奈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她仍然向往真爱,甚至把自己当做新娘,在“I’m‘wife’一I’vefinishedthat(我是妻子—我已经做到了)”一诗中描述了所憧憬的成为“女人”后的感觉。

艾米莉终其一生未嫁,既是由于机缘不合,也是由于她对精神独立的追求。不管选择终老独身是出于本意或是无奈,从艾米莉?狄金森的诗作中我们都能够读出她对爱情的炽热追求,失去爱情的痛苦,等待爱情的折磨和对永恒爱情的向往。她视爱情如生命,追求自由、永恒的爱,可是她的爱情道路上却铺满了荆棘,也许正是爱情的伤痛激发了她的写作灵感,正是孤独的生活使她能够长年累月地在宁静中感悟爱情、自然、永恒和死亡的哲学,从而成就了这位伟大的女诗人。

参考文献

[1]陶洁.美国文学选读(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ThePoemsofEmilyDickinson.Ed.ThomasH.Johnson.Cambridge,MA:BelknapPressofHarvardUP,1955

[3]OpenMeCarefully:EmilyDickinson'sIntimateLetterstoSusanHuntingtonDickinson.Ed.EllenLouiseHartandMarthaNellSmith.Ashfield,MA:ParisPress,1998

[4]RichardB.Sewall.TheLifeofEmilyDickinson.NewYork:Farrar,StrausandGiroux,1974

[5]M.T.Bingham.ThisWasaPoet.NewYork:CharlesScribner’sSons,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