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化疗后合并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血液病化疗后合并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葛岩胡晓丽郝东升高凌霞丁香梅

葛岩胡晓丽郝东升高凌霞丁香梅(河南省永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4766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系统疾病合并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26例接受标准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结果226例患者中有18例并发间质性肺炎,发生率为7.96%。粒细胞缺乏≥7d的患者中,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2.75%。并发真菌感染的患者中,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为40.00%。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间质性肺炎的病死率为55.56%。粒细胞缺乏≥7d的间质性肺炎患者,病死率达69.23%。并发真菌感染的间质性肺炎患者,病死率为80.00%。14例粒细胞恢复正常者全部存活。加用激素治疗的患者,病死率14.29%。结论粒细胞缺乏≥7d、真菌感染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间质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粒细胞缺乏≥7d、真菌感染者预后差,粒细胞恢复正常者预后良好,激素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间质性肺炎粒细胞缺乏真菌感染

【中图分类号】R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035-02

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pneumonia,IP)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和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理改变,以活动性呼吸困难、CT示双肺磨玻璃样影、肺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部炎症[1],病死率高。近年来化疗后药物损伤导致的间质性肺炎病例逐渐增多,尤其是恶性血液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多种感染,在发生间质性肺炎后病死率更高,因而受到临床医师重视。本文分析了22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间质性肺炎的临床资料,以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间质性肺炎临床特点、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后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2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为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接受标准化疗的患者,诊断均符合WHO标准。有18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并发了间质性肺炎。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

1.2间质性肺炎的诊断标准

间质性肺炎经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并符合2002年美国胸科协会和欧洲呼吸学会制订的分类诊断标准[1]。

1.3真菌诊断标准

符合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3次修订)[2]。25例真菌感染患者,有18例为临床诊断,7例为拟诊。

1.4粒细胞缺乏及恢复标准

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2版),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为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2.0×109/L为粒细胞恢复正常。

1.5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外周血白细胞≤2.0×109/L或中性粒细胞≤1.0×109/L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当患者出现感染症状时,做血培养并按经验给予抗感染治疗,广谱抗G+与G-菌治疗3d无效加用抗真菌药物。7例间质性肺炎患者在抗生素治疗同时加用激素治疗(地塞米松5-10mg/d),在临床症状缓解,感染控制后停用。同时予输血吸氧等对症支持疗法。

1.6统计学处理

用SPSS10.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x-±s表示,均数予t检验,采用x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特点

本研究中,22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有18例并发间质性肺炎,阳性率为7.96%。间质性肺炎组年龄(48.73±21.04)岁,非间质性肺炎组年龄(44.56±22.26)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例间质性肺炎患者均有高热、咳嗽、咳痰,1~4周内出现气促、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肺部HRCT示8例为肺间质纹理增厚,10例呈磨玻璃样改变。

2.2恶性血液病并发间质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226例患者中,102例患者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d,其中13例出现间质性肺炎,阳性率12.75%;124例患者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d,其中5例并发了间质性肺炎,阳性率4.0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患者并发了真菌感染,其中并发间质性肺炎者有10例,阳性率40.00%;201例患者未检出真菌感染,其中16例患者并发发间质性肺炎,阳性率3.9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恶性血液病并发间质性肺炎预后分析18例间质性肺炎患者8例存活,10例死亡,病死率55.56%。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d并发间质性肺炎者有13例,4例存活,9例死亡,病死率69.23%。真菌感染并发间性性肺炎者10例,2例存活,8例死亡,病死率80.00%。7例粒细胞恢复正常的患者全部存活。7例加用激素治疗者,有6例存活,1例死亡,病死率14.29%。粒细胞数目、真菌感染、合用激素治疗对预后有明显影响,生存组与死亡组在这些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间质性肺炎多见于结缔组织病,其肺部CT表现多样化: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样变、不规则线状影或胸膜下线、网格影、支气管血管束增厚、蜂窝肺、肺大泡等。[3]间质性肺炎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其发生率在23-80%[4]。本次所观察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中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为7.96%。但在粒细胞缺乏≥7d与真菌感染患者中,分别达到了12.75%和40.00%。另外感染也是一些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5]。恶性血液病患者基础免疫异常,化疗后患者免疫功能进一步受抑,常并发多种感染,粒细胞持续缺乏和真菌感染会进一步损害患者的免疫功能,因而粒细胞缺乏≥7d和真菌感染患者易发生间质性肺炎,且病死率高。对于化疗后并发间质性肺炎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应针对粒细胞缺乏积极治疗,结果表明7例粒细胞恢复正常者全部存活,预后明显好于未恢复正常者。随着强化化疗的开展,恶性血液病并发真菌感染日益增多,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4]。本次研究发现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真菌感染并发间质性肺炎时,预后更差。虽然临床在广谱抗G+与G-菌治疗3d无效时,马上给予积极抗真菌治疗,但病死率仍高达80%。可见真菌感染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间质性肺炎时的预后不利因素之一。因此对高危患者要尽早诊断,在可疑真菌感染时应早期给予抗真菌治疗,治疗时应给予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新型抗真菌药物。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确诊后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本次分析发现18例并发间质性肺炎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早期出现胸闷、气促等不适时,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同时加用激素(地塞米松5-10mg/d),其预后明显好于未加用激素组。适当给予小剂量激素治疗,既可退热,减轻机体耗氧量;同时可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渗出,缓解毒血症状。但对于严重感染者能使感染扩散。因而粒细胞缺乏并发感染患者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有争议。

在本次分析显示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间质性肺炎后病死率高达55.56%,远远高于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7.9%病死率,值得临床血液科医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DAWSONJK,FEWINSHE,DESMONDJ,etal.PredictorsofprogressionofHRCTdiagnosedfibrosingalveolitisinpatientswithrheumatoidarthritis[J].AnnRheumDis,2002,61:517521.

[2]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三次修订)[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5):451-454.

[3]杨薇,贺蓓,山耘.高分辨率CT半定量分值判断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的近期疗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2):124-127.

[4]阮燕萍,夏庆民.癌症化疗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研究进展[J].实用肿瘤杂志,2007,22(3):27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