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启发导学”教学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自主探究,启发导学”教学方式

郭崇仙

河南省舞阳县第一实验中学郭崇仙

“自主探究,启发导学”教学方式,重点在教师的“启”和“导”及“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上,反映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它的基本机构如下:

课前自学初探→定向设疑激趣→观察发现启发→探究交流反思→应用练习反馈

各项操作内涵如下:

课前自学初探

“数学问题”是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主要载体。课前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编写预习题学案,学生认真自学课本内容,探究解答,为新课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比较理想的两种自学方法是:

第一种(适合大多数中学生)先看书,然后做练习来检查自己的预习情况,在带着在做练习题时遇到的问题来听课。

第二种(适合一些能力较高的同学)先做习题,在一些从未接触的新知识中,看是否能够根据已学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定向设疑激趣

一堂课开始教师就某一具体的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的,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问题情境要体现出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因此数学情境的精心创设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重要前提。只有当创设的数学情境进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且在内容上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时,学生才能在已有的认知水平上,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愿望,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问题的提出也可以

在预习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提出,来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

观察、发现、启示。

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进而形成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思维能力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老师设计恰当的素材,学生主动的探究发现。其一般程序是:观察-试探-思索-猜想-证明。这种程序适于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知识的教学过程。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利用类比、归纳、猜想、特殊化、一般化等方法去寻找解题策略。

探究、交流、反思

亲历实验过程,知识在学生个体的积累上,就不再是教师“灌输”,而是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来加工和获得。因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侧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一些规律和现象展开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达到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的效果。在问题、探究、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探究式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是无比的财寓,它教会了学生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思考、提出问题、解释、合作交流、如何去解决问题等各方而能力。探究教学中,创设了多元、动态、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唤醒、发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有利于形成现代人终身需要及全面发展所应具有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关注学生生活世界和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课堂改革中,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探究式教学,把握教学规律,创造新形式、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