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2
/ 2

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对策研究

贺翔宇

晋中市体育运动学校山西晋中030600

摘要:高水平散打运动员常常代表着国家征战世界赛场,随着世界各国散打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运动员不仅在技能水平上要总结不足,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更要对运动损伤预防和治疗上得到足够的重视,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与运动寿命的保持。首先需要运动员引起思想上的足够重视,对热身与放松不懈怠,训练时做好防护措施;其次,教练员科学也需要科学系统的安排训练内容,合理安排赛事,防止运动员因为过度疲劳而厌倦训练,并造成身体的损伤;最后,要规范运动员医疗系统,使运动员身体损伤得到有效医治,全力保障好运动员训练及比赛。

关键词: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

引言:武术散打运动的训练是一个多年的、系统的过程,运动损伤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运动员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严重制约训练的系统性和效率以及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挥。这不仅会给国家带来人才的浪费,同时还会影响我国武术散打运动整体水平的提高。

1.运动损伤部位及性质调查分析

在散打运动员最常受伤部位调查中,有70%的运动员认为脚踝、脚面是最常受伤的部位,腰、膝位列第二、三位,占比57%和45%,第四位是肩肘,占比43%,大小腿部位受伤最少,只有12%。场上要灵活地进行移动和躲闪、快速的进攻与反击,脚踝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该部位也较容易受伤。散打中踢的技术最后是由脚面击打来完成整个动作技术,腿法的力度随之加大,脚面的受伤率也会随之提升。腰是所有技术动作都能涉及到的身体部位,拳腿摔无一例外,也极容易造成疲劳损伤。散打的接腿摔是造成膝关节受伤的主要原因,其中别摔、拉摔动作较多,容易造成膝关节损伤。肩肘关节的损伤集中在近身摔技术使用上,主动摔和被摔都有可能造成肩和肘关节的损伤。一般散打练习者能力薄弱、疏于防守、时机掌握不佳,眼鼻耳、大小腿和腕、掌、较容易损伤,而高水平散打运动员实战经验丰富,动作技能标准,这几个部位的损伤较少。损伤类型的调查统计结果中显示,有70%的运动员都有腰肌劳损或腰间盘突出的问题,运动员长年累月的进行高强度训练,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腰肌劳损可能会伴随运动员整个职业生涯。62%的运动员选择了撞伤或开裂,基于散打运动项目的特点,两人拳来腿往间难免会发生碰撞,只要进行得当的处理,很快就能正常进行训练。韧带拉伤占47%,多数集中在大腿韧带,散打技术中的腿法与接腿摔都可能造成韧带的拉伤,重视热身与加强柔韧性训练是有效的预防方法。半月板损伤占40%,损伤后恢复时间较长,对训练影响较大,极容易对另一条腿形成代偿。膝关节进行小力量和稳定性训练至关重要,膝关节形成保护层,减少损伤。骨折或错位较少,只占40%,其他占8%。

2.常见运动损伤因素与预防措施分析

2.1常见运动损伤造成的因素分析

第一,防护措施不到位。防护措施不到位是常见损失产生很重要因素,散打训练防护用具有护胸、护头、护齿、护小腿、护脚背等。部分运动员因天气原因不愿意佩戴护头、护齿等用品,像炎热的夏天,穿戴起来闷热,运动员就会选择性的穿戴护具;有部分运动员因为要适应商业比赛而不能佩戴防护用具;还有因为自己的疏忽或过于自信,穿戴护具不齐全,都会造成较为运动的损伤。第二,体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就算是高水平的运动员,在面临高强度的训练时也会出现体力严重下降的情况,在这时人的整体机能直线下降,反应和注意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会出现防守不到位,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在受访的运动员中85%都认为运动员训练年限较长,身上的伤病较多,越不容易恢复。运动员在受伤后,不能长时间停滞训练,伤病没有痊愈就开始正常训练。第三,专项技术能力欠缺、存在技术短板。技能的欠缺容易导致伤病的产生,也有很多运动员是因为局部的伤病导致某项技能的不足。比如世界冠军钟妍,她两腿的膝关节常年有伤,伤病的困扰需要她避免用腿法,这样就形成了技术短板与伤病的循环。第四,热身与放松不充分。热身不充分时进行训练或者比赛,容易产生扭伤、挫伤、膝关节损伤等;放松不充分肌肉容易变僵硬,身体产生疲劳感。热身活动与课后放松不充分的现象,也较为普遍的存在高水平散打运动员身上。经过与运动员的深入交流,多数运动员表示非常清楚热身与放松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操作时就会出现松懈。在热身时身心可能出现惰性,无法迅速全身心投入训练;经过一节课的大强度训练,在放松时间只想躺着休息[1]。

2.2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第一,保护措施到位。防护用具佩戴齐全后进行对抗训练,会减少身体各部位的受伤几率。在与国家散打队教练员李明先生进行交流时,李教练明确指出:“护具穿戴整齐会避免一些受伤或减轻受伤的程度,尤其表现在头部的击打、小腿的撞伤、脚面踢伤与踝关节扭伤”。由此可以看出,防护用具的佩戴也是高水平运动员预防伤病的措施之一。第二,科学安排训练计划与赛事。应遵循科学制定训练计划的原则,教练员根据集体、个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近几年国家武管中心举办的赛事增加,加上全国搏击赛事普及性增强,散打运动员的参赛机会增多。增加的赛事赛时长于散打锦标赛,防护用具较少,受伤率高于散打锦标赛。为了身体得到恢复,需要教练员根据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赛事,运动员不能过于频繁的参加商业比赛。在训练中对对手的安排上,教练员应合理安排对手进行对抗,应避免安排级别与技术水平有较大差距的运动员进行对抗。在运动员生理检测出现疲劳或者自我感觉很疲劳时,应注意进行调整训练,不宜持续的疲劳训练。针对受伤的运动员应进行合理安排,损伤严重者应进行休息,受伤程度较轻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训练内容的调整[2]。第三,加强易受伤部位的训练。加强易受伤部位的训练是预防运动损伤的积极手段,比如散打运动员在踝关节、腰部、膝关节与肩部容易损伤,应加强易伤部位、相对薄弱部位和周边肌肉的训练,全面提高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在训练内容上适当安排踝关节稳定性训练,提高核心部位的力量,增强小肌肉群的稳定性,增强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力量,适当的加入柔韧的练习。第四,重视课前热身与课后放松部分。拳腿往来间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身体机能需处于兴奋中,身体和大脑的反应必须迅速,随时应对突发的情况。正因为散打对抗激烈,热身运动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身体得到了预热,兴奋度得到了提高,才能为这节课打下较好的基础,也能很好的避免运动损伤。在经过一堂训练课后,身体各组织会出现疲劳和挛缩,应及时的进行放松,有助于消除疲劳,防止肌肉僵硬,保持肌肉的弹性。采取静力拉伸放松较为有效便捷,也可以两人一组进行按摩放松,或者使用专业的放松仪器进行深度放松[3]。

结论:

简而言之,运动损伤的发生将会破坏运动训练的系统性,影响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的提高,给运动员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同时也给国家带来极大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因此,如何降低甚至消除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是武术散打运动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飞腾.高校学生武术散手作业伤情调查与分析[J].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9.

[2]朱翠立.浅谈散手训练过程中创伤的产生及预防[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3.

[3]阳亚雄.业余散手运动员的创伤流行病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