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陈蒿汤治疗急性甲型黄疸性肝炎治疗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1

菌陈蒿汤治疗急性甲型黄疸性肝炎治疗观察

王友杰

王友杰(商丘市中心医院内三科476000)

【摘要】目的观察菌陈蒿汤治疗急性甲型黄疸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常规西药护肝、护肝、退黄、降酶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菌陈蒿汤辩证治疗急性甲型黄疸性肝炎20例,并与常规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症的改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菌陈蒿汤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结果。

【关键词】急性甲型黄疸性肝;菌陈蒿汤;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

我科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菌陈蒿汤辩证治疗急性甲型黄疸性肝2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2000年1月~2010年12月以来门诊收治40例急性甲型黄疸性肝炎,所有病例均符合2000年西安等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1],抗HAYIgM阳性,且近2周内未接种甲肝疫苗。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7~56岁,临床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纳差、恶心、尿黄、腹胀等症状。体证:巩膜、皮肤黄染,部分患者肝肿大。辅助体检:总胆红素、转氨酶均明显升高,大于正常值2倍以上,符合急性甲型黄疸性肝炎的诊断标准,但不具备重型肝炎其他指标。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保肝、降酶、营养支持疗法,卧床休息。①10%的葡萄糖液250ml,甘草酸二胺针150ml,静脉点滴1次∕日。②谷胱甘肽针1.2g,10%的葡萄糖液250ml,静脉点滴。③硫普罗宁片0.2∕次,3次∕日口服,维生素C片0.2∕次,3次∕日口服,30天∕疗程,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菌陈蒿汤加减治疗。基本方:菌陈30g、栀子10g、大黄12g、丹参10g、黄芩10g。随诊加减,纳差加神曲10g、山楂10g、生麦芽30g,腹胀加川朴10g、枳壳10g、发热加青蒿20g,板蓝根30g、柴胡10g,湿重者加茯苓10g、泽泻10g等,1剂∕日,水煎服,加水600ml,100ml∕次,3次∕日口服。

1.3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患者黄疸乏力、纳差、腹胀、恶心等临床症状;体症的变化情况并记录。②肝功能的变化情况。

1.4疗效评定标准

①显效:乏力、纳差、恶心、尿黄、黄疸消退,胆红素和转氨酶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②有效:主要临床症状消退或明显缓解:黄疸消退或变浅,胆红素、转氨酶明显下降。③无效:症状体征及各项指标均无明显缓解或加重。

2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乏力、纳差、恶心、尿黄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黄疸基本消退,且治疗组症状体征的改善优于常规组,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黄疸及主要症状消退时间(天)比较(±s)

组别例数黄疸乏力纳差恶心腹胀

治疗组206±3.55.5±24.5±1.53.5±2.34.2±3.5

对照组2010±1.911±38.0±2.36.7±3.38.5±3.4

注:与常规组比较、P<0.05.

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数恢复情况治疗组总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见表2。(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2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数恢复情况(P<0.05)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20154495%*

对照组2097480%

注:※与常规组比较,P<0.05

3讨论

全国甲型肝炎人群感染率80.9%[2];急性甲型黄疸性肝炎属中医,“黄疸”范畴。《金匱要略·黄疸》,曰:“黄家所得,从湿得之”;《金匱要略》亦云:“一身尽发热而黄;胆热,热在里,当下之。”黄疸的形成胆胃蕴积湿热,尚不能通过汗夜而发散,下不能通过下便二下泻,湿热郁蒸于肝胆,肝失疏泄、阻滞百脉,气机不畅,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致身目黄染,故治疗应清热解毒、利尿、退黄、疏肝利胆。菌陈蒿汤中:菌陈为君药,味苦、寒、清热、利湿、退黄;栀子、苦寒、清肝利胆、除湿退黄,导热下行,泻三焦之火而利小便,黄芩:清热解毒、利湿,清上焦之湿热;大黄苦寒沉降,荡涤胃肠实热,除湿退黄,柴胡疏肝解郁,和解表里,;板蓝根清热解毒,有抗病毒的功能,诸药辩证合用能泻肝胆、利三焦通腑浊,清热解毒,利尿退黄。本报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甲型黄疸性肝炎对于缩短病程,有效的解除或缓解症状: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分会.病毒性肝炎治疗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52.

[2]戴志澄.中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M].北京:科技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