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

赵明君

赵明君(周口市实验幼儿园河南周口466000)

【摘要】早期阅读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幼儿启迪智慧、增进感情、培养阅读爱好的有效途径,对幼儿进入书面语言阶段的阅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文章从将幼儿的兴趣与教学活动有效结合的角度,研究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兴趣;视听欣赏

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幼儿早一些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对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它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培养学前阅读和学前书写技能”。实践证明,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最佳的早期阅读效果。作为一名学前工作者,结合工作实践,教育围绕本园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对集体阅读活动中有以下几点尝试。

1.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创设含有丰富阅读信息的教育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1.1增设开心阅读屋;阅读屋选择班级相对安静的区域,教师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的特点提供不同阅读题材,如具有画面形象大,图中的主要人物为一到三个的,以及动物类的图书,放在小、中班,而大班则要选单页多幅的、连续性、故事性、科技类的图书,让幼儿能利用一日活动的各个衔接环节(如早上来园、餐点后、离园前等时间),随时可以接触图书。同时,老师要指导幼儿有目的,带着问题去看书,帮助幼儿克服胡乱翻书的习惯。

1.2开辟发言墙;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在他们的生活用品活动区中,出入口处使用幼儿理解的标记、符号、文字,让幼儿逐步了解文字符号的实际意义,如在大班下学期教师会让孩子在认识字的范围内仿编一段儿歌、诗歌放在发言墙上,能激发他们强烈的阅读兴趣。

2.培养幼儿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会自愿的参与学习。所以适时采用一些方法激发幼儿愉悦轻松的情绪,是他们进入自然快乐的学习状态。

2.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组织大班阅读活动《盲人摸象》时,教师会设疑大象的身体各部分长什么样?让孩子画出大象的鼻子、身体、腿、耳朵、尾巴。从而激发幼儿关注阅读的兴趣。

2.2从故事入手;讲故事可以使儿童喜欢书,并帮助他们认识到读书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大班阅读活动《变色的房子》,教师巧妙地编成了琅琅上口的诗歌导入,既激发了幼儿兴趣,又自然进入阅读活动。

2.3做个小游戏;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最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实践中,教师们可以看出开展生动活泼的游戏,可以对孩子们的学习产生神奇的魔力,如大班阅读活动《奇怪的田先生》,教师带领幼儿玩识字的游戏,孩子们在轻轻松松的游戏氛围中,丰富感情,为下一步的阅读活动做了丰厚的铺垫。

3.提高幼儿的阅读策略运用能力

教师会挑选与读书相同的阅读材料,让幼儿通过阅读新材料,迁移运用阅读策略。如某个读本讲了几只小动物陆续坐上吊床睡觉,最后吊床不堪重负塌了的故事。画中每个小动物上床以后,吊床就会下沉一些,挂吊床的大树就弯曲一些。阅读时,幼儿一般都会认为是最后上床的大象大沉了床才塌的,很少有人根据吊床和大树的变化综合判断和分析吊床坍塌的原因。由于故事比较长,要翻开每一页去观察、记忆和综合比较吊床和大树的变化对小班幼儿来说显然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教师设计一个活动,将每一页上吊床和大树的样子都描绘下来,并制成图片,让幼儿运用这些图片复述故事,边复述边粘贴图片,一张一张地粘,这样幼儿可以清楚、完整地看到吊床逐渐下沉和大树逐渐弯曲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4.课解、学习文本知识

培养幼儿对文字的兴趣,让幼儿认识到文字的概念和功用以及知道将来能认识更多的文字,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积累一些粗浅的文字识别,理解经验,让幼儿觉得文字学习非常有用。

为此,教师开展一些有关文本知识的学习活动。

例如,开展小书制作活动,教师会和家长帮助幼儿把故事记录下来,制成小书,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文字的功能,还可以让幼儿认识书的功能。此外,教师还会把文中一些有特点的重点字词开展有关字词运用的游戏。例如,对一些象形字,可以结合文字的的发展历史,让幼儿看看某个字的演变,还可以就形旁、声旁展开讨论,引导幼儿发现并感受汉字的构字规律,还有的读本中有叠词“×来×去”,描述各种小动物的运动特点,这时教师会将这些叠词竖着排在一起,让幼儿去发现构词规律,演演还有哪些小动物或人的动作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描述。

再如,有的读本描述了某个小动物一天中淘气捣乱的经历,用的都是“××在哪里”、“在什么上或什么下”这样的句式,这时教师会请幼儿扮演小动物在活动室或户外躲躲藏藏,用方经词说说自己和他人分别藏在哪个地方或在哪个地方玩耍。

5.视听欣赏的策略

早期阅读的主体部分是视听欣赏,所以要更重视对视听欣赏的指导。

5.1“视赏”的指导;幼儿尚未达到凭值书面文字阅读阶段,因此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画面最能吸引孩子,且能使之产生持久兴趣。如何帮助他们看懂这些图画故事,教师们选择的突破口是从儿童读物的图入手,幼儿在看图、说图、读图的过程中,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1.1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看,在幼儿看图的过程中,教师会围绕观察目的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如小班阅读活动《小鸭和小鸡》教师首先出示挂图,让幼儿逐幅观察画面,在观察第一幅图片时,教师会使用这样的导入语:小朋友看一看画面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是简单地说一下画面主体的名称,而是仔细看主体的动作、主体的表情。接着,教师又引导幼儿看看下幅图片,“小鸡发生了什么事?小鸭是怎样做的?”随着教师有效地指导,幼儿自然地看懂了图意并能将故事情节连贯起来。

5.1.2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内容通过联想看清画面的内容。例如小班阅读活动:《倒霉的狼》教师会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并进行思考:狗、小猴、大象、小羊、小松鼠他们想出了什么妙计?制服了大灰狼,如果在这一连串的疑问下,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作品内容,更主要的吸取了作品给予的教益。

5.2听赏指导;对于幼儿来说,用“耳”阅读图书比起用“眼”阅读图书更为直接,幼儿的模仿力强,电视中的广告词,孩子听了几遍就会模仿说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将阅读活动与听赏紧密结合。

5.2.1赏识教育,鼓励倾听。幼儿总是喜欢被表扬,特别是老师的表扬,表扬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教师抓住这一点,在集体教学过程中,对于幼儿表现出来的优良行为给予积极评价,满足幼儿被肯定的需要,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教学中,有幼儿没有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可以对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积极举手的孩子给予表扬鼓励,或者给他一个五角星作为奖励,这样可以激励没有听讲的孩子,使他们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得到五角星,停止其它动作,认真倾听别的小朋友讲话,这时老师要及时发现表扬,肯定孩子的行为。通过长期的表扬和鼓励,幼儿会慢慢形成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5.2.2听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如大班阅读活动,《老师,您是不老的老师》,教师会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再加上一些动作,很自然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孩子。

5.2.3听录音朗读幼儿听录音中传出的美妙伴奏,能充分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

5.2.4听同伴朗读,幼儿天生就喜欢表现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在阅读活动中让幼儿到集体面前朗读学会的诗歌、故事等文字作品,能调动幼儿听、说的积极性,使幼儿对听赏过的作品内容有更深的印象。

幼儿的早期阅读是一项丰富多彩的活动,要采用综合的手段寻找合适的阅读指导策略,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帮助幼儿积累阅读的经验,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以上是教师对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培养的几点看法,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从小培养好的习惯,为将来的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作为教师,平时要从教学中挖掘经验,日积月累,更好的来培养幼儿,使幼儿幸福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商芸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幼儿教育研究.2010〔6〕.

[2]苗香文如何借助故事发展幼儿的言语能力.幼儿教育研究.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