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教学后记提高教学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依教学后记提高教学质量

朱小华

重庆市奉节县公平初级中学朱小华

教学后记,又称课后记。它是教师在按照教案进行教学后,及时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对该教案和课堂教学状况作出的客观评价与总结,并附写在该教案后面的文字记载。

一、教学后记的地位

众所周知,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因此,只有补充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才能适应21世纪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个有心人如果会认真总结课堂上的得与失,利与弊,写好教学后记,对自己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进行重新认识,对自我表现进行反省,检查,自我完善,也许今天授课的某些缺陷,明天将会成为教学的亮点。因此,教学后记是教学经验的总结,教育规律的摸索,教学方法的改进;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最有价值的教学研究资料,是青年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得力助手。

二、教学后记的种类

1.按课时分:①课后教学后记;②节后教学后记;③章后教学后记。

2.按课程性质分:①理论课教学后记;②计算课教学后记;③实验课教学后记。

三、教学后记的内容

1.记录学生所思所想,发掘学生的潜力。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观察学生的表情变化和学生的练习等可以获得一些反馈信息。教师将这些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归纳后填入教学后记中,为后阶段的练习和复习,下一次同样内容的教学提供依据,供今后编写教案与改进教学方法时参考。

例如,在讲解“烟”与“雾”区别时,说到烟是固体小颗粒,有位学生私下说是“巧克力”,我急时补充烟与雾好比是“巧克力”与“小蜜滴”,引得学生哄堂大笑,增强记忆效果。

2.记录教材处理,时间分配上的心得,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例如,在备“分子与原子”时,我翻阅了以前的教案,上面记录了这样三点:

①教完第一节后提问:世间万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吗?分子是不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②教完第二节后提问:为什么说同种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不同种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能否说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只有一种?

③教完第三节后提问:原子可用元素符号表示,那么分子可用什么表示?如何表示?

经过这样一组问题,使本章节知识联贯起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理解,并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记录合适的教学方法,哪些课题是适合研究的,哪些课题是适合展示的,哪些课题是适合实验操作的,哪些课题是适合讲解的。

4.记录在学生学习时需要点拨之处和点拨的时机。

例如,在讲解混合物与纯净物时,教材中介绍“由同种分子构成物质是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物质是混合物”,这时可及时插入一个问题:能否说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这样可加深学生用分子观点解释混合物与纯净物的理解。

5.记录课堂中的疑难问题,并随时解决。教师不是百科书,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解决问题的做法去感染学生,会起到言传身教的效果。

6.记录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利用错误进行教学的心得。作为初学者,接爱新知识时,难免会出现错误,授课者要注意记录,课堂上肯定有学生大胆设想,并加以奖励,并且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要“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敢于对教师说“不”。

7.记录学生的补充资料。

例如,在完成镁在空气中燃烧实验及时补充:镁不仅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且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但氮化镁是绿色的,接着展开师生对话:

教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生成产物,有没有绿色氮化镁?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没有!

教师:是没有还是几乎没有呢?

学生:几乎没有!

教师:我们可从生成产物颜色中判断产物主要是氧化镁,次要是氮化镁。

8.记录作业中的普通问题,为下次教学时有的放矢,减少失误。

例如,在备“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内容时,我翻阅前年的教学后记,上面记录:

已知硫酸铵的化学式为(NH4)2SO4,请计算:

①硫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

②硫酸铵中N、H、S、O原子个数比为多少?

③硫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是多少?

④132g硫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是多少?

这次教学中,我按照教学后记顺序,展开有关化学式计算,条理性强,学生反映良好。

9.记录听课同行的评价,增加教案的客观性,在平时教学中举行的交流课,公开课,评优课等活动中,听课的同行会提出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同行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会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启发。

四、教学后记的书写形式

教学后记形式可长可短,可详可略,可图可文,可以是一个失败的例子,也可以是一个成功实验的典范,更主要的是一个实验方法的改进,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接受,但在记教学后记时不能流于形式,要时常翻出记录的资料进行整理,使其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

总之,每一位教师要认真记录教学后记,既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