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对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对照研究

周琴赵敏张高

周琴赵敏张高(解放军113医院浙江宁波315040)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2012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研究组(4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对照组(40例)为开腹子宫肌瘤挖除术,比较2组围手术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60~180)ml与开腹组(55~160)ml.,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50~135)min与开腹组(45~126)min,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具有娴熟的腹腔镜手术操作与缝合技术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剖腹术病例对照研究

【中图分类号】R730.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1-0057-02

近年来,妇科腹腔镜技术已成为妇科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越来越多的妇女更加重视子宫的生理功能及器官的完整性,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已成为有效的手术方法。回顾分析3年来本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病例,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效果,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7月-2012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患者求保留子宫,行子宫肌瘤挖除手术,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子宫彩超检查,了解子宫肌瘤的部位及数目,常规行宫颈细胞学检查,经相关检查排除恶性可能,所有患者无手术禁忌,能耐受手术。将80例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研究组(40例)行腹腔镜手术,年龄24~48(平均35)岁,肌瘤直径3~20cm,单发30例,多发10例,带蒂浆膜下肌瘤6例,肌壁及浆膜下肌瘤26例,阔韧带肌瘤4例,宫颈肌瘤4例,既往有腹部手术史8例。对照组(40例)为开腹手术,年龄30~50(平均36)岁,肌瘤直径2~16cm,单发24例,多发16例,带蒂浆膜下肌瘤8例,肌壁及浆膜下肌瘤26例,阔韧带肌瘤3例,宫颈肌瘤3例,既往有腹部手术史12例。2组年龄、子宫肌瘤类型及大小、腹部手术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1.2手术方法腹腔镜手术在全麻气管插管下完成,术中持续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取脐轮下切口10mm,左右下腹10mm,5mm,5mm三个切口,送入相应器械。腹腔镜下探查子宫肌瘤形态,宫体注射垂体后叶素12U,若带蒂浆膜下子宫肌瘤,用双极电凝钳电凝肌瘤蒂部,阻断蒂部营养血管,单极电勾切除肌瘤,创面若无出血可不必缝合,若有出血以1-0人工可吸收合成线8字缝合子宫肌层及浆膜层;若肌壁及浆膜下子宫肌瘤,单极电勾在肌瘤突起处纵行或横行切开浆膜层及肌层,深达瘤腔,肌瘤抓钳钳夹瘤体向外牵拉旋转剥离,若瘤腔深,1-0人工可吸收合成线8字缝合瘤腔关闭瘤腔,1-0人工可吸收合成线褥式缝合全层;若阔韧带肌瘤,先辩认输尿管走形,肌瘤与输尿管、膀胱、子宫周围器官解剖关系,将垂体后叶素12U注射入肌瘤包膜下,于阔韧带前叶或后叶突出处切开阔韧带,暴露瘤核后,肌瘤抓钳钳夹瘤体向外钝性剥离,肌瘤蒂部用双极电凝钳电凝后切除,1-0人工可吸收合成线关闭瘤腔;宫颈肌瘤用单极电勾切开包膜,分离瘤核与包膜间组织,大抓钳钳夹瘤核后牵出肌瘤,残腔比较深,缝合时需将底部组织缝合,防止出血,注意不要损伤输尿管。开腹手术,传统子宫肌瘤挖除术后,1-0人工可吸收合成线褥式缝合剥离创面。2组患者术后常规检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种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1.4随访分别随访时间为10~24个月,观察2组患者术后月经恢复时间、术后子宫肌瘤复发、宫内及宫外妊娠率。

1.5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的比较8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2组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感染。研究组手术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术中8例盆腔粘连行盆腔粘连松解术,3例因术前诊断多发子宫肌瘤,术中微小肌瘤因发现困难无法挖除,3例子宫肌瘤合并卵巢囊肿行卵巢囊肿剥除术,1例患者术后病理提示子宫肌瘤轻度恶性病变,再次腹腔镜下行子宫全切除术,开腹手术组6例盆腔粘连行粘连分离术,2例子宫肌瘤合并卵巢囊肿行卵巢囊肿剥除术。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出血、术后体温、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2.22组随访结果2组患者术后随访10~24个月,2组术后月经均在30~40天恢复,术后24月复查B超子宫回声均匀,单发子宫肌瘤均无复发,多发小肌瘤术中发现困难未挖除的,术后复查B超仍存在未增大。研究组远期随访24个月宫内妊娠3例,其中2例行人工流产术,1例足月剖宫产分娩,无宫外妊娠。对照组远期随访24个月宫内妊娠1例,行人工流产术,宫外妊娠1例,行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切除术。2组宫内及宫外妊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的特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手术难度较大,特别要具有娴熟的腹腔镜手术操作与缝合技术,对于不同肌瘤腹腔镜下有不同处理,带蒂子宫肌瘤双极电刀电凝蒂部阻断血流后切除,创面无出血可不缝合;肌壁间肌瘤瘤腔较深需缝合瘤腔,再缝合浆肌层,以防止术后血肿形成,也避免造成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1]。阔韧带肌瘤,术中一定要分清输尿管走向,在挖除肌瘤时紧贴肌瘤分离周围组织,肌瘤挖除后若出血避免盲目电凝止血,辩清出血点后电凝或缝合止血,瘤腔可不缝合;宫颈肌瘤由于解剖关系复杂,挖除时注意不要损伤膀胱及输尿管,要缝合残腔底部,防止出血[2]。

3.2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并发症的防治正确分离解剖层次,合理使用子宫收缩剂,娴熟的腹腔镜手术操作与缝合技术,术后预防使用抗生素。术前尽可能B超检查明确肌瘤大小、数目、位置,术中尽量全部挖除,减少术后复发机会;一些微小子宫肌瘤,患者坚决要求保留子宫的,术前做好知情同意,告之术后复发机率。直径超过10cm的肌瘤镜下操作困难,需要熟练的腹腔镜下缝合技术,减少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浆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后一般三个月即可妊娠,如肌瘤较大,位置较深,术后1~2年再妊娠[3],分娩时采取剖宫产可避免子宫破裂。

3.3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重视子宫的生理功能及器官的完整性,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挖除子宫肌瘤均为有效的手术方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具有创伤少、恢复快、平均住院时间减少的优点,但娴熟的腹腔镜手术操作与缝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手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光仪主编.实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7-249.

[2]郎景和.新世纪的妇科腹腔镜手术(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1):642-643.

[3]李光仪主编.实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