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探索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探索学习

范霄鹏

范霄鹏(大名县旧治乡小学河北大名056900)

1.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学习

马克思曾作出“劳动创造人类”的精辟论断。确实,原始人类在不断的动手劳作中,在解决各种问题的实际操作中创造了人类文明。在现代教育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不失为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意义。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学习,学生就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并表现出惊人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我教《小小的船》这节课时,趁着学生情趣正浓,就让他们拿出彩笔和白纸,动手画一画“美丽的夜空”。结果,学生的兴致可高了,他们都歪着头专心致志地描绘着自己了解的、想象中的夜空:湛蓝湛蓝的夜空中镶嵌着一颗颗金灿灿的星星,弯弯的月儿像小船、像镰刀、像眉毛、像圆盘……小小宇航员乘坐着飞船与月亮并行。学生充分发挥了惊人的想象力,用自己的巧手描绘出一幕幕美丽的夜空。

又如我结合语文课的内容组织学生动手制作风车时,就鼓励他们看谁能做出和别人不一样的风车。于是,每个学生都拿出准备好的剪子、彩纸、胶水、木棍、图钉等必需品动起手来。我允许他们下座位试着玩。十多分钟后,一个个不同式样的小风车在学生的巧手中做成了:有像车轮的、有像荷花瓣的、有的则像一根小木棍两端飘着两面小彩旗……来到操场上,一只只形态各异的小风车转起来了,学生们笑起来了,我的心里也甜丝丝的。回到教室,我再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怎么玩的、和别人有何不同?结果,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表述出来。我还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创设声形并茂的动画和五彩缤纷的场景等来配合学生的动手操作,让课堂充满童真童趣,使学生的智慧和才华得到充分展示。

2.在搜集和交流信息过程中探索学习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性质。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做到两者的统一呢?我认为,既要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又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也就是说在使学生逐渐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也要让他们受到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的熏陶。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谈到对语文课程的认识时强调:“一定要改变对语文学科的陈旧看法,认为语文只是读读、写写等技术性、技巧性的小事,与现代人的培养无足轻重。殊不知语言、思想、情感同时发生,语言这个交际工具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还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对语文学科的完整性千万不能阉割。”

搜集材料、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情感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让学生在搜集和交流信息过程中探索学习,有利于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很好地统一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们教师可以从一年级开始在教学中通过搜集和交流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在班上开展每日新闻交流活动,即利用早晨上课前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采集到的一条新闻,并且每天请一位同学上讲台讲述自己了解到的一条新闻。这就促使学生必须通过观察、看电视、听广播、向家长询问等方式采集每天要闻,并经过自己的处理和选择后讲给其他同学听;当然,也要鼓励学生把学校发生的新鲜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学生在搜集和交流信息过程中,既培养了探索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又锻炼了搜集、处理、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教学最终目的。

3.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探索学习的情境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并通过这种资源为学生创设探索学习的情境,使之提高各种语文能力。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和充足的思考问题的空间,允许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当然也包括与教师所需要的答案有不完全相同的意见。这是提高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前提。教师对于学生有不完全符合自己设计意图的各种想法和做法,要做到不轻易否定,并能够敏感地抓住学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地讨论,在发扬教学民主氛围中鼓励畅所欲言,以保护其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品尝到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甜头。

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课程资源的机会。语文课程资源很多,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提供语文课程资源,可以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学校环境等提供语文课程资源,还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提供语文课程资源等等。学生接触了众多的语文课程资源,就可以通过自主地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从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和规律,以达到提高各种语文能力的目的。例如学校是学生的又一家园,他们深爱着学校的一草一木。课外活动时,我们教师可以把学生们带到操场边那一排葱葱郁郁的小松树前,让他们由远而近地细心观察,然后按自己的想象说一说小松树的样子。学生们认真地思索着、想象着、争论着。有的说“小松树像尖尖的绿色宝塔”;有的说“像大大的毛笔头”;有的说“这排小松树像排着整齐队伍的解放军”。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有独特见解地、创造性地相互交流描述着可爱的小松树,既体现了探索学习的精神,也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这正如“语文课标”中所指出的那样:“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课程改革是一项提高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庞大工程。如何进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我们作为国家试验区首批实验教师,深知自己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要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要信任、尊重、关怀每个学生,并为他们提供思考、发问、表现、创造以及尝试成功的各种机会。尤为重要的是,不能把主体的发展仅仅视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而是要把它看作课改的需要,看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惟有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