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烫熨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中药烫熨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

李晓华李洁蒋纯郑惠之黄梅

李晓华李洁蒋纯郑惠之黄梅(四川南充市中心医院637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烫熨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效果。方法132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在中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一般护理、膳食调护、情志护理、临证施护、中药烫熨;对照组在中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一般护理、膳食调护、情志护理、临证施护;观察其中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3%和8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烫熨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效果明显。

【关键词】中药烫熨脾胃虚寒胃脘痛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369-02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指上腹胃脘部经常发生的以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多由忧思郁怒,肝气犯胃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之气所致[1]。而脾胃虚寒证即脾胃阳气虚衰,失于温运,以腹胀,食少,脘腹冷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我科从2012年1月-2013年4月采用中药烫熨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通过对132例患者治疗效果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32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均为我科住院患者。选取标准:(1)年龄36—86岁,其中男性54例,女性78例;(2)选择胃脘冷痛、腹胀、纳差;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程3个月以上至10余年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n,x-±s)

组别n性别(男/女)年龄(岁)

对照组6024/3669.72±0.97

观察组7228/4470.65±0.92

1.2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

在中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药烫熨中脘穴、一般护理、膳食调护、情志护理、临证施护等,其中烫熨药物主要成分:延胡索、五灵脂、肉桂、吴茱萸、乌药、川芎、小茴香等,将药放入中药专用粉粹机将其粉碎,然后加入粗盐,药物与盐比例为1:1,放入专用加热容器内搅拌均匀,加适量水入药粉中翻炒至60-70℃,然后装入专用布袋,扎紧袋口,用毛巾包裹,置于胃脘部螺旋式烫熨,开始时温度较高,可隔衣烫熨,操作者烫熨速度宜轻快,布袋温度下降后,直接接触皮肤稍加用力进行匀速烫熨,温度下降至40℃以下将药袋热敷于疼痛部位。每日1次,每次约20分钟,2周为一疗程,每付中药可熨3天,根据症状加减。

1.2.2对照组

在中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一般护理、予膳食调护、情志护理、临证施护,2周为一疗程。

1.3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胃脘痛诊断、疗效评定标准》[2]。痊愈:症状全部消失,6个月至1年内不复发,相应的主项理化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或有好转。参考症状及体征恢复如常人;显效:主要症状消除,6个月至1年内不复发,相应的主项理化检查好转,参考症状、体征改善;好转:主要症状基本消除,6个月至1年内虽有发作,但疼痛减轻,持续时间缩短,相应主项理化检查改变不大;无效:主要症状无变化,相应的主项理化检查无改变。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疗效结果比较[n(×10-2)]

组别n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对照组6029(48.33)19(31.67)12(16.67)2(3.33)80.00

观察组7242(58.33)25(34.72)4(5.56)1(1.39)94.03①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3.1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因素体脾胃虚弱,或劳倦内伤,或久病不愈,延及脾胃,因此我们应重视对脾胃的护理,中医有脾胃为后天之本之说,脾胃强健了,疾病才容易治愈,身体才能恢复健康。护理上应注意保暖,适时休息,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戒除不良嗜好,顺应四时气候调养。饮食和汤药宜偏温热服,服药后宜进热稀粥,以助药力;饮食宜多进补中益气温胃之品,如桂圆、南瓜、大枣、莲子、桃仁等,也可用葱、姜、芥末、胡椒、大蒜做调料,有温胃散寒的作用。

3.2中药烫熨法属中医传统疗法之一,是将中药加热后在人体局部或一定穴位,适时来回移动或螺旋式烫熨,利用温热之力,将药性通过体表毛窍穴位透入经络、血脉,从而达到温经通络、活血行气、散寒止痛、袪瘀消肿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操作方法[3]。护理人员是否能正确掌握烫熨的方法,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和治疗效果,因此,我们护理人员除了要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外,还应运用望闻问切收集与病因、病位、病情有关的资料,确定其护理诊断,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措施,从而体现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的特点。

3.3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治疗宜温中健脾、疏肝理气。药熨方中:吴茱萸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呕逆吞酸之功效;延胡索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等功效;五灵脂有活血散瘀的功效;肉桂有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之功效;乌药有舒气,温中,散寒,止痛之功效;川芎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之功效;小茴香有开胃进食,理气散寒,有助阳道之功效。

4结论

本文结果显示中药烫熨治疗胃脘痛,方法简单易行,经济实惠,且无不良反应发生,标本兼治,中、老年患者很容易接受,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辉.中医辨证论治胃脘痛临床疗效分析.光明中医,2012,27(10):19—20.

[2].韩立.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胃泌酸功能关系分析.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539-540.

[3].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华中医药学学会发布.-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7重印.《药熨法》2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