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方法和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1

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方法和对策

黄桂英

黄桂英(武鸣县太平中心学校广西武鸣530100)

近几年来,学生普遍出现将数学作业放在最后完成,实在不会做就抄答案交上来,作业是没有质量的。对数学的学习没有兴趣,对数学学习的信念不坚定,容易的就学点,面对困难就退缩。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数学老师不断的反思、改进、探讨,终于发现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过于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谈谈我在这段时间是如何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方法和对策。

1.数学知识技能的生活化

数学知识技能训练“生活化”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如在七年级教学《正数和负数》第一节课时,我就安排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爱不爱学数学?为什么要学数学?数学能培养我们哪方面的能力?再告诉学生学好数学能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等后,又举例公安叔叔如何根据掌握的材料运用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能力把犯罪分子抓住,做生意如何运用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分析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从而盈利成为成功人士。把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提高到应用意识上来。此时,对数学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想要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

2.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的生活化

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尽量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在教学《有理数加法运算率》时,课前先告诉学生学习本节课能培养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再让学生带着这个目标学习这节课的知识。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从而又总结出“①凑整;②正数、负数分别结合;③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先加等的速算规律,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有意识的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的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正数和负数这节课中,善于用学生身边的事做例子,例如:如果规定身高为150厘米是标准的身高,那么,我们班同学谁的身高可以用正数来表示,谁的身高用负数来表示的呢?分别是多少?我们的身上还有什么是可以用正数、负数来表示的呢?在家里用的东西中你还发现哪也用到正数、负数来表示的?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纷纷说出家中所用的化肥、农药等上面的正数、负数,学生在说出表示的意思时,更是激发了他们的严谨性、发表自己看法的欲望性。象这样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并且适时告诉学生学习本节课培养了哪些能力。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