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停育的原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胚胎停育的原因分析

邵继红

邵继红(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中心医院河南舞阳462000)

【摘要】目的探讨胚胎停止发育(以下简称胎停育)的原因,以防胎停育的发生。方法采用询问病史和收集病历资料的方法,随机抽查正常人工流产600例和不明原因胎停育569例,从年龄分布、孕产史、内分泌、环境、免疫、精神刺激、血型及生存情况几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希望通过预防感染、产前检查、减少不良刺激等手段预防胚胎停育的发生。结论胚胎停育的原因很复杂,所以孕妇要从多方面加以注意,以提高胎儿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胚胎停育原因分析

胚胎停育是指妊娠早期因某种原因所致胚胎停止发育,B超检查表现为妊娠囊内胎芽或胎儿形态不整,无胎心搏动,或表现为枯萎卵[1]。近几年胚胎停育患者有增加趋势,其原因很多,有年龄、孕产史和血型、感染因素、遗传学因素、环境因素、内分泌因素、其他因素等。

1年龄和胎停育

25~30岁的年龄组胎停育发病率最高(48.03%)。此组年龄发病率高可能与正是生育高峰时期盼子心切有关。

2孕产史、血型和胎停育

孕产史主要了解妊娠次数,妊娠≥2次为多次妊娠。多次妊娠及O型血的母亲也是胎停育的因素: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往往需要二次以上抗原的接触,当机体二次以上接触抗原时,发生次发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速度快、抗体强,能通过胎盘与胎儿的红细胞结合,导致溶血。胎儿的血循环于受精后3周末建立[2]。O型血的孕妇,只要配偶的血型为A型、B型或AB型,胎儿的血型就有75%的可能不是O型,这些与母体不同血型的胚胎,部分不能“入乡随俗”,红细胞A或B或AB抗原可导致母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进入胎儿血循环,使胎儿红细胞被破坏。

3感染因素和胎停育

3.1生殖道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与胚胎停育有密切的关系下生殖道的UU和MH感染后,侵犯宫颈和宫腔引起炎症反应,致使宫腔感染、绒毛感染,最终导致胚胎发育停止。而大量的以巨噬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子宫内膜,巨噬细胞分泌大量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素F2α,对子宫内膜有直接的毒性作用,损害胎儿的生长,胚胎停止发育而流产。

3.2妊娠的早期受流感病毒感染易出现胚胎停育的不良结局。妊娠1-3月的胚胎正值发育的敏感期,器官正在迅速分化,最易受到致畸因子的干扰。致畸因子把胚胎全部或大部分杀死而引起胚胎早期死亡。

3.3人巨细胞病毒(HCMV)、弓形虫感染、风疹感染与胚胎停育HCMV、弓形虫和风疹感染是宫内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原发和继发感染均可导致胎儿宫内感染,在妊娠的不同阶段母体均能把病毒传播给胎儿,最终导致流产、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

4遗传学因素与胚胎停育

染色体异常是发生胚胎停育的常见病因,其中核型异常的发生率高达50%-60%,在反复流产的夫妇中染色体异常率比一般人群高10倍左右,染色体异常是胚胎停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染色体平衡易位是引起自然流产的主要遗传因素,平衡易位携带患者基因在整体上保持数量的平衡,能行使正常的功能,因此患者的表型和智力一般都正常。但具有平衡易位的携带者与正常人婚配后生育的子女中,可能得到一条衍生的异常染色体,导致易位片段的增多或者减少,并且产生相应的遗传学效应,而发生胚胎停育、反复流产、畸形胎儿等临床表现。

5环境因素与胚胎停育

新装修的家庭、一些商城或地下商城,空气流动差,弥漫着家具、轮胎、油漆、皮革的味道,使机体物理化学因素长期处于慢性缺氧状态和有毒有害物质中,结果导致胚胎损伤甚至丢失。

6内分泌因素与胚胎停育

6.1泌乳素(PRL)与胚胎停育血清PRL为垂体前、叶分泌多肽激素若垂体功能异常或有占位性病变,则发生高PRL血症,抑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引起卵泡发育及排卵障碍,干扰受精和胚胎发育,导致不孕或胚胎停育。

6.2孕酮(P)与胚胎停育正常妊娠中,随受精卵的发育,绒毛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黄体功能进一步提高。黄体功能不全时,P分泌受影响,则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

7其他因素与胚胎停育

此外,抗心磷脂抗体、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等免疫因素,电磁辐射暴露,孕妇营养状况等因素,均可引起胚胎停育。

综上分析,引起胚胎停育的原因很复杂,,建议广大育龄妇女要有计划的怀孕,为防止多次妊娠使孕妇血液中的抗体愈来愈高而引起血型不合,就不应该多次作人工流产。避免大龄妊娠。改变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合理营养,规律生活,少接触宠物。保持心理健康,减轻精神压力。避免接触生活、职业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做好孕前检查,积极治疗慢性病和传染病,对各种病毒感染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对于出现胚胎停育的女性,不要急于再次怀孕,要到医院做详细检查,查明原因,针对病因治疗,根据治疗情况再考虑是否妊娠。大力开展优生优育的科学指导工作,做好产前诊断,避免不必要的保胎、避免畸形儿的出生,对提高人口素质和节约医疗资源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苏应宽,徐增祥,江森.实用产科学[M].第2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72.

[2]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