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对脑中风瘫痪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对脑中风瘫痪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秦文西

秦文西

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34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对脑中风瘫痪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诊治的脑中风瘫痪患者中选取110例作研究对象,均实施护理干预:将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者设为对照组(n=55),将采取中医结合康复护理方案者设为研究组(n=55),就2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理后6个月,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均提高(t=51.914、25.087,均P=0.000),其中研究组高于对照组(t=26.903,P=0.000)。结论: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对恢复脑中风瘫痪患者运动功能有正性作用,值得借鉴。

【关键词】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常规护理;脑中风瘫痪;运动功能

脑中风即脑卒中,是一种脑血管常见病,近几年来因医疗水平上升,脑中风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挽救成功后普遍存在瘫痪后遗症,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对此,有必要实施优质、科学的康复护理干预,恢复瘫痪病人的肢体功能,从而提高其自我照顾能力与生存质量。中医结合康复护理是一项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干预,且吸收了康复护理操作的优点,其康复护理效果确切,但缺乏临床数据支持[1]。为此,笔者开展本次分组对照试验,以运动功能为着眼点,对一组脑中风瘫痪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纳入脑中风瘫痪患者110例,纳入时间是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均5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案:男35例,女20例;年龄为39~78岁,平均年龄为(46.98±3.94)岁;偏瘫位置:左侧偏瘫33例,右侧偏瘫20例,双侧偏瘫2例;研究组患者采取中西结合康复护理方案:男34例,女21例;年龄为39~77岁,平均年龄为(46.91±3.36)岁;偏瘫位置:左侧偏瘫30例,右侧偏瘫21例,双侧偏瘫4例;2组患者除护理方案不同外,偏瘫位置、年龄等病历资料有同质性(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头部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脑梗死;②患者存在明显肢体功能障碍;③临床数据完整;

(2)排除标准:①因骨折等其他原因存在肢体功能障碍;②合并明显意识障碍;③存在脑干出血、心力衰竭、肺心病等病症。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即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银杏叶片等药物,并按神经内科护理常规提供活动指导、知识宣教、随机情绪疏导、饮食指导等;

研究组:采取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即选取神经内科医师、高年资护理人员、中医师、康复医师等,组成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小组,制定康复目标与康复护理计划,总结护理内容如下:

(1)中医护理:①康复按摩。上肢取曲池穴、合谷穴、手三里穴等穴位,下肢取阳陵泉穴、足三里穴、血海穴、承山穴、委中穴、太溪穴、昆仑穴等,从肢体远端开始按摩,直至近端;②针灸治疗。主穴选择人中穴、三阴交穴、内关穴,辅助穴位选择委中穴、尺泽穴、极泉穴等,配穴则随症加减;③情志护理。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悲观等情绪,特别是病情严重、缺乏信心者,应为患者、家属解释康复训练的作用以及重要性,并积极实施心理疏导,帮助其重建乐观、自信的态度,疗程是1个月。

(2)康复训练:从良肢位摆放开始,指导并辅助患者逐渐开始关节被动训练、翻身训练以及坐位平衡训练,能顺利完成起坐训练后,可进行移动训练、日常生活训练(包括吃饭、穿脱衣服、刷牙、如厕等),期间穿插吞咽功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循序渐进原则,增加训练难度、内容。

1.4观察指标

参考Fugl-Meyer评定量表[2],评估患者护理前、护理后6个月的肢体运动功能。该量表包括上肢(上肢反射活动、III伸肌共同运动、VII腕稳定性等,共33项,各项最高分是2分,共66分),下肢(髋部IV分离运动、作为V正常反射、仰卧位VI协调等,共17项,各项最高2分,共34分)两部分,总分是100分,表示无运动功能障碍,而伴随评分下降,表示其运动功能障碍加重。

1.5统计学方法

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统计学差异表示为P<0.05:运动功能评分(均数±标准差)行t检验。

2.结果

护理后6个月,2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均提高,与护理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详见表1.

3.讨论

对于脑中风后瘫痪病人,医务人员的主要干预措施为“护理”,但常规护理模式已经证明存在弊端,有必要实施专业的康复护理[3~4]。中医护理作为中医学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卒中患者康复方面也有一定作用[5]。因此,笔者提议采取中医结合康复护理方案,以提高护理质量,但是否优于常规护理方案,优越性何在?有待进一步证明。

鉴于上,笔者在本课题研究中引入了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干预,在建立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小组的前提下,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内容划分为中医护理、康复训练两部分:前者包括按摩、针灸、情志护理,不但能调节患者脏腑功能,还可改善病人情志;后者为系统化康复护理方案,可重塑神经系统,重建皮层功能,促使突触重生,抑制异常运动模式,而建立正常运动模式。结果提示:研究组护理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直观体现了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对脑中风瘫痪患者运动功能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杨琼,王普清.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对脑中风瘫痪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7):934-937.

[2]陈红霞,杨志敬,郭友华,等.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4):395-398.

[3]梁带香.健康信念理论结合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8):553-555.

[4]裴晋云,陈红霞.疏肝解郁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3):381-385.

[5]梁秀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用于中风患者的效果及对其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