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教员师德建设的再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军校教员师德建设的再思考

刘亚飞

刘亚飞二炮兵工程大学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66071

摘要培养具有教员良好师德的教员,是军校教员队伍建设的首要目标,本为论述了数的的内容,并对师德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军校教员师德师德建设

新时期世界军事变革风起云涌,各军事大国在作战思想、指挥体系、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进行着这样那样的探索,力图在国际竞争中占领占率制高点。我国军校担负着为我国国防事业培养合格军事人才的重要使命,如何培养复合型、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军事人才,一直是军队院校面向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十分紧迫的战略课题。因此,作为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基地——军校就成为推进新时期军队建设的重要力量,而军校教员的自身素质直接决定着军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在总的来说,教员的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技能素质,称为“师能”,另一方面是思想道德素质,称为“师德”。

一、师德的主要内容

所谓“师德”,是教员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全社会对教师的殷切期望和要求,二是教师自身把这些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前者是“师德规范”后者是“师德修养”。师德规范是教员在教学工作中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教员与学员、个体与集体等相互关系的准则,是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普遍规律的反映,是社会外部环境对教员道德行为的基本要求的概括。

1、奉献精神是师德的核心内容

军校教育是军队和社会建设的基础性事业,是为了军队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因此,这就决定了教育劳动价值的视线具有滞后性。教育工作的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教员要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特别是在当前,我军对复合型军事人才需求更加紧迫的关键时期,军队院校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创造性和艰巨性都要求教员在工作中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这种付出与所得的回报往往难以相符,这就需要教员具有重大义、顾大体、识大体的精神。不计眼前名利得失,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做到淡泊名利,乐于奉献,把《军人核心价值观》中“献身使命”的要求贯彻到整个教育事业中。要具有对军事教育工作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努力践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现身所倡导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

2、育人精神是师德的根本目的

教员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员的责任是把反映当代先进生产力水平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我军一贯的政治要求和政治信念传授给学员。以上两了内容,反映在教学活动中,就要求教员要自觉地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既传授专业文化知识,又进行军人思想品德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员高尚的情操和爱国主义热忱。因此在教学和生活中教员必须做到以身作则,具备优秀的业务素质,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专业技能,合格的政治素养,具备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军事素养,同时,还要具备献身国防和军校教育事业的理想,以高尚的道德为学员做表率,以健全的人格做学员的示范,以优秀的品格感染、激励学员。做到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德,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3、学习精神是师德的外在要求

当今时代科技日新月异,新技术、新知识,各个专业领域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也层出不穷,而在军事领域,新的战术思想、作战模式和新的军事科技的发展同样是一日千里。作为军校教员,如果不能坚持学习,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就难以赶上时代的发展,难以面对新军事变革的要求,也就不能培养出合格的面向新时代的军事后备人才,就会被时代淘汰,难以胜任军校教员这一职业要求。因此,教员要下苦功夫学习,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锤炼优秀的授课能力,以及与教书育人相关的必备知识,如历史知识、法律知识、心理学知识等。教员不但要从书本中学习,更要从实践中学习,开阔视野,优惠知识结构,更新知识体系,提高综合素质,为新形势下做好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创新精神是师德的内在体现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型人才的摇篮。教员应该以培养适应当今新军事变革要求的新型军事人才为己任,在教学观、师生观、教学管理上全面革新,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条件。因此,广大教员必须树立起创新意识,加强创新实践,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以创新为重点的教育思想观念,将单纯的传播、讲授知识变为在继承的基础上推动创新,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

二、师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随着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的召开,如何进一步在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是一项关系到军事院校发展进步的重要课题。

一是在师德教育中注重方式创新。军校教员,尤其是年轻教员,知识层次高,对知识的领悟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很强,这就决定了在对教员进行师德教育时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创新,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的空泛说教并不能够去的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在师德教育中不断研究、分析、总结,选择新颖的教育方式来达成教育目标,如采取辩论会、座谈会、演讲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把师德教育的内容潜移默化地传递给教员,使教员在此过程中不断接受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伦理道德价值观。

二是把师德教育和日常思想教育结合。军队院校一向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官兵,使他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师德恰恰就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因此,师德教育可以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把师德变成日常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如:在科学发展观教育和《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融入师德教育的内容,使广大教员经常性地受到师德教育的熏陶,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把师德精神贯彻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去。

三是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环境对个体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增强教员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感,对形成教员的良好职业道德有着很大帮助。

四是加强教员个人修养。德性是一种个人内在的,在外界环境与内心体验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品性。离开教员的个人修养,师德教育就始终就始终停留在被动接受的层次。

五是完善师德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在对职工的激励研究中发现,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三到四倍。加强师德建设离不开有效的激励机制。这里所说的激励包括了精神激励和无知激励。在精神激励方面,要对师德优秀的教员进行表彰,宣传他们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用以激发和感染其他教员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促进师德教育。物质奖励方面,要对师德表现突出的教员在课时费、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参考文献

【1】石峰.论教师德性[J].教育探索,2007,(5).

【2】杨万义.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问题与解决路径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9).

【3】杨延光,周东翔,樊玮虹.对军校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几点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9).

【4】王治印.学校管理中师德建设的研究和探索[J].学校管理,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