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研究

曹雪莲

河源市源城区高塘小学广东河源517000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生命教育发展已经违背了之前的根基,逐渐脱离了生命的本质。为了让教育回归到生命的本质,适应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许多学者建议从小学道德教育开始提现生命教育,但目前由于教师、学校、教材等种种原因导致了小学道德教育出现了许多的弊端。因此,本文拟基于新课程重新去认识教育和学生两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吸收优秀的理论指导和相关的实践经验,开展具有实践意义的德育教育必须要让教材和生命教育活动有机结合。

关键词:生命教育;德育教育;学生;课程

前言:通过探讨生命教育下的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具体实践问题,实行的活动理念是以生命教育为根本,立足于学校的德育实践,开展小学具有生命的德育教育活动。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河源市小学的德育活动实践,分析河源市小学在教材,教学,学校等方面的现状,并希望能够建立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让生命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使中国的青少年能够认识并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从而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一、生命教育的概念与内涵

2012年5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堡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的《生命教育导师》中提出:“生命教育,就是直面生命和人的关于生死问题的教育”,它的目标和意义在于让人们能够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明白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能够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来获得自身心灵的和谐、生活的幸福、事业的成功,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生命教育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尊重、热爱生命并能够提高自身的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具体的来说,生命教育的目标是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小学生的道育教育应该以健康为主,因为小学生是未成年人,心理、身体和人格等方面都发育的不够建全。学校应该从生理、心理等方面来关心培养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能够尊重,热爱自己的生命,并从中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促进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其次,生命教育是学生在社会,自然的环境下自我认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力量来促进自身成长发展。生命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体现在对生命的理解、珍惜、关怀、尊重与欣赏中,因此生命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生命、自然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下追求自身的生命价值。

二、分析河源市小学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现状及原因

生命教育是小学德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对于河源市小学生来说,生命教育并没有体现在他们的德育教育中。下面通过对教材,教师及学校三个方面来分析本市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教材方面的误区

首先河源市小学品德教材的内容设置存在巨大误区。虽然在教材上已经做了变革,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教材的内容还是过于理想化,违背了现实要求,只告诉了学生要有积极良好的品德,却没有明确告诉学生消极不良的品德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这就会使学生在对未来事物认知的过程中产生冲突,这与他对未来产生的遐想不一致,从而在生活上产生巨大的反差。

因此,首生道德教育的立足点是要宣扬社会的美好和祖国的富强,但是对于日常生活中分发生的事,学生还是应该知道,并让他们能够分清理想与现实,在生活中能够应对理想与现实这种差距问题。其次河源市小学的教材内容过于政治化。在人教版一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就有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容八耻。对于一个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过早的接触国家政治文化违背了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最后教材的内容几乎没有生命教育,涉及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也非常的少,学生缺乏真正的关于生命生存的训练。

(二)教师方面的误区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扮演的是具有权威性的,品德高尚的重要角色,这个阶段的学生经常将老师所说的话作为自己的行动意识。但是任课教师在上课时还是援用诸多的问题:

首先,教师的授课方法非常单一陈旧,教材在近几年中虽然有所改革,但老师经常性的依赖于课本而忽略了其他的目前所涉及不到的内容。除此之外,个别教师的观念非常陈旧,依旧按照旧时的方法来授课,死板地让学生背口号,背政治知识点,背离了所推崇的贴近现实生活的理念。其次老师的态度不够端正,中国的教育体制让教师有了一切为考试而学的观念,老师为了应付考试而教育学生,对学生的品德教育重视不够。

(三)学校方面的误区

学校在课程上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首先品德课程的课余量较少,许多品德课程总是被其他的课程例如语文数学英语所占用,使学生在品德课上学习不到应该所学习到的思想与品德教育。其次,在品德课上缺少实际上的实践活动。学生在课堂上仅仅听老师对理论方面的指导,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将知识化为自己的。学校在这一方面也缺乏实践创新活动,课程单一,学生的知识面也只停留在课本表面。

三、对小学德育活动中施行生命教育的关于教学的建议

根据新课改编的要求,老师应该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将品德教育课程与生命教育的目标相结合,加强学生对于生命安全教育的意识,根据德育课程的具体情况而应有所侧重。

首先,要是将生命认知和生活能力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能够很好的处理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观念的日夜开放,资源的不断利用,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最后与之相对应的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意识,生命价值明确认识,与他人交往时相处的和睦意识,自我调节能力的提高意识。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主题活动中实行生命教育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韩伟娜.体验式德育在少先队主题活动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2]汤杰.小学少先队中队主题活动对队员思想品格影响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3]侯斌斌.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