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质量管理模式初探傅朝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质量管理模式初探傅朝成

傅朝成

身份证号码:51222319731128XXXX

摘要:水利工程是国家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它不仅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然而当前灌区的水利建设存在着许多隐患,制约了灌溉效益的发挥。虽然水利部门多方筹措资金对工程中的一些险段进行了加固改建处理,但问题仍未得到根本的解决。因此实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农田水利;质量管理;模式探究

一、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没有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就很难对工程施工形成刚性约束与科学指导,直接影响工程建设水平提升。如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就可能会造成工程建设达不到预期目标,造成人、财、物浪费,进度滞后,无法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水平提高目标的问题。同时,施工现场检查与巡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导致各项潜在问题并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处理,制约了工程质量的提升。

2、资金投入问题有待解决。资金投入会对工程建设与管理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目前由于各地区经济水平存在差异,导致部分地区很难达到预期资金筹措目标,致使工程不能正常顺利开展。同时,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监管,没有全部真正落实到工程当中,制约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

3、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灌溉效益锐减。由于没有渠系配套建筑物,造成跌水出口段渠道普遍冲坑、毁坏现象。鉴于上述多种原因,造成农渠过水断面过大,输水损失增加,延长了农作物的灌溉周期,影响了农作物的有效灌溉,造成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局面。其次,灌区农渠没有量水设施,公路桥及车桥破烂不堪,勉强过车,跌水设施简陋,无消力池,分水口闸门大多为农民自己临时用铁锹分水,部分跨沟渡管的墩基面临塌毁的危险。

4、工程配套差,灌溉技术落后。灌区控水、配水建筑物严重不足,田间配套工程差。目前仍采用大水漫灌、超灌等原始落后的灌溉方式,节水灌溉技术尚未得到很好推广。加上灌区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农作物得不到适时灌溉,农业产值一直低而不稳,经济长期得不到发展。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模式

1、加强水利工程建后运行管理

1.1推行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水行政部门与具体事业的关系,实行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推动水行政职能转变,要真正体现政府社会化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把制定水政策、完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用水公平、保障供水安全作为水行政部门职责的重要内容,把工作的重点放到法规制度建设、规划编制、政策制订、统筹协调和规范水事行为秩序上。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切实把水行政部门职能从重审批、重管事转变到重服务、重监管轨道上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建立公开、透明、高效的服务。

1.2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改革。在重点县建设中,各级水利、财政部门,特别是县级水利、财政部门要积极探索和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改革,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新建、改建或配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归农民用水户协会或村委会所有,农民用水户协会或村委会亦是管理主体。重点县建设要充分发挥受益区农民的主体作用,按照村内公益事业筹资筹劳“一事一议”的规定,遵循农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合理负担的原则,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

1.3严格农业用水价格。进一步规范水费计收和使用管理,加强末级渠系的管理,推行到农户的终端水价制度。进一步发挥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的作用,加强对供水收费的监督。水利工程水费为经营性收费,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启动后,由于固定资产的投入,灌区水价需重新核定,根据水利工程供水水费为经营性收费,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核定,打破适当计收、按亩收费常规,根据灌区实际情况,水价调整按逐步理顺、分步到位的原则进行改革,结合灌区经济发展速度和水价改革政策,逐步进行调整。

1.4积极推进小水改革。对小型水利工程,一是坚持政府扶持与群众自主兴办相结合的原则,政府通过规划指导、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手段,鼓励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参与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二是坚持维护农民用水权益与尊重用水者意愿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调动工程管理经营者的积极性。三是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实行“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明晰工程所有权,落实工程建设和管护责任。四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民主决策,积极稳妥的推进改革,按照先试点、后规范、再推广的程序,先易后难,逐步推行。

2、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带动水利发展。各地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地质以及水文资料等实况调查结果,充分论证,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设计。在进行工程项目建设时,要坚持走民生发展的路线,通过项目建设进行有效带动,确保从地域防洪抗洪能力角度入手,做好各项水资源配置工作,并将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要素考虑其中,实现农田水利全面发展。

3、拓展筹资渠道,提供资金方面保障。由于资金投入是工程建设的关键,因此各方需要做好资金筹措工作。首先,各地要加大对国家政策的研究力度,充分利用所出台的各项政策,并通过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申请更多的国家资金。其次,降低过度依赖国家资金,在申请国家专项资金的同时,对资金筹措进行拓展,确保可以从多渠道完成对资金的筹措,为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最后,加大宣传力度,明确认识到农田水利工程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明确其具有的价值与作用,进而主动参与到工程建设投资之中,保证工程资金来源多样性。各地应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激发群众的投资热情,保证工程建设的持续性。

4、完善监理单位管理,增强监督力度。针对监理单位以及工程监理所存在的各项问题,工程建设单位要加大对监理部门的监督力度,严格按照各项法律政策,依招标公告做好监理单位招标工作,科学筛选。同时,监理单位也要增强自身监督管理水平,按照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的要求,形成岗位制监理模式,通过对监理工作责任进行细化的方式,对责任落实效果进行保证。此外,要认真落实质量管理体制以及监理单位控制等方面机制完善工作,确保工程管理法律以及标准等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做好工程建设等级造册工作,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督办,且派专人进行重点监管,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5、落实各项责任,带动全员参与。在进行工程施工时,构建严谨的责任机制,相关部门要对工程施工参与各方权责进行详细划分,逐级落实。依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框架内开展各项工作,加强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提高。此外,带动全员参与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热情,认识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发挥出各作用与优势,扬长补短,以达到全员共同参与的目标,进而形成良好的工程建设与管理氛围,确保各环节工程施工都可以得到有效管理。管理人员要增强对工程各个环节施工的管理与监督力度,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

结束语

总之,农村工作应当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作为重点,不断探索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模式,寻求一条合适的工程建设、管理及维护模式。政府管理部门应当充分履行自身监管职能,加大质量监督力度,强化组织领导,从而有效控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推动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质量控制探讨[J].工程与建设,2017(26):184-186.

[2]于克斌.浅谈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与管理[J].中国水利,2017(21):413-414.

[3]周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项目管理措施浅析[J].科技视界,2018(1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