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优化困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3

新媒体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优化困境

刘艳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611756)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生命线,当代社会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新事物即新媒体。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理性思辨法和文献综述法进行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模式优化的困境,包括教育理念滞后、教育内容混乱和片面单调、教育方法单一和缺乏民主性并分析了模数优化难的原因以及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结合的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媒介素养

前言:

新媒体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对中学生产生了极大影响。中学生在频繁地使用新媒体,新媒体能够极大地引起中学生的注意。因此中学需要高度重视新媒体,将新媒体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1.新媒体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困境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教育者在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指引下,以实现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导向,由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构成的综合理论模型和实践范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分为传统模式和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育方式。与传统模式相比,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优化遇到了以下困境:

1.1教育理念滞后

“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和‘应当是什么’基本问题的根本性追问与回答,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范畴。”[1]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忽略人文性,“重教育,轻视自我教育”、“重管理育人,轻视服务育人”。换言之,教师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于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教育的水平,“教育学生,管好学生”只是一句口头禅。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学生通常被看成是待加工的“产品”,是被教育者试图加工成统一标准模型的“产品”。实践中,学生通常被教师按照一章一章地进行教授,个人的主体性被抑制,积极性得不到发挥。

1.2教育内容混乱和片面单调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是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要求,针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计划地传输给教育对象的观念、规范等信息。”[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混乱,有两种情况值得关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前后不一致。如教师在课堂上号召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而课下却念叨着背多分,苦干苦学。另一方面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与教育对象的思想状态和实际需要存在差距,针对性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片面单调表现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进行的是政治理论层面的教育,忽视道德情操,能力提升,思想品质等层面的教育。实践中,不同的中学生不同阶段的成才特点和需求被忽视是因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往往习惯于遵守统一标准化的教育规定。

1.3教育方法单一和缺乏民主性

教育方法单一是指虽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要比早期有了不少改进,但是仍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是习惯于采用传统的灌输,课堂说教等方式,不问条件,不问对象,不问艺术地进行灌输,把知识讲解变为教师旁白,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教育者经常采用“你听我说,你写我念”的方法进行授课正体现了教育方法缺乏民主性。在这种方法下,重视教育者的主导型,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却被抑制。

2.新媒体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原因

2.1教育本质异化导致教育理念滞后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主要回答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6]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理应是培养人的活动,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也应成为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导。然而,实践中,我国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分注重对知识、经验和技能的传授,从而在人才的培养中出现重知识,轻价值,重技能,轻信仰等倾向。人们忽略了教育的育人本质,更加关心教育实际上能为他们带来什么。随着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知异化,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沦为对学生进行统一标准加工的工具,片面强调教育好,管理好学生,忽视了教育的个体价值,是导致教育理念滞后的重要原因。显然,在这种教育本质的认知异化下,教育模式中的构成内容之教育理念滞后,教育模式优化难。

2.2教育与现实需求脱节导致内容片面和混乱

教育与现实需求脱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当前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主要体现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解决社会发展对中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没能全方位把握社会发展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没能及时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富有时代性。另一方面,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相脱节,德、智、体、美四个板块的简单相加成中学学科系统,造车了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各行其道的现象。最后,思想政治教育与品德教育相脱节。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以道德知识的传授为主,强调道德知识教育作为主要内容,这极易使教育流于形式,或者沦为对至善的狂热追求,从而理想信念教育、真正的品德教育不断流失,这种教育与现实需求脱节的现象容易导致片面单调和混乱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状况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状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困难,进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优化也遭遇困境。

2.3功利化思想的影响导致教育方法单一和缺乏民主性

“‘功利化’是一个与公益化相对应的概念,通常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观念上奉行利益至上、利润至上、金钱至上,以形态上选择无利无钱则不为,反应在行为上就是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损人利己。”[7]中国在教育改革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功利化思想在校园内蔓延。在今天的中国教育界,金钱的魔力是越来越大,以至于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都在谈论着钱,明则各种收费,暗则各种收礼。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中学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考虑地是采用什么方法能够降低成本,不是考虑采用什么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升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是最能节省开支的,因此大多中学采取灌输式教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单一和缺乏民主性的问题。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优化势在必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状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进行模式优化的过程中遭遇困难。

3.新媒体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摆脱困境的对策

3.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教育

要摆脱教育本质认知异化进而摆脱教育理念滞后的现象,需要有科学、严格、系统的关于教育本质的教育。中学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在深入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认识的基础上制定全面系统、科学合理的培训与教育。

思想政治本质教育主要涵盖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维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维度包括本体维度,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实践活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维度包括认识维度,也就是人们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探索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维度包括价值维度,也就是人类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认识虽然难以达到与事物实在本质一对一的认识,但是这一认识对人自身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学要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维度教育。这样才能让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者观念上真正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把教育对象视为真正的“人”,尊重教育对象的积极性,让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实际上积极使用新媒体让教育对象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优化。

3.2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对实践也具有重要作用,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理论与实际相互作用的原则启示我们在进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一方面要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因此必须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放松。另一方面,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提高自己对社会变化的敏感度,要能够抓住舆论动态,在进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向学生解释同所传授的理论相矛盾的观点,使正确观点越辩越明,同时教育者还要根据社会的变化对品德教育加以思考,向学生传递科学合理的道德观,让学生明白所有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只有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使教育与实际需求不脱节。教育与实际需求不脱节,能使教育内容丰富和充实。教育内容作为教育模式的内容构成之一,教育内容丰富充实有利于推动教育模式优化,推动教育者使用新媒体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3.3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有机结合是纠正教育功利化的最佳途径

“工具理性就是通过实践的途径确认工具(手段)的有用性从而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价值理性体现一个人对价值问题的思考,涉及到人们对某些事物或行为所赋予的价值含义、观念的追求。”[11]工具理性是价值理性的现实支撑,价值理性为工具理性提供精神动力。要改变目前教育界存在的功利化现象,需要做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结合,改变对教育价值的认识,重新审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在实践方面,我们要纠正过分重视课程的实用性的做法,加强对学生素质提升的关注,尤其要进行真正的品德教育。要转变过去单一的,“你听我说,你写我念”的灌输方法,代之以灵活多样,服务性、教育性、趣味性一体的教育方法。要改变以学生成绩论学生优劣的做法,关注学生的优点与品质。总之,要改变过去只重视工具理性的做法,突出价值理性的建构。随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有机结合,相信教育功利化现象有所缓解,教育者能不再只是看重经济利益,能够思考何种方法才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而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使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丰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存在模式优化的困境,但是可以通过研究模式优化难的原因进而提出模式优化的对策。

参考文献

[1]钟启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12:12-16.

[2]郑敬斌,王立仁.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系统构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14-17.

[3]李俊奎,王升臻.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的再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26-28.

[4]杨楠.大学生“功利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2:8.

[5]张兴峰.教育功利化现象审视:工具理性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26-28.

[6]杨楠.大学生“功利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2:8.

[7]夏慧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7:13-14.

[8]杨莞捷.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服务需求及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