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护理干预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

唐雪梅

(南充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接受介入治疗的42例冠状动脉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与护理干预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临床护理依从性。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诊;冠状动脉;心理状态

【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nursinginterventionforemergencycoronaryinterventionpatientspsychologicalstatus.Methods:retrospectiveanalysisinJanuary2015toJanuary2016inourhospitalduringtheperiodofemergencyinterventiontherapyclinicaldataof42patientswithcoronaryartery,itwererandomlypidedinto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21patientsineachgroup.Controlgroupwithroutinenursingcare,observationgrouppatientsgivecorrespondingnursingintervention,observetwogroupsofpatientspsychologicalstate.Results:nursingbeforethetwogroupsofpatientswithanxiety(SAS)score,depression(SDS)scoreandcomparedafterthenursingintervention,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ObservationgroupafterinterventioninpatientswithSASscoresandSDSsco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Patientcaresatisfactionobservationgroupwasobviouslyhigherthanthatof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emergencycoronaryarteryinterventiontreatmentgiventargetednursingintervention,thepatientcanobviouslyimprovepatientspsychologicalstatus,improvetheclinicalnursingcompliance.

Keywords:nursingintervention;Emergency;Coronaryartery;Stateofmind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快速明确病变血管的位置、性质以及病变程度,在心肌严重缺血坏死之前是闭塞血管再通畅,恢复缺血心肌供血,及时抢救频死的心肌或最大化的减小梗死面积,因此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是临床治疗的最有效手段[1]。该方法对患者创伤小、安全性大、成功率高,容易被患者和家属接受。但是部分患者对该治疗方法认识不清,容易产生恐惧、担心、焦虑等不良心理,增加了治疗的难度,甚至会诱发心律失常、低血压、心绞痛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此外,由于急诊冠状动脉患者发病机,症状中,患者容易产生恐慌心理。本文作者结合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接受介入治疗的42例冠状动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护理干预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接受介入治疗的42例冠状动脉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患者。对照组21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3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60.241.72)岁;合并高血压32例,糖尿病20例。观察组21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4例;年龄43-73岁,平均年龄(62.521.83)岁;合并高血压30例,糖尿病1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术前宣教

术前告知患者疾病治疗相关知识,使其明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过程、意义、重要性以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手术成功案例,增加患者的治疗自信心。同时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及时给予疏导,消除患者术前的恐惧、担心等不良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从而提高患者的积极配合度。在术前备皮过程中,与患者直接接触,了解患者的需要,及时给予解决,并鼓励患者倾诉,发现患者存在不良的认知,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使其情绪保持稳定,增加适应能力。

1.2.2心理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情绪变化,如果表现出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理,及时给予疏导,告知手术治疗成功,消除患者的担心心理。同时告知患者术后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性,从而使患者做到身心放松,保持愉快的心情。此外,告知患者手术对其创伤很小,恢复较快,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并指导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针对个体差异给予个别指导。

1.2.3音乐及运动疗法

护理人员依据患者的心态、爱好为患者播放合适的音乐,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有氧活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进一步保证临床预后效果。定期随访患者的心理,针对性的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安慰和专业知识的健康教育。

1.3评定标准

采用焦虑(SAS)、抑郁量表(SDS)评定患者的情绪,SAS≥50分为焦虑情绪状态,SDS≥53分为抑郁状态,总分越高,焦虑、抑郁越严重[3]。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临床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与护理干预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由于心理应激反应,容易表现出焦虑、抑郁、担心、紧张等不良情绪,而高度的应激反应会造成病人心理障碍,进而导致机体整体调节功能降低、抗病能力下降,增加临床插管困难,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加之急诊介入治疗手术准备时间短,患者对手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并且也会表现出高水平的心理变化[4]。因此,临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注重对患者心理状况的护理,从而改善患者术前的不良情绪,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随着临床医学模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患者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临床护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5]。因此,如何有效降低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不良心理发生率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有效地护理干预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增加患者治疗自信心,保持身心放松,积极配合临床手术治疗。

本文以上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并且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实施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改善患者心理应激反应,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同时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效解决的患者的需求,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且护理干预给予患者支持和关心,增加了患者的治疗信心,从而建立积极乐观的心理应对能力,体现了护理干预对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病人心理状态的积极影响。

参开文献

[1]侯岩芳,姚恒臣,李晓雯,等.心理干预对介入治疗心脏病病人心理状态的影

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19(1):12

[2]李红,张丽丽,张昱,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南方护理学报,2014,11(12):13-14.

[3]李建美,卢竞前,杨蓓,等.心理干预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焦虑、抑郁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4:213-214.

[4]佟翠娟;魏民;朱艳辉,等.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抑郁症状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2,10(20):483-484.

[5]张亚哲,赵耕源,张书刚.心理干预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13,6(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