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技术在骨创伤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损伤控制技术在骨创伤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

杨猛张率功朱法豪刘志杨锡明

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77500

摘要:目的:观察损伤控制技术在治疗骨创伤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骨创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3例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常规骨科创伤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40%,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创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损伤控制技术;骨创伤;临床疗效

根据有关研究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的骨创伤患者数量逐年上升,造成骨创伤的因素多种多样,患者对医院的骨创伤医疗质量需求也越来越高[1]。随着骨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损伤控制技术在骨创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越加深入和广泛,有研究显示,损伤控制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伤口的出血、污染情况,还可以通过分析患者的生理条件预估病情从而为患者选择一个合理的手术时机,有效降低死亡率[2-3]。为了更好地治疗骨创伤患者,提高治愈率,本院在对骨创伤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尝试采用损伤控制技术进行治疗,成效显著,现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骨创伤患者86例,交通事故42例,压砸事故30例,高处坠落事故11例,切割伤3例;一骨多处骨折患者58例,一肢多发骨折28例;24例患者出现体温下降症状,22例患者出现代谢中毒。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3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为19-46岁,平均年龄为(35.87±6.23)岁;对照组43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3例,年龄为20-52岁,平均年龄为(34.56±5.78)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入院时出现昏迷症状。②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行常规传统创伤手术。

1.2.2观察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技术。①外固定支架良好的患者:进行抗酸处理及复苏治疗,针对性地对患者的伤口出血情况进行及时有效控制。②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急性清创。③肢体损毁情况严重的患者:进行截肢治疗。所有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及时转入ICU进行全面复苏治疗,针对患者不同的生理条件做针对性的处理,待到患者的身体机能和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水平后再确定最终的治疗类型及具体方法。

1.3观察指标治愈—患者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可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显效—患者基本恢复,可基本进行或大致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有并发症出现但不影响正常生活;无效—患者不能恢复日常生活,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总有效率=(治愈+显效)/43×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结果采用χ2值检验。以p<0.05表示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40%,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我国的骨创伤患者数量逐年上升,若不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控制,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增加病死率。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传统骨科创伤手术越来越显露出手术创伤面积大、过程繁琐复杂、代谢性中毒概率高等一系列缺点,不利于患者的治疗,而损伤控制技术则因其特有的快速有效控制病情的优点而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骨创伤患者的治疗中[4]。本研究旨在验证损伤控制技术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高效的治疗,研究结果如下:

根据本院本次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40%,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创伤患者的受创部位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暴力冲击,导致患者出现出血、疼痛、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因此快速的伤口愈合成为治疗骨创伤患者的最佳理想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疗效[5]。损伤控制技术通过有效地临时性固定骨折,达到手术创伤面积小、手术过程简单的目的,具有快速有效的特点,在及时控制患者的病情后为患者的后续手术治疗提供有效地保障,可以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及其他生物学应激情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6]。

综上所述,在骨创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蔡贤华,刘曦明,谭宗奎等.骨创伤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损伤严重度预警参数探讨[J].创伤外科杂志,2015,(1):17-19.

[2]杨益红.损伤控制技术在骨创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A2):125,127.

[3]宋建华,周煜虎,常宝生等.损伤控制技术在并发骨折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6):2271-2272.

[4]邓兵,鞠建.损伤控制技术应用于骨创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5):930-931.

[5]程永涛,唐眏利,袁生华等.急诊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应用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11):1167-1170.

[6]王明远.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7):244-245.

作者简介:杨猛.男.医师,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骨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