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意境表现手法及特征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意境表现手法及特征浅析

蒋蕾

(邵阳县第一中学,湖南邵阳422100)

摘要: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情感的良好交融,可以让读者在进行文学作品阅读时进入到一个想象空间中,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诗人、词人及文学家都特别注重意境的应用,其可以获取一种十分独特的表达效果。因此,下面就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表现手法及特征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意境;表现手法;特征

前言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意境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理论,是作家们用于情感抒发的重要方式及艺术形态。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特别看重作品中的意境美,以期通过意境来带给作者本人及他人情感上的满足感。在实际中,意境不仅仅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实现主客观思想融合的良好方式,这对于当代文学作品的创作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1.意境的相关概述

意境为一种审美境界,是在文艺作品或是自然景物中流露出来的一种情调。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主观情感能很好的融入到意境中来,进而可以让读者将心中所想同眼前事物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让二者相得益彰,最终有效的表达诗人情感,形成良好意境。意境没有固定概念,其主要是作者在文学作品创作中,采取适宜的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情感很好的融入到作品中,从而增强作品的生命力。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体系中,相对比较完善的一种审美形态,其结合不同的文学形象,对相应的景物进行描述,表达出了自身的情感世界,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空间。在清代文学大家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将意境分成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形态,并对意境理论进行了深入阐述。在王国维看来,有我之境的意境主要是主观的对景色进行描述,而无我之境的意境则是在景物描绘中展现自我情感,在进行意境构建时,通过无我之境可以将情感以一种含蓄的方式表现出来,需要读者对景物描写、作者事迹进行挖掘,才可以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意境的表现手法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意境的表现手法、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常见的意境表现手法主要有情境交融和虚实相生两种情况。对于情境交融,主要是对看到的景色进行描绘,从而将作者的情感烘托出来,作者往往会将情感隐藏在景物描写中,达到情景并茂的效果。对于虚实相生,其主要是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出虚实的质感,很多古代文学家在进行景物描述时,会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构建丰富的意境,以此充分文学作品内容。

2.1情景交融

这种意境表现手法是通过相应的手法将情感、画面展现到读者面前,当读者可以在阅读中感受景物的优美及作者的丰富情感,实现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在情境交融这种意境表现手法上,唐代诗人李白最擅长应用,如在《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通过对景物进行形象的描述,展现出了其与好友的惜别之情,李白通过对景物的想象描写,将一幅生动的离别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诗歌的前两句,通过对三月的景色进行描写,将送别地点、时间表述清楚;在后两句,通过孤帆及浩瀚的长江,将孟浩然乘坐小舟渐行渐远的场景展现出来,以此衬托出作者的不舍情感。通过这样的形象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好的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又如在张继的《枫桥夜泊》中,作者从视觉的角度对落月、江枫、渔火等进行描述,又从听觉的角度对钟声、乌啼进行描述,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到了读者面前,让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夜晚在枫桥上的情景,带给人浓厚的凄凉之情;充分的展现出了作者的凄凉、孤寂之情,在这首诗歌中,作者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景物描述中,借助凄凉的景物来衬托作者的孤寂,达到了情境并茂的效果。

2.2虚实相生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虚实结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其可以更好的将主题表达出来,而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意境构建中,虚实相生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方式。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主要是对实际景物进行描述,作者在游园中看到了台阶的青苔,感觉十分失望,在转身离开之际,看到了满园春色,顿时豁然开朗,作者虽然没有进入园子欣赏春色,但是通过对一枝红杏的欣赏,可以全面联想到满园春色,通过这样的虚实相生方式,作者从开始的游园失望到最后的满心欢喜,其意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样更加形象的烘托出作者的情感变化。又如在贾岛的《剑客》中,其表面上是描述作者用十年的时间锻造一把好的宝剑,但是对其进行仔细分析,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更深层次意境,作者寒窗苦读十年,却无法得到重用,形象的表达出了作者渴望被重用的情怀。这一深层次的内涵虽然没有在诗歌中表现,但是读者可以结合作者对宝剑的描述及作者的背景,就会体会到作者的这一情感。

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意境的特征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意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韵味无穷”,其展现出了意境的最高境界,同时也形成了十分独特的审美特征。在进行文学作品表达时,韵味是一个极具内涵的概念,作者虽然在文学作品中并没有对相应的内容进行充分表达,但是,读者可以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对韵味进行领悟,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同时由于读者之间的阅读有所差异,所以在文学作品阅读中,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读者尽管已经读完了作品,但是作者的情感却一直蔓延在读者心中,这就是韵味的效果。如在作品《三国演义》中,开头部分通过简单的几十个字就将整部小说概括在一起,让读者可以想象到不同人物形象、三国之间的相互争斗,进而感悟到人生的漂浮不定。

总结

总而言之,在我国传统文学作品中,意境理论深受古代文学家、诗人的看重,在诸多优秀文学作品中都有丰富的意境表现。在实际中,对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感知,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这对于我们综合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汤锦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意境表现手法及特征浅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8(3):155-156.

[2]王淑芬,伊淑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意境特征分析[J].文学教育,2016(12):29.

[3]王春红.意境特点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J].大观(东京文学),2017(12):4.

[4]李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存在的意境特征研究[J].北方文学:中,2015(3):113.

[5]张瑜.浅析文学意境的特征[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