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计管理角度浅谈建筑行业EPC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从设计管理角度浅谈建筑行业EPC

周宁

周宁

身份证号码:32118119830630xxxx

摘要:EPC是国际建筑工程主流模式,也会是中国建筑工程未来的主流模式,大势所趋下,EPC却在中国水土不服,EPC总承包商设立的EPC设计管理团队遇到了无法想象的机遇和挑战,对此,积极的应对才是正确的态度。

关键词:EPC;亏损率高;摆设;复合型人才;设计分包

什么是EPC模式呢?所谓EPC,英文全称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翻译成中文就是设计→采购→施工。就是指在建筑工程项目在决策阶段之后,项目施工设计阶段开始,通过招标的方式委托一家工程公司建筑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材料和设备的采购以及工程施工和试运营等方面进行总承包、以减少中间环节的参与,实现统一化和一体化。该模式是按照承包合同中规定的总价或者是可以调节的总价的方式。由总承包商负责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施工成本、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等环节进行综合的管理与控制,使工程项目能够按照合同相应的规定完成。EPC工程总承包管理的本质是要充分发挥总承包商的集成管理优势,需要总承包商强大的融资和资金实力、深化设计能力、成熟的采购网络、以及争取施工技术精良的专业分包商的资源支持和有效监控等。所以目前来说,EPC模式主要适用于设备、技术集成度高、系统复杂庞大、合同投资额大的工业项目和基建项目,在民用建筑行业中,当业主希望在工程上减少承担的风险时,也会采用EPC模式,EPC是国际建筑工程现行的主流模式。

在西方国家,EPC的项目管理模式是20世纪80、90年代项目建设的主流形式,发展至今,其应用相对成熟,然而在目前的中国,EPC主打范围是工业能源和基建领域,前者包括大型发电厂、油气开采等项目,后者主要指铁路、公路、港口建设施工,项目还多为海外合作项目,在中国国内的民用建筑领域,已推行多年的EPC,发展却一直不顺利,EPC在中国水土不服,这其中涉及的原因纷繁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点:计划体制下各行各业各系统都有自己的基建队伍,在行业垄断、部门分隔的情况下,实施总承包阻力较大;非市场因素干预多;有关工程总承包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政策方面扶持力度不够等等。以上这些都涉及国家政策层面,属于上层次的规划改革,此处不作讨论。本文主要就设计管理层面,对EPC模式进行探讨,目前建筑市场上为了应对这一模式,总承包商会设立EPC设计管理部门进行具体设计或者管理设计分包,因为绝大多数设计公司没有施工资质,多数中小型的地产开发公司没有设计或者施工资质,这两者大部分也没有资本实力实施EPC项目,这就造成大部分的总承包商只能是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拥有施工资质和资本实力,只需要设立设计部门即可完整实施EPC项目,而作为总承包商的施工单位,其EPC设计管理部门在管理的过程中,会遇到以下严峻问题:

一、缺乏复合型人才

EPC项目的管理工作涉及大型工程项目投标工作、合理确定报价、合理承包,熟悉国际通行项目管理模式、程序、方法、标准并进行管理,熟悉各种合同文本和各种项目管理软件,能够进行质量、投资、进度、安全、信息控制,如果说以上这些可以交由合作部门或者联合企业进行管控而设计部门只处理设计管控的话,单是设计本身就涉及到方方面面,对上游要熟悉项目前期,对下游要熟悉设计与施工的衔接,这样,才能更好指导整个项目的进程,甚至控制项目成本,合理缩短整个项目时间;另外,具体地来说,EPC设计管理人员在设计能力上要能站住脚才能说话有底气,需要对建筑方案、建筑施工图、结构水电暖通等各专业都有涉猎,并且因为涉及到对设计分包任务的指导审查,还要求技术水平特别高,工作经验特别丰富,这样才能对设计过程提出前瞻性的指导、对设计成果做出高屋建瓴的判断,即该类人才对于垂直向——从初步的概念方案到施工落地,和水平向——各专业配合管理和各部门协调合作,都有清晰的思维脉络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目前,国内建筑设计行业普遍存在的是螺丝钉式的工作岗位,流水线式的出图过程,大量的重复劳动培养的多是窄、专、且未必精的单一型人员,在这种大环境下,复合型人才芳踪难觅。

二、设计管理地位尴尬

EPC项目,如果在设计分包的情况下,在总包合同里有总额,即总承包商(施工单位)会分包设计任务给分包商(设计单位),由于总承包商(多指施工单位)会在拿到款项后再打款给各分包商,在资金层面上,总承包商是各分包商的甲方,如此,在进行设计管控时,分包商(设计单位)会更多的听取总承包商的意见,并且如果设计管理团队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就能从全程把控图纸质量和出图节点,还能从施工角度提高施工的质量和速度,比如在成本控制上,总承包商比甲方更加严格,这样可以避免造成浪费,缩短总周期等等。但是,如果在甲方的招标合同中,不能分包,只能总承包商同时拥有设计和施工资质才能投标,而目前很多总承包商又只有设计管理人员而没有强大的设计团队的情况下,会采用通过联合体方式等方式(联合体是甲方接受EPC的一种),事实上很多即使不是联合体招标的总承包商,中了标后可能也分包项目出来做(行业惯例),因为,即便实力强劲的综合大设计院,也有很多专业性强的如幕墙,标识,泛光照明等设计任务需要分包,不太可能由一个设计院自己的员工全流程操作,所以,理论上只要是EPC,即使投标不是联合体,是一家施工+设计单位,也会存在分包(施工和设计都有可能存在分包)的情况,除非项目非常小(太小的项目也没必要EPC),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会发生EPC设计管理无法有效控制联合设计团队的情况,人员杂,变数多,团队之间在此前也没有磨合和了解,如此一来,就会造成一种局面,我称之为FEPC,fake(假)的EPC,因为只是把甲方——设计团队,更换为总承包商+甲方——设计团队,增加了变数增加了人员而已,由于在传统观念中,甲方才是一锤定音者,设计人员普遍更愿意听取甲方意见,而不是施工方(总承包商)一个小设计管理部门,且设计过程中,甲方必然还是要参与进来不可能剥离出去的,因此就容易造成设计管理的混乱,总承包商的设计管理时不时的会产生无力感,总而言之,设计人员或者说设计管理人员在不太完善的管理制度下,会成为象征EPC的摆设,不太可能有效的参与到设计过程中去并起到指导协调的作用。

三、EPC投入大,人员多,但设计管理无法参与全过程

组建一个EPC的设计管理团队相当于组建一个甲级设计院,并且由于主要承接的还是EPC项目,不像普通设计公司那样承接各类项目,目前市场上民用EPC项目又多为大型公建类,投资大,利润低,竞争还激烈,往往一个EPC项目投标的公司有几十个甚至百多个,僧多粥少,组建EPC设计管理团队前期投入相对大,运营得当后期才可能在整体过程中起到指挥作用,另外,由于整个EPC(不仅仅指设计管理人员)参与的人员太多,比如项目经理、现场经理、施工经理、商务经理等等,还有各类参与方,比如政府,比如各分包单位各负责人,各方人员代表各自的背景和需求,总承包商EPC设计管理人员由于设计本身的局限性,容易局限在图纸这一块,跳不出图纸的框,不容易看到整个项目的大格局,又由于工作职责和性质,对于前期合同和施工操作都缺乏参与度,甚至对于EPC全过程,设计管理人员基本的了解都无法做到,积累经验和发展成熟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四、由于合同总价原因造成对设计空间的挤压

如果总承包商是施工单位,并且有属于自己的下属EPC设计部门,则其作为下属部门,而不是合作方而存在,可能会无条件地按照上级指令对方案进行修改,这是有明显弊端的,弊端在于目前国内市场上大部分EPC项目都是亏损的,而且这种亏损多是由于施工前方案设计周期过长导致的,施工单位必定要从施工角度对方案设计进行“减法”来达到控制成本的效果,如此,方案的周期会被压缩,方案的成本会被控制,很多细节将不会被推敲,很多增加施工难度的设计将不会实施,最终的效果也可能因为施工方作为主导而不可控,变得完全没有质感,没有灵魂,没有标识性,只是机械的制造“房子”而非“建筑”。

作为总承包商,面临EPC模式发展的窘境和设计管理的困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善:

(一)提高EPC设计管理人员的准入门槛,并且提高薪资待遇等以吸引更高层次的人才,提高设计水平,已组建的团队要重视EPC管理人才培养和培训交流。要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并且对设备采办、施工管理、质量控制、计划控制、投资控制等有所涉猎了解的、满足EPC管理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仅仅熟悉本专业图纸的设计师。

(二)提升设计管理的权限和设计师的地位,EPC的核心是合同,但是设计管理则是如何更有效的执行这个合同的关键,而有效的执行关键是与业主和项目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而良好的沟通和协作,除了自身技术能力过关以外,还需要有话语权,目前我国试点实施注册建筑师终身责任制,如果要求设计师承担责任,却不给其权力,最终将会造成无人愿意承担责任,当然,这一点也需要将来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去保障。

(三)部分总承包商内部管理比较松散,总部尚且对各个环节控制薄弱,更何况设计部门对项目管理的控制,所以要树立EPC观念,完善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制定可行的项目计划。

(四)其他如立法规范EPC工程管理体系,推出利好政策均属于国家司法和执法部门的职能范畴,此处不作赘述。

中国是能源大国,也是人口大国,节约能源是基本国策,建筑行业又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模式上的改革是必然,由此看来,建筑行业的EPC模式其实是符合国情并顺应潮流的,该模式必定会引领中国的建筑行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此必然、必需、必定之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变革都需要发动起来,而不只是被动的等待国家政策和利好的驱策来推动EPC的发展。作为总承包商设计人员的我们也需要在这变革的浪潮中不断学习,激流勇进,昂扬前行。

参考文献

[1]《浅谈国内建筑行业EPC模式的现状及今后发展》作者:王洪伟

[2]《浅谈建筑行业的EPC模式》作者:周千余

[3]《EPC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理念探索与分析》作者:谭其志李文超

[4]《EPC国内外现状》作者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