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堂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堂教学探究

林雨燕

十堰高级职业学校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之一,幼师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低决定着今后能否有效地履行幼儿科学教育职责、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目的。因此,他们科学素养的培养就成为专业素养培养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从幼师专业学生科学课学习现状分析出发,初步探析了自然科学课学习现状的成因及对策。

关键词:幼师专业科学教育科学素养

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的幼儿五大教育领域之一,主要目的是给幼儿实施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幼儿科学兴趣和初步的科学探索能力等。而作为今后从事幼儿教育的幼师专业学生来讲,科学素养的高低决定着他后来能否有效地履行幼儿科学教育职责并实现其教育目的。那么,作为培养幼师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科学课,如何面对学生现状,在分析学生学情现状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教学之道,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就显得很重要了。

在此,笔者结合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学情现状

学生简况:所教班级学生共110人,其中男生1人,女生109人。

学习现状:总体来说,学生的基本素质还算可以,整个教学氛围也不差: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低,学习配合和合作意识也不差,课堂纪律和气氛较好……

这些似乎都预示着所教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会有一个好的教学效率和效果,但实际上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却并没有预想中的好,教学任务的推进没有预期的顺利,往往因某个知识点所用时间超过预期而耽误后续知识的教学,进而导致教学进度落后于教学计划。学生对已讲知识达不到预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课堂中也容易出现类似如下情况:学生有热情参与课堂教学配合,也能积极组织参与课堂小组讨论等合作学习,但往往由于学生知识理解欠缺比较大等原因而出现配合“帮倒忙”、讨论“扯闲话”等状况。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学习状况呢?通过与学生交流、对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如下一些原因。

二、原因探析

1.基础薄弱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程包含有理化生物、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基本都是属于理科性质的知识,而学生在以前对这几门理科课程学习基础本来就很薄弱,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不能达到课程的标准。这一特点在本期第一堂课教学前的学情调查中就有所体现,当向所有学生就“自己认为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和地理学习成绩的比较好的请举手”提问时,统计结果显示:各学科只有一两个学生举手,大多数学生这些学科的中考平均成绩只有45分,由此从学生自己认识的角度来看,学习基础是薄弱的。

2.学习兴趣不高

基础不好或许只能代表过去,然而,如果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则就会对将来的学习本科内容产生厌学情绪。本人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或许由于学习基础和课程难度的影响、或许是因为认识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不大,他们的兴趣基本上集中在唱歌、跳舞、弹琴等等上面,特别是他们在幼儿园的教育实习的过程中,“遭遇”从事科学课教学的情况比较少,从而更加认为学好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对搞好幼儿教育帮助并不大,因此学习的兴趣更加降低。

3.自信不够

基础的薄弱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时候自信不够,对自己所理解的知识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

三、思考对策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没有兴趣的学生去学习就像逼迫一个学生去做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一样,即使去做了,也是极不情愿地去做,其投入程度和效果可想而知;而相反的,如果学生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有兴趣,即使基础薄弱,知识学习难度大,学生也会能够投入大的精力去学习,久而久之也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就是要强调课程的重要性,就像这个年级大部分学生刚进来的时候在唱歌、跳舞、弹琴等方面几乎是空白,然而在强调这些技能的重要性后,学生也重视了,投入也就多了,慢慢地一个个也就变得“能歌善舞”了。其次就是在教学方面应做到“因情而施教”,针对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的情况,在教学时注意采取由简到难、逐步推进的原则,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久而久之变成“越学越有味”,慢慢地兴趣也就上来了。

2.让学生树立自信

一个不自信的学生在学习时总会对自己所理解的知识产生怀疑的心理,总是觉得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不正确的。因此,老师在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比如在知识传授上先选择简单的知识进行讲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情况,利用“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选择新的知识讲授,这样就能保证学生学习知识前进的步子迈得虽然不够大,但很坚实。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计划

比如以本门课程的教材计划规定完成教学任务至少需要128个课时,而实际上,由于本期除法定假日,实际授课时间只有短短16周,而保守的时间估计还要少于16周,而每周课时只有两节,因此实际上课时间不会超过30节。这么短的时间,这样的学生基础,要想完成这么大容量的教学任务,简直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因此,为了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应调整课程教学计划,适当删减与幼儿教育联系不紧密的知识和内容。

如前所述,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程所包含内容有物理、化学等几门学科的知识,如果要采取中学的标准和方式来教学很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在教学之前就需要老师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处理,将那些难度大、与今后幼儿教育联系不紧密的知识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另外,对需要进行定量分析的物理知识和规律,经过处理改为定性分析,如讲授自由落体运动时,只是给学生介绍现象及其规律,而对其中所包含的h=gt2的规律则不再进行定量分析。

四、调整教学方法

1.运用教学直观性原则组织教学

首先要用好各类自然教学用图。自然教学用图是自然语言的浓缩,是学生获得直观自然知识的源泉,是教师进行自然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和教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自然PPT图片,就没有自然学。”中学自然教科书中的各类自然教学用图所蕴含的大量自然知识是教材中文字难以表达的,因此,正确运用自然教学用图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学板画示意图是对知识的提炼和重组。在直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板画,可以按教学的需要把最重要的要素通过最简洁的符号、文字画成示意图,分主次先后绘出突出主题,减少干扰,能很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

2.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强调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可以配合文字、图片和声音,还可演示各种地理过程非常形象,也非常直观。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取得很好的效果。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在教学中应多采用。但由于我校许多计算机硬件条件的限制,以及多媒体课件制作费时,对教师素质要求高,目前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范围及频率都很小。

作为培养幼师学生科学素养基础阵地的课堂教学,如何提高这个阵地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中的功效,进而为培养学生更扎实、深厚的专业素养发挥更大的作用,所涉及因素还有很多,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做更多的探索和研究。